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7篇氧化碳
  • 7篇二氧化碳
  • 6篇捕集
  • 5篇醇胺
  • 4篇乙醇
  • 4篇乙醇胺
  • 4篇非水
  • 3篇水溶液
  • 3篇非水溶液
  • 3篇CO
  • 2篇脱碳
  • 2篇脱碳溶液
  • 2篇脱碳液
  • 2篇两相混合物
  • 2篇混合气体
  • 2篇反应机理
  • 2篇捕集技术
  • 1篇动力学
  • 1篇一乙醇胺
  • 1篇乙基

机构

  • 8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8篇陈思铭
  • 7篇张永春
  • 7篇陈绍云
  • 3篇郭超
  • 2篇秦梁
  • 1篇王广博

传媒

  • 2篇化工进展
  • 1篇现代化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一种用于捕集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非水脱碳溶液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捕集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非水脱碳溶液,属于二氧化碳气体捕集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非水脱碳溶液,主吸收组分为N‑乙基乙醇胺,溶剂为N,N‑二乙基乙醇胺。由于该非水脱碳液沸点高,粘度低,用可参与吸收CO<...
张永春陈思铭陈绍云秦梁
文献传递
醇胺溶液吸收CO_2的动力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14年
醇胺是一种用于脱除CO2的常用溶剂,被认为是最经济的分离吸收方法。因此总结CO2与醇胺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的目的是对CO2与醇胺水溶液反应的动力学进行总结概述:介绍了3种化学吸收理论模型;详细总结醇胺与CO2的反应机理,包括两性离子反应机理、三分子反应机理、碱催化水合CO2反应机理,通常来说,CO2与伯胺、肿胺、空间位阻胺的反应机理为两性离子机理,CO2与叔胺的反应机理为碱催化水合CO2反应机理;列举动力学实验装置;归纳对比文献中的动力学数据。
陈思铭张永春郭超陈绍云
关键词:醇胺二氧化碳反应机理动力学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新型两相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新型两相混合物,属于二氧化碳气体捕集技术领域。新型两相混合物包括非水溶液和多孔固体材料两相,非水溶液占新型两相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99.0‑99.5wt%,非水溶液中溶质为N‑乙基乙醇胺...
张永春陈思铭陈绍云崔梦星
文献传递
基于乙基乙醇胺的非水溶液法捕集二氧化碳
分离回收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气体减排和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现有技术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化学法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其常用溶液为醇胺水溶液,但由于水溶剂高热熔、易挥发、易电离等特点,导致CO2再生能耗高、溶...
陈思铭
关键词:二氧化碳非水溶液反应机理
文献传递
^(13)C NMR定量分析一乙醇胺(MEA)与CO_2的吸收和解吸特性被引量:10
2014年
13C NMR是一种有效的测定有机胺与CO2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变化的检测手段。本文采用13C NMR分析了一乙醇胺(MEA)吸收与解吸CO2过程,吸收与解吸实验温度分别在313K和393K下进行。结果表明,吸收CO2过程中生成了MEA氨基甲酸盐、质子胺MEAH+与HCO3-/CO32-,并且CO2与MEA反应时先生成MEA氨基甲酸盐,当溶液吸收的CO2担载量达到0.455molCO2/mol胺时,才产生HCO3-/CO32-离子。在MEA吸收CO2过程中,MEA氨基甲酸盐的摩尔分数先增加后减少。在解吸过程中,MEA氨基甲酸盐的摩尔分数同样先增加后减少。HCO3-/CO32-在解吸过程中很容易就能被解吸,而生成的MEA氨基甲酸盐中大约有75%在解吸过程中并没有被解吸。
郭超陈绍云陈思铭张永春
关键词:二氧化碳捕集核磁共振解吸
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两相混合物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捕集二氧化碳的新型两相混合物,属于二氧化碳气体捕集技术领域。新型两相混合物包括非水溶液和多孔固体材料两相,非水溶液占新型两相混合物的质量百分比为99.0‑99.5wt%,非水溶液中溶质为N‑乙基乙醇胺...
张永春陈思铭陈绍云崔梦星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捕集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非水脱碳溶液及其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捕集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非水脱碳溶液,属于二氧化碳气体捕集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到一种非水脱碳溶液,主吸收组分为N-乙基乙醇胺,溶剂为N,N-二乙基乙醇胺。由于该非水脱碳液沸点高,粘度低,用可参与吸收CO<...
张永春陈思铭陈绍云秦梁
文献传递
MEA无水溶剂捕集CO_2的研究被引量:12
2014年
采用多种MEA无水溶剂(MEA+苯甲醇、MEA+二甘醇、MEA+N-甲基吡咯烷酮)进行CO2的吸收研究,通过与MEA水溶剂比较研究无水溶剂的性能以及工业应用潜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剂(苯甲醇、二甘醇、N-甲基吡咯烷酮)代替水,其吸收能力与解吸能力均有所降低,但其解吸速率大大增加,解吸能耗降低;通过3次循环实验,得出无水溶剂的稳定性较好,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郭超陈绍云陈思铭王广博张永春
关键词:苯甲醇二甘醇N-甲基吡咯烷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