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昱
- 作品数:12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4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手术重建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目的探讨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颈前减压手术和稳定重建的方法以便缓解症状和治愈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笔者总结了1999年5月-2005年5月我科34例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经颈前减压手术和融合稳定的患者,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43 ̄67岁,平均57.8岁,占同期手术的治疗颈椎病例的22.6%。症状有颈肩痛者6例,神经根征者8例,脊髓征者7例,头痛、眩晕伴颈椎旋转、屈伸时加重者7例,以上症状并存者6例。结果术后对34例患者(随访11 ̄61个月,平均18.5月)的疗效进行评估:优,改善率为75%及以上,6例;良,改善率为74 ̄50%,18例;可,改善率为49 ̄25%,6例;差,改善率为25%及以下,4例,术后X线片均显示融合节段植骨部位以融合。结论退行性下颈椎不稳症,经正规保守治疗无效,应尽早经前路行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重建下颈椎的稳定,临床效果满意。
- 钟继平徐皓陈昱陈宗雄
- 关键词:下颈椎不稳手术
-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38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收治的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平均Cobb角:术前24.5°,术后7.3°;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50.2%,术后恢复平均85.2%,后凸矫正满意;神经功能:绝大部分患者有Frankel分级1级以上恢复。结论对于老年性胸腰椎骨折,伴有神经损伤或不稳定者应及早手术,早期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有利于脊柱稳定、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 陈昱徐皓钟继平潘廷明
- 关键词: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
- 腰椎椎体恶性肿瘤的侧前方手术和重建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恶性肿瘤的侧前方手术和重建的方法,以提高腰椎椎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方法回顾了2000年5月~2004年8月27例腰椎椎体的恶性肿瘤经侧前方入路行椎体切除和重建的患者。结果患者疼痛均有缓解,有神经压迫症状的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腰椎椎体恶性肿瘤经侧前方手术和重建可以有效治疗腰椎椎体恶性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 钟继平徐皓陈昱陈宗雄
- 关键词:腰椎脊椎肿瘤外科手术
- 上胸段脊柱病变的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比较前、后手术入路治疗上胸段脊柱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上胸段脊柱病变56例,其中肿瘤27例,结核23例,陈旧性外伤6例,分别经前、后路病灶切除减压、植骨,大部分(48例)辅以内固定。随访6~48个月。结果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3例术后发生乳糜漏,4例出现喉返神经牵拉伤所致一过性声音嘶哑,4例出现一过性膈神经刺激引起的呃逆症状。48例术后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8例无明显改善。随访期间1例于1个月后双侧肺炎死亡,2例局部肿瘤复发,2例局部结核复发,1例肿瘤细胞全身转移死亡。均无断钉及内固定脱落。结论对上胸段脊柱病变正确选择应用前、后入路手术可暴露病变部位,彻底清除病灶。
- 徐皓陈宗雄陈昱王万宗彭青强陈建乐赵磊郑旭峰
- 关键词:上胸椎脊柱病变前路后路手术
- 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老年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收治的老年性胸腰椎骨折患者38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脊髓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术后随访6-36月...
- 陈昱徐皓钟继平潘廷明
- 高剂量氨甲蝶呤与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对骨肉瘤的协同治疗
- 2010年
- 在既往的实验中,我们证实了重组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1,MCP-1)不仅具有显著的阻止骨肉瘤细胞种植功能,而且对已经形成的骨肉瘤体也具有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对其治疗剂量作了探索[1]。
- 陈宗雄徐皓陈昱王万宗
- 关键词:骨肉瘤氨甲蝶呤高剂量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细胞种植
- 腰椎恶性肿瘤的侧前方切除和重建
- 2006年
-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恶性肿瘤的侧前方手术和重建的方法,以提高腰椎椎体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时间。方法:回顾了2000年5月~2004年8月27例腰椎椎体的恶性肿瘤经测前方入路行椎体切除和重建的患者。结果:患者疼痛均有缓解,有神经压迫症状的1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结论:腰椎椎体恶性肿瘤经侧前方手术和重建可以有效治疗腰椎椎体恶性肿瘤,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其生存时间。
- 钟继平徐皓陈昱陈宗雄
- 关键词:腰椎脊椎肿瘤外科手术
- 骨折愈合机制的现代研究被引量:21
- 2008年
-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发现,骨折愈合机制的研究也进入分子水平。研究表明:骨折发生后短期内局部组织即已释放多种生长因子,至修复后期,骨与软骨细胞仍产生多种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共同促进骨折愈合。关于骨折愈合中某些细胞外基质蛋白的表达,部分细胞的迁移、分化及增殖等已有一些研究报道。文章从分子水平归纳总结活性因子及细胞外基质蛋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作用。
- 陈昱陈宗雄徐皓王万宗
- 关键词:骨折愈合一氧化氮
- 手术治疗急性广泛性髂-股静脉闭塞症
- 2002年
-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广泛性髂一股静脉闭塞症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7月间经手术治疗的8例广泛性髂一股静脉闭塞症的临床资料。结果:三维成像和下肢血管彩超明确诊断的8例起病1天-3个月的广泛性骼一股静脉闭塞症患者,经左腹部腹膜外入路手术,8例均采用Forgarey导管取栓,4例人工血管搭桥术,1例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血管搭桥术。近期疗效满意,无死亡和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对广泛性髂一股静脉闭塞症的诊断,无创性的MR三维成像和下肢血管彩超可代替有创性的DSA检查。决定病程较长不是手术取栓的禁忌症,而彩超对术前判断能否手术取栓有重要的意义。急性广泛性髂一股静脉闭塞症应常规探查髂总静脉入口处,因髂静脉病变引起的广泛性髂一股静脉闭塞症应同时行人造血管搭桥或自体大隐静脉耻骨上交叉转流术。
- 王烈涂小煌饶本强王瑜姚和祥邹忠东陈少全陈昱宋金翔
- 关键词:手术治疗人工血管搭桥术
- 进展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及临床意义
- 2002年
-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指导胃癌淋巴结廓清手术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D2或>D2手术并有完整记录的7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资料,统计胃癌各组淋巴结的转移情况。结果:术中淋巴结肉眼检查与实际病理检查有一定的误差。D2手术时,只要把NO.12LN包括在内,部分淋巴结归属哪一组,并不影响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在各组淋巴结中No.3、No.7、No.8、No.9LN转移率最高,而No.13、No.17、No.18LN对于不同部位的胃癌转移的机会均很少.不同部位的胃癌NO.3、NO.4、NO.7、NO.8、NO.9、NO.11、NO.16LN转移的机会大致相同。胃癌的淋巴结跳跃式转移见于№.16LN.而第三站的淋巴结较为少见。探查时若无No.12LN转移,NO.13LN病理检查均无见转移,因此可不必清扫。组织学类型分化低的胃癌其第3、4站淋巴结转移相对少见。这可能与分化低的肿瘤易引起远处转移,而使患者失去根治手术的机会所致。结论: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规律。其对胃癌淋巴结的廓清手术具有重要意义。
- 涂小煌王烈姚和祥饶本强宋京翔王瑜邹忠东陈少全陈昱于松英
- 关键词:胃癌肿瘤淋巴结转移肿瘤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