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
欢迎来到青海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晓兰
作品数:
5
被引量:6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兰州大学文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文学
社会学
更多>>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5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文学
1篇
社会学
主题
2篇
女性
2篇
女性主义
2篇
女性主义批评
1篇
道德
1篇
性别差异
1篇
艺术
1篇
英国小说
1篇
正统
1篇
神话
1篇
神秘主义
1篇
双性共体
1篇
女性经验
1篇
女性批评
1篇
女性艺术
1篇
批评者
1篇
情结
1篇
文学
1篇
巫术
1篇
西方文学
1篇
小说
机构
5篇
兰州大学
作者
5篇
陈晓兰
传媒
3篇
兰州大学学报...
1篇
贵州大学学报...
1篇
外国文学评论
年份
1篇
1999
2篇
1996
1篇
1995
1篇
1993
共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离乡·漂泊·返家……──十八世纪英国小说的叙述模式
被引量:10
1996年
陈晓兰
关键词:
英国小说
《汤姆·琼斯》
菲尔丁
鲁滨逊
传统道德
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
被引量:30
1999年
本文论述了女性主义批评的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主要倾向和存在的问题。平等的女权主义以两性平等为目标,结果无形之中认同了男性中心的价值体系,以男性文学为标准,否定女性创作的独特性。追求差异的女性主义,承认两性的差异,肯定女性的价值,但将女性体验和价值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打破男性中心却又建立了一个女性中心。两性共体则以两性互补为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在神话、宗教中寻找两性共体的文学原型。本文认为女性主义批评应从根本上解决男女两性内涵的界定问题。
陈晓兰
关键词:
男女平等
性别差异
双性共体
女性主义批评的经验论
被引量:16
1995年
女性主义批评的经验论陈晓兰如果说,任何一种文学理论或批评流派都有支撑其存在的“哲学基础”的话,那么,流派纷呈的女性主义批评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认识之上的,即承认源于生理和文化性别差异的女性存在、女性经验与男性存在、男性经验的不同。父权制文化为巩固其统治...
陈晓兰
关键词:
女性主义批评
女性经验
女性批评
批评者
女性艺术
永恒的“俄底浦斯”之梦——论西方文学中的“弑父”主题
被引量:4
1993年
“弑父”主题在西方文学中源远流长。本文从叙述学、心理学、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在父系文化的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性别的作家笔下,“弑父”主题的不同表现。指出西方父系文化中“父”与“子”、“弑父”与“崇父”、民主与专制相互斗争又并存的传统。
陈晓兰
关键词:
西方文学
父系社会
父亲形象
创世神话
俄底浦斯情结
弗洛依德
《浮士德》与神秘主义
被引量:2
1996年
歌德《浮士德》中的神秘现象及主人公的巫士身份,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评论界应有的重视。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这些现象加以论述:1.巫术的动机:歌德从被视为异端的神秘主义著作及活动和基督教正统观念中接受了关于“巫术”的矛盾界说:前者认为它是超自然的力量,后者认为它是“否定”、“毁灭”的代名词。2.影响的焦虑:这两种界说交叉影响着人物形象和主题,作者对浮士德既爱又厌恶,既肯定又否定。3.欲望与毁灭。伴随着浮士德欲望追求的是一系列的毁灭意象,歌德采用巫术题材的意义正在于对正统、秩序、权威乃至文明的反叛与否定。
陈晓兰
关键词:
巫术
超自然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