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大为

作品数:385 被引量:1,811H指数:21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9篇期刊文章
  • 62篇专利
  • 3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8篇医药卫生
  • 20篇化学工程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8篇脂质体
  • 45篇药物
  • 45篇体外
  • 33篇细胞
  • 30篇肿瘤
  • 29篇胶束
  • 28篇靶向
  • 26篇体外释放
  • 26篇纳米粒
  • 24篇PH敏感
  • 23篇制剂
  • 21篇包封
  • 21篇包封率
  • 20篇药剂学
  • 20篇高效液相
  • 19篇色谱
  • 19篇色谱法
  • 18篇液相色谱
  • 18篇液相色谱法
  • 15篇中药

机构

  • 365篇沈阳药科大学
  • 35篇苏州大学
  • 19篇南京军区福州...
  • 16篇沈阳军区总医...
  • 11篇承德医学院
  • 1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
  • 10篇解放军第23...
  • 8篇佳木斯大学
  • 7篇清华大学
  • 7篇福州总医院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沈阳医学院奉...
  • 4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辽宁医学院
  • 4篇河北医科大学...
  • 4篇佳木斯大学附...
  • 4篇中国中医研究...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作者

  • 385篇陈大为
  • 118篇胡海洋
  • 104篇赵秀丽
  • 91篇乔明曦
  • 27篇宋洪涛
  • 24篇程亮
  • 24篇刘丹
  • 19篇程丽芳
  • 19篇李可欣
  • 18篇何仲贵
  • 15篇初阳
  • 14篇张汝华
  • 14篇邓意辉
  • 13篇程丽芳
  • 13篇郭涛
  • 13篇李丹
  • 11篇秦晶
  • 11篇苑振亭
  • 10篇康鲁平
  • 10篇胡青

