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龙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0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州市荔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州市荔湾区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婴儿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母传抗体消长特征研究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 了解新生儿及其母亲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A16,CoxA16)中和抗体水平,为建立疫苗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征集2013年7月-2014年4月在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并经知情同意的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181对母亲和新生儿。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EV71和CoxA16中和抗体,运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母传抗体消长特征研究。结果在纳入的181对母亲和新生儿中,母亲EV71和CoxA16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3.98%和88.95%,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eometric mean reciprocal titer,GMRT)分别为25.42和27.00。新生儿EV71和CoxA16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4.03%和71.82%,GMRT分别为20.50和16.48。新生儿的EV71和CoxA16中和抗体滴度与其母亲的EV71和CoxA16中和抗体滴度均呈正相关(rEV71=0.70,P〈0.001;rCoxA16=0.75,P〈0.001)。0-6月龄婴儿体内EV71和CoxA16中和抗体随月龄增加均呈下降趋势(χ^2EV71=100.23,P〈0.001;χ^2CoxA16=112.24,P〈0.001)。结论 建议手足口病灭活疫苗在6月龄接种为宜,育龄期妇女接种手足口病疫苗能提高婴儿体内抗体水平,以降低小于6月龄婴儿发病率。
- 崔敏李雅静杨琼英陆龙贺晴董智强吴新立曹毅敏傅传喜王鸣
- 关键词:手足口病婴儿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 产妇与婴儿血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水平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研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抗体在产妇及其婴儿体内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在广州市某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产妇及新生儿、3月龄和6月龄的流脑抗体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39名产妇及分娩的婴儿241名。产妇在分娩前A群、C群流脑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8.13μg/ml(95%CI:2.89~22.88)和1.37μg/ml(95%CI:0.62~3.05)。新生儿A群流脑抗体GMC为3.60μg/ml(95%CI:0.95~13.63),在3~6月龄时抗体水平在2.85~3.59μg/ml间波动;C群流脑抗体GMC为0.49μg/ml(95%CI:0.15~1.63),至6月龄时抗体水平持续升高5.49μg/ml(95%CI:2.04~14.75)。新生儿较其产妇A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均有所下降。母婴A群、C群流脑抗体浓度均呈正相关。结论新生儿与6月龄婴儿的流脑抗体水平和抗体保护率处临界水平,应加强婴儿与儿童流脑疫苗的免疫接种。
- 曹毅敏贺晴陆龙傅传喜蒋力云王鸣
-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产妇婴儿
- 新型冠状病毒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25
- 2021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B.1.617.2(Delta)变异株引起的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流行特征,为Delta变异株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广州市荔湾区CDC,收集202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新冠病毒感染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相关信息。采用频数(构成比)、直方图、百分比堆积面积图等对本次Delta变异株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并应用潜伏期、动态再生系数(Rt)估计进行分析。结果截至6月18日广州市荔湾区累计报告新冠病毒感染者127例,年龄范围2-85岁,<18、18-59和≥60岁年龄组分别占18.9%(24/127)、43.3%(55/127)和37.8%(48/127)。男女性别比为1∶1.35(54∶73);职业以离退休人员32.3%(41/127)、家务及待业18.1%(23/127)和学生16.5%(21/127)为主;主要集中在荔湾区的白鹤洞街道(70.1%,89/127)与中南街道(23.6%,30/127);Delta变异株的中位潜伏期6(范围:1-15)d;临床分型以普通型(64.6%,82/127)为主;基本再生系数(R0)=5.1,Rt先上升后下降,最高达7.3;传播方式以密闭空间为主,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主要传播场所为家庭(26.8%,34/127)、餐馆(29.1%,37/127)、小区(3.9%,5/127)和市场(3.1%,4/127)。密切接触者筛查(66.1%)和社区排查(33.1%)是发现感染者的主要途径。结论本次疫情新冠病毒Delta变异株的传染性较强,广州市荔湾区本土疫情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新冠病毒感染者以18-59和≥60岁年龄组为主。
