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从新 作品数:108 被引量:466 H指数:11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105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南京军区面上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语言文字 更多>>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和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免疫功能及转归的影响。方法65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介入(经肝固有动脉或门静脉)和静脉灌注途径将制备的4×10^8hUCMSCs分2次输入患者体内,其余基础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内科常规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组术前、术后1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转换生长因子(TGF)D水平与对照组人院时、人院1周后血清IL-6、TNFα、IL—10、TGFD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观察组术前、术后1周与对照组入院时、入院1周后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另外,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转归情况和主要并发症,并随访24周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数。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x^2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移植hUCMSCs后1周血清IL-6、TNFα水平明显下降,血清IL-10、TGFβ水平明显上升(P值均〈0.001),T4细胞、Treg细胞明显升高,T8细胞、B淋巴细胞明显降低(P值均〈0.05),T3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患者病情进展至肝衰竭的概率(6.45%)较对照组(14.71%)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UCMSCs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时,可能通过抑制T、B淋巴细胞的增殖和T8细胞分化,而上调Treg细胞,促进抑制性细胞因子分泌,减少炎性细胞因子产生,从而减轻肝脏炎症反应和肝细胞的破坏,降低肝衰竭发生概率。 方雪晴 张骏飞 宋海燕 陈照林 董静 陈曦 潘劲劲 刘波 陈从新关键词:间质干细胞 细胞因子类 氧化苦参碱对大鼠星状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2001年 陈从新 刘波 顾月华 郭顺明关键词:氧化苦参碱 苦参素 胶原合成 星状细胞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伴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成功3例报道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长期疗效。方法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拉米夫定治疗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观察其长期疗效。结果3例患者均在治疗2~3月后腹水消退,尿蛋白减少或消失,血浆蛋白回升,并出现HBVDNA转阴和血清HBeAg/抗-HBe转换,食欲恢复,参加工作至今。其中1例患者前后两次CT检查结果示恢复期同一平面肝脏明显增大。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是有益的,尤其是伴有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患者。 陈从新 刘波 杨家宏 刘克万 郭顺明 周天仇关键词: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 拉米夫定 国际FALK第90次肝胆疾病最新进展学术会议纪要 1996年 1996年2月29日~3月1日,在香港召开了第90次FALK肝胆疾病最新进展学术会议。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47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收到论文400余篇,30名特邀专家作了专题报告,内容涉及病毒性肝炎、中毒和代谢性肝病、淤胆性肝病、肝硬变、肝细胞癌。 陈从新关键词:肝胆疾病 肝硬变 肝病 熊去氧胆酸 血清ALT 慢性丙型肝炎 反义核酸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免疫刺激作用 1996年 采用3H-TdR掺入试验、51 Cr释放试验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了针对HBV基因的硫代磷酸反义寡核苷酸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增殖、杀伤和CD40 抗原表达。结果发现反义核酸能刺激正常人和乙型肝炎患者的淋巴细胞增殖,且不影响单核细胞的杀伤作用;在T、B细胞混合培养中,反义核酸使患者的CD40 + 陈从新 周永兴关键词:反义核酸 乙型肝炎患者 免疫刺激作用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抗原表达 淋巴细胞增殖 某部2008-2010年入伍新兵急性呼吸道疾病发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调查某部入伍新兵急性呼吸道疾病(ARD)的发病率及常见的感染病因。方法收集某部2008-2010年入伍新兵的咽拭子及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5种呼吸道疾病常见病原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嗜肺军团菌抗体;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肺炎支原体-IgM和IgG及抗流感病毒抗体。结果 182名2008年新兵中,60.4%(110/182)患ARD;215名2009年新兵中,23.3%(50/215)患ARD;204名2010年新兵中,19.6%(40/204)患ARD。2008-2010年入伍新兵的ARD患者中,感染乙型流感病毒的比例分别为44.5%、30.0%和55.0%,感染甲型流感病毒的比例分别为8.2%、8.0%和5.0%。部分人群抗嗜肺军团菌和抗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但与历史对照相比,无特异性升高,不构成疾病流行证据,2008年新兵中,28.7%(31/108)的患者出现了肺部球形浸润性病变,但预后均良好。