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阮廷贤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香港特区政府研究资助局资助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主题

  • 3篇语音
  • 3篇越语
  • 3篇中古
  • 3篇喃字
  • 3篇汉语
  • 3篇汉越语
  • 2篇形符
  • 2篇造字
  • 2篇中古音
  • 2篇声符
  • 2篇古音
  • 2篇汉字
  • 2篇合口
  • 1篇调型
  • 1篇音变
  • 1篇音系
  • 1篇音韵
  • 1篇音韵学
  • 1篇用字
  • 1篇语音系统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 5篇越南河内国家...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香港科技大学

作者

  • 9篇阮廷贤
  • 1篇储泰松
  • 1篇朱晓农

传媒

  • 2篇广西民族师范...
  • 2篇东方语言学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中国语文
  • 1篇民族语文
  • 1篇语言研究集刊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汉越语音系与喃字研究
越南是中国南边的邻国,历史上与中国有过密切的交往和全面的接触,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汉越语与喃字就是这种影响在语言方面的产物。汉越语可分为上古汉越语、中古汉越语和近代汉越语三个层次。其中,中古汉越语...
阮廷贤
关键词:汉越语喃字造字法语音系统《广韵》
论三等合口介音被引量:1
2011年
自从高本汉把中古三等合口介音拟为[iu]后,学术界一直沿用至今。本文从三等合口介音的上古来源、方言资料和内部证据等角度证明三等合口介音是[ui]而不是[iu]。[ui]介音后来变成了撮口呼的[y]介音。
阮廷贤
关键词:中古汉语三等合口介音
喃字及其相关问题被引量:2
2012年
越南是中国南边的邻国,历史上与中国有过密切的交往和全面的接触,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喃字是中越文化交流的见证和产物,无论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还是对越南语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喃字的定义、喃字产生的动因和条件、喃字产生的时间等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
阮廷贤
关键词:喃字汉字声符形符
音韵学相关论著中关于越南文字的勘误表
2013年
一、引言由于地理、政治、文化关系,越南语一直以来就受到汉语较大的影响。汉越语就是这种影响的产物。公元1世纪初,汉语就通过口语传到越南,形成了上古汉越语。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唐代,汉语系统地传到越南,形成了中古汉越语音系。宋代以后传到越南的汉语叫近代汉越语。除此之外,上古汉越语传到越南以后,因为受到越南语语音演变规律的影响,所以形成一种越化汉越语。
阮廷贤
关键词:政治论著语音音韵学口语
从汉越语研究看音变及其层次
2012年
越南历史上与中国有过密切的交往和全面的接触,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受到中国很大的影响。汉越语是这种影响在语言方面的产物。汉越语无论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还是对越南语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但汉越语的层次问题至今仍没有定论。文章指出前人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将汉越语分为上古汉越语、中古汉越语和近代汉越语等三个部分,最后指出汉语越化是属于上古汉越语而不是属于中古汉越语。
阮廷贤
关键词:汉越语音变
唇音分开合试证被引量:4
2012年
中古汉语开合韵唇音不分开合,似乎已成了音韵学界不可动摇的定论。这主要是因为唇音字可以做开口字的切下字,也可以做合口字的切下字;同时开口字或合口字都可以做唇音字的切下字。本文尝试从另一角度对这一现象作出阐释,认为唇音和牙喉音开合口混切的现象是由牙喉音引起,而不是由唇音导致,进而证明中古汉语唇音字分开合。
阮廷贤储泰松
关键词:中古音唇音合口
喃字分类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喃字是中越文化交流的见证和产物,无论对汉语本体的研究还是对越南语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喃字分类是学术界一直关心的问题,但至今仍有一些可商榷的地方。文章总结了前人的各种分类,指出其优、缺点。在此基础上,对喃字重新分类,进而对喃字的每一类展开讨论。
阮廷贤
关键词:喃字汉字声符形符
越南语三域八调:语音性质和音法类型被引量:7
2014年
越南语声调曾为一些重要研究提供过例证,所以一直深受国内外学界重视。其语音性质描写得相当详细,但由于其音法学特征和类型学地位一直处于少知、甚至未知状态,所以一直无法进行理性认识和逻辑分类。本文使用六个发音人,详尽描写越南河内音八个声调的基频走向,澄清嘎裂声在问、跌、重三个声调中的作用,论证了两个短调的独立音法学地位,并最终在一个包括45种调型的"普适调型库"中确定了这八个声调的调型:六个长调"平平凹凹升降"分布在三个域中:横声中平/44/、玄声纯低调/22/、锐声高升/35/在常域。两个凹调一个是上域的张声嘎裂凹调/405/,另一个是下域的僵声凹调/202/。还有个降调是下域的嘎裂高降/40/。两个短调/55/和/33/都在常域中。
朱晓农阮廷贤
关键词:越南语语音类型学发音人调型
从汉越语研究质疑汉语中古音有舌面音韵尾被引量:5
2007年
中古音梗、曾两摄韵尾,大多数人认为它们跟通、江、宕等三个韵摄韵尾相同,都收[-η](阳声)与[-k](入声)韵尾。日本学者桥本万太郎(1970)认为梗摄中有部分韵类是收舌面音韵尾,另一部分和曾摄一样仍收舌根音韵尾。他从“内部构拟”的结构观点出发,认为声母既有“明、泥、日、疑”,则韵尾亦当有相对的四个鼻音韵尾,他以客家话等方言为旁证。薛凤生(1999)的观点则不一样,他从音位学的角度认为梗、曾两摄都收舌面音韵尾,他的理由是:
阮廷贤
关键词:中古音韵尾汉语越语结构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