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椿庭
-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水电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水跃紊流特性的数值研究被引量:22
- 1993年
- 本文采用直接解N-S方程式和标准的K-ε紊流模型方程式的方法,对二维强迫水跃和淹没水跃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给出了水跃在不同时刻自由表面的形状、流速及紊流输运量的变化,并和文献[1]的二维激光测速仪的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能较好地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 刘清朝陈椿庭
- 关键词:水跃湍流数值模拟
- 中国六级以上强震史料的分档整理和统计被引量:1
- 2003年
- 本文在对我国多种地震文献资料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将历史上有记载的644次6级以上强震史料以1 4级为间距,按震级进行分档整理,整理了每档强震的主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地震活跃期以及不同时代地震记录完整性的不同,提出了不同时期地震频度的估算方法以及强震释放能量的统计分析。
- 陈椿庭
- 高坝大流量泄洪方式的选择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针对各种类型高坝的三类泄洪方式——坝体泄洪、岸边泄洪及坝体和岸边联合泄洪,以及常用的七种大流量泄洪建筑物——表孔、中孔、深孔、厂房顶过流、滑雪式溢洪道、陡槽溢洪道及泄洪隧洞,进行了综述讨论,包括泄洪工程特点、适用范围及著名工程实例。文中指出了一些有发展前景的泄洪措施,主要有:峡谷混凝土高坝采用厂房顶过流、大型高中孔泄洪方式;当地材料高坝采用高进水口泄洪隧洞;混凝土高坝采用坝体与岸边联合泄洪方式等。包括6张工程实例表在内的综述内容,对有大流量泄洪任务的高坝工程建设中泄洪方式的选择,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 陈椿庭
- 关键词:土石坝大流量泄洪
- 大型水电站主要特征值的无尺度统计分析被引量:2
- 1991年
- 本文对大型水电站的5项主要特征值——多年平均流量Q(m^3/s)、水库有效库容V(10~3m^3)、水轮机组设计水头H(m)、电站装机容量N(MW)、平均年发电量E(10~6MW·h),建议应用5个无尺度数——库容系数α、流量-水头比ω、装机系数β、运行系数τ、电能系数ε,进行无尺度统计分析,使位置分散、特征值大小悬殊的许多水电站,得以进行综合性归纳比较,同时对特征值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深认识,文中对国内外装机容量超过1000MW的已建大型坝库式水电站的特征值进行无尺度数计算,见表1;无尺度分析的成果列于表2.由表2归纳所得的7点认识,可供大型水电站规划及可行性研究参考,本文所建议的无尺度统计分析方法,对于装机容量在1000MW以下的大、中型坝库式水电站以及引水式水电站也可应用。
- 陈椿庭
- 关键词:水电站水轮发电机
- 高拱坝大流量泄洪消能的工程实践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对坝高超过70m的双曲拱坝和重力拱坝、流量在3000m^3/s以上的泄洪布置和消能措施,进行实践经验的综合性初步总结,作为编制专家系统的依据。
- 陈椿庭
- 关键词:拱坝泄洪消能
- 从水利科研的发展历程展望21世纪水利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 <正>我国水利史记载久远,大禹治水的传说已逾4000多年,历代治水记载也史不绝书.而西方现代水工科技的传入中国,则是近百年之事.建国50年来,在大规模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推动下,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工作也相应发展.这篇短文的目...
- 陈椿庭
- 文献传递
- 高水头泄洪建筑物的大单宽流量及其合理选用被引量:2
- 1980年
- 一、超过200米~2/秒的大单宽流量1973年舍马(H.R.Sharma)报导,印度伊恰里(Ichari)坝泄洪建筑物的单宽流量222米~2/秒是世界第一,日本佐夫间(Sakuma)坝的单宽流量约140米~2/秒居第二。美国哈扎(Harza)公司水工总工程师于1974年对此提出疑义,并称该公司所设计的泄洪建筑物中,至少有10项工程的最大单宽流量超过140米~2/秒,其中4项大于222米~2/秒。在文献[3]中,
- 陈椿庭
- 关键词:大单宽流量消能方式泄洪建筑物水工建筑物鼻坎高水头
- 关于明渠水流的六区流态被引量:19
- 1995年
- 用下临界Reynolds数、上临界Reynolds数、临界Froude数将明渠水流的流态划分为六区,即:缓层流、缓过渡流、缓紊流、急层流、急过渡流、急紊流,提出了六区流态划分图。并对明渠流与管流采用统一的流速公式问题,提出了看法。
- 陈椿庭
- 关键词:明槽水流流态流速
- 美国两项跨流域调水工程和技术特点被引量:2
- 2003年
- 文中扼要介绍了美国科罗拉多-大汤姆逊河调水工程及萨克拉门托河-圣华金河调水工程的工程情况及主要技术特点,供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参考借鉴。
- 陈椿庭
- 关键词:跨流域调水反调节
- 控制荆江三口是江湖两利关键性措施被引量:4
- 2003年
- 《人民长江》和《长江科学院院报》,对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河道治理发表了多篇文章,内容丰硕;对文献[1]~[4]的简短评介及讨论着重表明:对荆江三口-主要是长江1860、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冲决形成的藕池口和松滋口修建控制工程,并制订周详的管理运用制度,可以减轻洞庭湖的泥沙淤积、洪涝灾害及顶托作用,增大洞庭湖的调洪功能,保证满足大洪水的分洪要求,改善下荆江的河道形态,增大泄洪能力并缩短航程、改善航行条件,是使江湖两利的根本性措施。
- 陈椿庭
- 关键词:分流分沙河道形态洞庭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