结论某部入伍新兵ARD发病率较高,加强预防和提高早期诊治水平对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方健 宋海燕 吴伟立 刘波 张骏飞 陈从新关键词:军事人员 呼吸道感染 流感病毒B型 皖北地区2010—2013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特点及对部队野外驻训的影响 2015年 目的调查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疫情的流行趋势,为部队制定野外驻训HFRS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史及检验结果分析、文献复习等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6个地级市的HFRS人群发病率、发病季节和性别等流行病学资料,并对当地健康居民和常驻疫区健康官兵检测病毒Ig G抗体,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10年1月—2013年12月,皖北地区累计报告HFRS病例642例,死亡14例;2010、2011和2012年监测点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分别为6.42%、7.14%和7.69%,常驻疫区官兵隐性感染率分别为1.03%、0.93%和1.82%,低于当地人群(P均<0.05),但2013年二者隐性感染率无明显差异,分别为7.02%和5.77%(P>0.05),而同年该驻军野外训练频次有明显增加。结论皖北地区近4年来HFRS疫情基本平稳,但健康人群隐性感染率仍处在较高水平,而2013年驻地部队隐性感染率上升明显,应强化对野外作业官兵保护教育。 刘波 张骏飞 陈从新 宋海燕 董静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发病率 疾病报告 流行病学研究 不同年龄段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观察 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特点。方法在慢性肝衰竭患者30例和非肝病患者30例,各分3个组,即A组为20~35岁,B组为35~55岁和C组为>55岁。取骨髓血50毫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接种于56.7cm2培养皿内,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在第7天计数集落形成单位;当贴壁细胞融合后进行传代,计算增至治疗所需细胞数量的传代时间和细胞增殖率。结果在慢性肝衰竭患者,A组为6例,B组为18例,C组为6例;在非肝病组,分别为7、12和11例;在肝衰竭患者A组、B组和C组每皿细胞集落单位分别为15.3±8.7×106、8.6±5.2×106和4.2±3.6×106,而在非肝病患者则分别为14.7±7.1×106、13.5±7.4×106和10.3±4.9×10(6P<0.05);第一代细胞倍增时间比较,肝衰竭患者A组、B组和C组分别为178.7±79.6h、264.1±102.3h和457.7±155.6h,而非肝病患者则分别为156.3±62.5h、192.7±88.6h和311.6±142.8h(P<0.05);第二代细胞倍增时间比较,肝衰竭患者也明显比非肝病患者延长。结论大于55岁的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在选择干细胞移植治疗时,宜选择其他来源的细胞。 刘力伟 陈从新 李嘉嘉 朱立新 胡立芬关键词:慢性肝衰竭 年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增殖能力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取健康孕妇正常分娩婴儿的脐带,分离、培养获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采用荧光标记的鼠抗人PE-CD29、FITC-CD34、PE-CD44和FITC-CD45抗体标记,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细胞表面抗原进行鉴定。在35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中,8例(A组)患者经前臂静脉进行UC-MSCs移植,8例(B组)患者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移植,两组移植的UC-MSC数量为>5×107。另19例(C组)患者仅接受内科综合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血生化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治疗12周时,C组患者死亡7例(36.8%),而A组死亡1例(12.5%),B组死亡2例(25.0%),细胞移植患者病死率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患者TBIL、Cr、ALB、INR和MELD分别为36.8±12.4μmol/L、70.6±18.6μmol/L、34.5±5.6g/L、1.2±0.2和18.6±3.2,B组分别为50.2±15.4μmol/L、66.5±20.0μmol/L、35.5±3.4g/L、1.1±0.2和18.7±3.4,而C组则分别为43.9±17.2μmol/L、89.4±25.6μmol/L、29.5±5.3g/L、1.6±0.3和22.7±3.9,前两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C组(P<0.05);16例进行细胞移植的患者术中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未发生与移植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可明显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刘波 董静 张骏飞 宋海燕 陈曦 陈照林 陈从新关键词:肝衰竭 脐带 间充质干细胞 α-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5年随访与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评价α-干扰素(interferon-alpha,IFN-α)治疗乙肝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年随访的复发情况并探讨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5年随访的169例近期应答者。记录患者临床及实验室资料、治疗方案和复发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累积复发率,χ^2和t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治疗结束后第1、2、3、4、5年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1.9%、28.4%、32.0%、33.1%、34.3%。单因素分析中,年龄、基线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epatitis B virus deoxyri-bonucleic acid,HBVDNA)水平、停药时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水平、停药时血清HB-sAg较基线下降程度、HBV基因型及干扰素疗程与复发相关。Cox回归显示,干扰素疗程与治疗结束时血清HBsAg水平RR(95%CI)分别为0.640(0.413-0.991)和1.789(1.218-2.629),是影响IFN-ɑ治疗近期应答者复发的主要指标。治疗结束时血清HBsAg≥2lgIU/ml所得复发的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分别为49.5%和90.6%。结论 IFN-ɑ疗程过短和治疗结束时HBsAg水平仍高是近期应答者复发的危险因素,延长IFN-ɑ疗程可以降低复发风险,血清HBsAg定量有助于决定IFN-ɑ个体化治疗疗程。 郭远 宋海燕 张骏飞 董静 潘劲劲 陈照林 陈曦 刘波 陈从新关键词:干扰素Α 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