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阿丽亚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盆地
  • 4篇大孢子
  • 4篇准噶尔盆地
  • 4篇侏罗纪
  • 4篇孢子
  • 2篇准噶尔盆地腹...
  • 1篇地层
  • 1篇地层划分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型体
  • 1篇三叠
  • 1篇三叠纪
  • 1篇石炭
  • 1篇石炭世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准噶尔盆地西...
  • 1篇孢粉
  • 1篇晚二叠世
  • 1篇晚石炭世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新疆石油管理...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篇王睿
  • 5篇阿丽亚
  • 5篇罗正江
  • 3篇程显胜
  • 2篇罗玲
  • 1篇吴新莹
  • 1篇赵建华

传媒

  • 3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新疆地质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纪大孢子及其地质意义
大孢子化石是异孢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目前一般将200μm以上的孢子个体称为大孢子,由于其个体较孢粉化石大,传播距离短,通常认为是原地沉积,因此在地层划分对比、古气候、古环境恢复等方面具有更高的可信度。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
罗正江程显胜王睿阿丽亚罗玲
关键词:大孢子侏罗纪准噶尔盆地
文献传递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晚二叠世—侏罗纪大孢子组合被引量:6
2007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上二叠—中侏罗统由下而上可划分为上二叠统上乌尔禾组、下三叠统百口泉组、中三叠统克拉玛依组、上三叠统白碱滩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及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在10余口井的岩心、岩屑样品分析中,发现5个大孢子组合,通过对主要属种地史分布规律的分析和与国内外各地同时代大孢子组合的对比,将其时代归为晚二叠—中侏罗世.这些大孢子组合的建立和完善,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地层划分对比及全盆地生物地层工作及油气勘探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罗正江王睿赵建华阿丽亚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大孢子
塔中地区晚石炭世维斯发期的大孢子组合
2007年
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M-1井的石炭系大孢子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盆地晚石炭世维斯发期大孢子组合,并与河北开平盆地上石炭统本溪组和太原组、内蒙古的太原组、甘肃靖远地区靖远组、宁夏石咀山地区羊虎沟组以及法国萨尔-罗林地区等国内外相当层位的大孢子组合进行了对比,确定化石所在层位的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维斯发期。首次报道塔中地区晚石炭世大孢子组合,对明确塔中地区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的时代及全盆地开展生物地层工作以及油气勘探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罗正江王睿程显胜阿丽亚杨基端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晚石炭世大孢子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纪大孢子化石组合特征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腹部13口探井151块样品的古生物分析,由下而上建立了2个侏罗纪大孢子组合,其中八道湾组至三工河组下段大孢子组合以光面和棒刺状纹饰的类型为主,Kuqaia丰富是其主要特点,其时代为早侏罗世;三工河组上段至西山窑组组合中网状和网脊明显突起的类型占主体地位,其时代属于中侏罗世。依据大孢子化石的分布规律和时代讨论结果,结合双壳、植物等门类的划分意见,认为准噶尔盆地早、中侏罗世界线应划在三工河组上、下段之间。
罗正江程显胜王睿阿丽亚罗玲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侏罗纪大孢子地层划分
库车孢型体Kuqaia研究的新认识被引量:4
2003年
库车孢型体Kuqaia是一类表面纹饰类似于动物贝壳或腹足类口盖的疑源类化石,它以地质分布时限短、分布范围广、易于识别而广泛应用于地层划分、对比中。过去普遍认为其分布层位相当局限,新疆地区仅限于塔里木盆地侏罗系阳霞组、康苏组、杨叶组(下部)、准噶尔盆地侏罗系三工河组及井下相当层位,时代大致属于早侏罗世晚期或中晚期。最新研究成果证明:Kuqaia始现于早侏罗世早期,繁盛于早侏罗世晚期或中晚期,可延续分布至中侏罗世。
罗正江吴新莹王睿阿丽亚
关键词:侏罗纪孢粉化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