- 李文艳杜志成王莹林晓陆龙方强张万方蔡明伟徐琳郝元涛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
- 广州市荔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评价
- 2023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慢性病主要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慢性病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荔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3831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个人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广州市荔湾区18岁以上居民慢性病总患病率为52.7%,慢性疾病患病顺位为其他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过敏性疾病、肾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冠心病、阿尔茨海默病、脑卒中。其中,男性患病率(55.5%)高于女性(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5岁人群主要慢性病患病率高于总监测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影响因素有家族史、控盐、睡眠质量差、超重或肥胖;糖尿病影响因素有超重或肥胖;高血脂的影响因素有家族史、控盐、超重或肥胖;其中超重或肥胖是共同危险因素,控盐是高血压和高血脂的保护因素。结论广州市荔湾区主要慢性病仍处于较高流行水平,主要流行疾病为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且超重或肥胖是共同危险因素,应根据本地流行特点制定综合防控措施和策略,重点关注肥胖人群,以减少广州市慢性病发生和流行。
- 杨心怡谈宇菲靳月琴杨丽莉张万方余毅郑荣杰饶宗远卓慧琼陆龙
- 关键词:慢性病
- 三种热带水果多酚物质的检测及其体外抗菌活性测定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检测珍珠番石榴、鸡心柿和番荔枝中多酚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了解对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果提取液中多酚物质的成份,用微量稀释法测定对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表皮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福氏志贺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8种常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三种热带水果提取液中均检出儿茶素、没食子酸、槲皮素、木犀草素等多酚物质,珍珠番石榴含儿茶素为391.93 mg/kg,鸡心柿和番荔枝含没食子酸分别为377.11 mg/kg和256.52 mg/kg。珍珠番石榴提取液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MIC为0.0781 g/m L;鸡心柿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312 5 g/m L;提取液对受试菌具有明显的杀菌或抑菌作用,抗菌活性强弱为:G+>G-,球菌>杆菌>真菌,条件致病菌>致病菌。结论珍珠番石榴、鸡心柿和番荔枝所含的多酚物质具有较高的抗菌活性,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儿茶素和没食子酸。
- 周晓敏付丽卢文青陆龙
- 关键词:珍珠番石榴番荔枝抗菌多酚
- 2018年广州市荔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居民健康素养情况并综合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荔湾区1094名15~69周岁常住居民开展健康素养调查。结果2018年荔湾区居民的整体健康素养水平为20.93%。荔湾区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技能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为38.12%、21.12%、20.38%,Kendall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具备情况两两间比较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六类健康问题健康素养水平最高的为安全与急救(52.19%),最低为传染病防治(15.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15~<20岁相比,60~69岁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不利因素[比值比(OR)=0.261];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相比,大专/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是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促进因素(OR分别为3.187、3.912);与家庭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居民相比,年收入30万以上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高(OR=5.552)。结论广州市荔湾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一般;居民三方面健康素养水平相互促进,需协同提升;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亟须提高;应对老年人、文化程度及家庭年收入较低的群体重点投入。
- 陈秋月杨翠辉陆龙