传媒

  • 85篇沈阳药科大学...
  • 29篇中国药学杂志
  • 21篇药学学报
  • 19篇中国药剂学杂...
  • 15篇中草药
  • 15篇中国新药杂志
  • 1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2篇中国医药工业...
  • 11篇中国中药杂志
  • 8篇丹东医药
  • 8篇福州总医院学...
  • 7篇中南药学
  • 5篇药物分析杂志
  • 5篇中成药
  • 5篇中国药房
  • 4篇世界中联中药...
  • 3篇中国实验方剂...
  • 3篇黑龙江医药科...
  • 3篇2008中国...
  • 2篇解放军药学学...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11篇2017
  • 16篇2016
  • 18篇2015
  • 27篇2014
  • 23篇2013
  • 13篇2012
  • 19篇2011
  • 27篇2010
  • 29篇2009
  • 32篇2008
  • 27篇2007
  • 32篇2006
  • 35篇2005
  • 19篇2004
38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注射用复合维生素亚微乳冻干粉针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一种注射用复合维生素亚微乳冻干粉针,所制备的亚微乳剂的油相仅为注射用大豆油,乳化剂仅为注射用豆磷脂,安全降解,无毒副作用,具有极大的安全优势。包括复合维生素、乳化剂、油、油酸钠、碳酸氢钠,五水硫代硫酸钠,冻干保护...
胡海洋陈大为
文献传递
抗银屑病蛇床子素贴剂体外药物释放的研究
2005年
目的研究抗银屑病蛇床子素贴剂处方组成对体外药物释放的影响。方法以丙烯酸树脂为贴剂的主要组分,配以交联剂(琥珀酸)、增塑剂(柠檬酸三乙酯)及松香,制备不同浓度抗银屑病蛇床子素贴剂,考察其体外药物释放情况。结果贴剂初粘性好,药物在压敏胶中分布均匀,有较低的玻璃化温度,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释放。但当各组分相容性不好、压敏胶基质的玻璃化温度较高时,药物在压敏胶中分布不均匀,药物的释放相对缓慢。结论贴剂的压敏性能对体外药物释放有较大的影响,贴剂处方除具备适当的压敏性能,还要考虑贴剂对皮肤的贴敷性能和生物相容性。
苑振亭吕占国李志强徐晖陈大为张汝华
关键词:体外药物释放蛇床子素银屑病贴剂玻璃化温度处方组成
修饰脂质体的可断裂聚乙二醇脂质衍生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8年
聚乙二醇脂质衍生物可增加脂质体的稳定性,延长其体内循环时间。传统的长循环材料由于连接聚乙二醇与脂质的化学键太稳定,导致脂质体内容物释放延迟而影响药效。近年来提出可断裂聚乙二醇脂质衍生物的概念,该类衍生物具有可以在人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断裂的性质,能够延长脂质体体内循环时间,在到达靶部位后由于聚乙二醇已经从脂质体表面脱落,脂质体可以与病变细胞结合,从而将药物送入细胞。本文综述了可断裂聚乙二醇脂质衍生物的种类、断裂类型、在脂质体中的应用概况及在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
徐缓邓意辉陈大为
关键词:脂质体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被引量:46
2001年
目的 :确定黄芩苷与磷脂形成复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 :以黄芩苷与磷脂的结合百分率为评估标准 ,采用单因素考察和正交设计试验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 :确定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即在室温下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 ,反应时间为 1.5h ,不同磷脂酰胆碱 (PC)含量的磷脂与黄芩苷的最佳反应比例不同。结论 :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形成受溶剂、反应物浓度和反应物投料比例的影响较大。
吴建梅陈大为刘艳丽
关键词:黄芩苷磷脂复合物
基于PAMAM复合脂质载体的分级肿瘤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的构建及其性质考察
2013年
目的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了具有肿瘤分级靶向和pH敏感释药功能的载阿霉素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c[RGDyk]-PEG2000-PSL-[PAMAMG5.0-AC80-FITC5-FA5/DOX]并对其相关性质进行了考察。方法通过微柱离心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spectrofluorometry,SPF)测定了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的载药量及包封率;分别利用透射电镜(transmissionelectronmicroscope,TEM)、动态光散射法(dynamiclightscattering,DLS)和孝电位分析仪对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的形态、粒径和表面电位进行了表征;采用透析法分别考察了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在pH=7.4和pH=6.5释放介质中的体外释放行为,以及血浆对其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的DOX包封率为35.17%(W),载药量为0.41%(W);其粒径分布很窄,平均粒径为106.1am;在透射电镜下,可见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呈囊泡状,粒径大小均匀(100~150am);其表面f电位值为-6.00mV;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的体外释药行为体现出pH敏感性和对血浆的稳定性。结论以C[RGDyk卜PEG修饰的pH敏感长循环脂质体包载PAMAMG5.0-AC80-FITC,-FA,/DOX复合物构建具有肿瘤分级靶向和pH敏感释药功能的载阿霉素聚酰胺-胺复合脂质载体有可行性及良好的应用前景。
李罡胡海洋乔明曦赵秀丽宋永玉陈大为
关键词:肿瘤靶向PH敏感
可断裂聚乙二醇脂质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涉及可断裂聚乙二醇(PEG)脂质衍生物的制备以及在液体微粒制剂中的应用。通式如下:CH<Sub>3</Sub>O(CH<Sub>2</Sub>CH<Sub>2</Sub>O)<Sub>n</Sub...
邓意辉徐缓王绍宁陈大为
文献传递
PAMAM树状大分子对阿霉素在HepG 2细胞中的摄取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利用聚酰胺-胺(polyamidoamine,PAMAM)树枝状大分子包裹抗癌药物阿霉素,建立细胞内测定阿霉素浓度的HPLC检测方法,研究PAMAM对阿霉素在HepG 2细胞内的摄取行为的影响。方法将盐酸阿霉素脱去盐酸后利用疏水作用进入PAMAM内腔制备载药胶束,以柔红霉素为内标,粉碎细胞后提取细胞内的阿霉素进行浓度测定。测定细胞摄取、外排期间的药物浓度,绘制时间-浓度曲线,并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 PAMAM包裹脱盐酸阿霉素后得到阿霉素的质量浓度为1.034g·L-1的溶液,成功建立胞内阿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细胞摄取动力学结果显示PAMAM使得阿霉素胞内达峰时间为1h,胞内浓度明显增高;消除动力学结果显示,k减小为原来的0.347倍,t1/2延长为原来的2.878倍,MRT增加为原来的2倍。结论经PAMAM包裹后阿霉素能够在HepG 2细胞内快速达峰,胞内浓度增加,消除速率减慢,滞留时间延长,有利于药物药效的发挥。
刘丹史小军张洁王明月陈大为胡海洋
关键词:阿霉素HEPG
多种统计学优化方法在盐酸川芎嗪缓释制剂处方设计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处方优化方法的合理选用对高效、经济地设计药物剂型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目前在药剂学研究中普遍应用的统计学实验设计方法有正交设计、均匀设计、析因设计、单纯形设计及中央多点等距设计(CCD)等。本文以盐酸川芎嗪(TMPH)缓释片剂为模型药物,通过其优化设计过程,对多种优化方法的设计要求和预测能力进行了横向对比,期望能有助于处方优化方法的合理选择。
张星一陈大为卢炜
关键词:处方设计缓释制剂正交设计均匀设计
三黄速释片的检测方法研究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研究三黄速释片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法对处方中盐酸小檗碱进行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并测定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和黄芩苷的含量,并制订黄芩苷的溶出度指标。结果:建立了三黄速释片中有效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结论:制订的方法简便,重复性好,可以对处方中组分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可以用于三黄速释片的质量控制。
刘翠哲刘喜纲陈大为毕开顺
关键词:大黄蒽醌黄芩苷盐酸小檗碱速释片三黄蒽醌类成分
荆豆凝集素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脂质体的免疫学性质
2013年
目的对荆豆凝集素修饰的牛血清白蛋白脂质体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 3组小鼠分别于0、7、14、21 d口服免疫牛血清白蛋白溶液(bovine serum albumin,BSA)、BSA脂质体及荆豆凝集素修饰的BSA脂质体,建立ELISA法测定小鼠在7、14、21、28、35及42 d时体内产生的系统及黏膜免疫应答。结果与BSA溶液组相比,将抗原包裹于脂质体、尤其是荆豆凝集素修饰的脂质体中免疫小鼠后,可在小鼠血清及小肠分泌液中检测到较高的IgG及IgA水平。其中,免疫后42 d,凝集素修饰脂质体组的IgG和IgA水平分别为BSA溶液组产生相应抗体值的4.33倍和4.74倍。结论荆豆凝集素修饰脂质体口服免疫小鼠后可同时诱导机体产生黏膜及系统免疫应答,可以作为口服疫苗的载体。
李可欣陈大为徐世义
关键词:脂质体牛血清白蛋白荆豆凝集素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