- 关键词:影响因素
- 广州市夏季一起隐性感染厨工引起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调查被引量:8
- 2018年
- 目的调查广州市某公司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感染来源、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分析,采用荧光RT-PCR方法检测诺如病毒核酸,并对诺如病毒进行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定分析同源性。结果 2016年6月2~17日,广州市某公司共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例34例,罹患率为15.25%(34/223)。所有病例症状均为轻症,临床表现以呕吐(64.71%)、腹泻(47.06%)为主,病程为2~144 h,中位数为45 h。发病高峰主要在6月7~8日(97.06%,33/34)。公司不同部门发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5)。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6月6、7日中餐是危险因素(OR=3.045,95%CI:1.04~8.90;OR=11.63,95%CI:2.98~45.45)。采集30份样本(病例肛拭子25份、厨工肛拭子2份、环境拭子3份)进行检测,均未检出常规食物中毒致病菌,22份(病例肛拭子19份、厨工肛拭子2份、环境拭子1份)检出GⅡ-4型诺如病毒。厨工感染的诺如病毒与病人的基因序列高度同源,隐性感染厨工工作时未戴手套、口罩。通过停止供餐、隔离病人、加强消毒等综合措施后疫情终止。结论广州市某公司暴发的疫情为一起隐性感染厨工引起的食源性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建议完善诺如病毒疾病监测与监督体系。
- 蔡明伟陆龙汪慧杨翠辉王敏
- 关键词:诺如病毒现场流行病学
- 产妇与婴儿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 评价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在产妇及其婴儿体内消长规律,比较不同免疫程序下婴儿抗体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2013年7月—2014年4月在广州市荔湾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分娩的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流行病学方法对产妇及产妇所生婴儿0(新生儿)、3、6月龄脊灰中和抗体水平进行分析;并根据婴儿基础免疫程序将其分为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组、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PV)与IPV+OPV 3组,比较疫苗接种后的抗体水平。结果 共采集179位产妇外周静脉血,婴儿0、3、6月龄时分别采血176、149、62份。新生儿较产妇I、II、III型脊灰中和抗体水平有所下降,3、6月龄时抗体水平均大幅上升,6月龄时各型分别高达607.0(95%CI=146.0~2 523.1)、239.6(95%CI=80.4~713.6)和235.9(95%CI=56.0~994.8)。OPV、IPV、IPV+OPV组在婴儿各个时间段脊灰I、II、III型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和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妇脊灰抗体水平与新生儿脊灰Ⅱ、III型母传抗体呈显著正相关关系(tII=5.953、P=0.000,tIII=7.260、P〈0.001)。结论 新生儿脊灰胎传抗体水平较母体下降。IPV全程接种、IPV与OPV序贯免疫对婴儿均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中国现阶段可大力推进IPV与OPV序贯免疫程序。
- 崔敏姜德玉贺晴陆龙曹毅敏杨琼英刘兆梅傅传喜王鸣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产妇婴儿
- 广州市荔湾区饮食及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沙门菌带菌调查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了解广州市荔湾区饮食及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从业人员沙门菌携带状况。方法2001-2005年对饮食及公共场所服务行业从业人员采集肛拭子进行增菌培养并鉴定。结果5年共检测151490人,检出沙门菌带菌者721例,平均带菌率为0.48%;721株沙门菌中有545株分属43个血清型,有176株不能分型。菌型以德尔卑、阿贡纳、肯塔基、鸭、斯坦利、山夫登堡、汤卜逊和婴儿血清型为主,8个血清型共检出370株,占检出总数的51.32%;第2、3季度分离的菌株占全部阳性数的75.45%。结论广州市荔湾区饮食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沙门菌带菌率处于较高水平,血清型较复杂,人群带菌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 陆龙陈若恒周晓敏
- 关键词:沙门菌属血清型
- 2016年广州市某中学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分析
- 2017年
- 目的针对2016年广州市荔湾区某中学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以该中学感染性腹泻事件中47例病例和所涉及的相关师生、校职工、学校环境为研究对象,对于相关临床表现、病情分布特点等进行总结。结果根据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该事件为一起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疫情。此次疫情与饭堂供餐卫生状况、学生接触传播关系较大。结论此次中学疫情爆发主要与日常供餐过程、学生间接触密切相关,相关方面卫生工作亟待改善;在公共疫情排查与检测过程中,可借助于灵敏度、特异性较高的快速检测方法来确定感染源;提高基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调查水平,对于初步确定实验室检测方向十分关键。
- 周晓敏蔡明伟陆龙
- 关键词: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