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洪杰

作品数:45 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科研一般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6篇司法
  • 10篇诉讼
  • 9篇民事
  • 8篇法律
  • 7篇既判力
  • 6篇政治
  • 4篇人民
  • 4篇惩罚
  • 3篇当事
  • 3篇当事人
  • 3篇正义
  • 3篇人民司法
  • 3篇司法改革
  • 3篇司法民主
  • 3篇判决
  • 3篇民事诉讼
  • 3篇民主
  • 3篇纠纷
  • 3篇公民
  • 2篇当事人适格

机构

  • 22篇厦门大学
  • 17篇上海财经大学
  • 5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43篇陈洪杰
  • 2篇齐树洁

传媒

  • 5篇司法改革论评
  • 3篇法制与社会发...
  • 3篇法律科学(西...
  • 3篇厦门大学法律...
  • 3篇中山大学法律...
  • 3篇交大法学
  • 2篇学术界
  • 2篇民事程序法研...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法学评论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广西政法管理...
  • 1篇广东商学院学...
  • 1篇阴山学刊
  • 1篇比较法研究
  • 1篇福建法学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黑龙江省政法...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法商研究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0篇2008
  • 6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接近正义与人权的司法保护——欧洲人权法院相关实践的启示被引量:5
2005年
目次引言一、接近正义权与欧洲人权法院的相关实践二、欧洲人权法院相关实践的启示结语引言接近正义(access to justice)作为现代西方各国司法改革的主题,首先是作为一种理念被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在意大利著名的法学家卡佩莱蒂的倡导下。
陈洪杰
关键词:欧洲人权法院国际人权公约提起诉讼公诉机关
司法如何民主:人民司法的历史阐释与反思被引量:7
2016年
在残酷的革命斗争年代,出于取得合法性的政治紧迫性,大众化司法成为人民政权展示其民主实践成就的重要政治象征。然而,司法的大众化实践却存在与生俱来的政治技术难题:如果允许缺乏政治觉悟的普罗大众完全自主地广泛参与司法决策,则有可能导致"法意"被"民意"所裹挟,这并不利于人民政权"改造社会"之目标达成。尽管"马锡五审判方式"成功塑造出一种"法意"兼顾"民意"的实践典范,但这种政治化典范所能起到的道德示范效应与实践应用价值是有限的。对于那种有可能影响政治宣传效果的"非典型性"实践,必须以相对于公众而言"不可视"的方式掩藏起来。在唯有"讲政治"的"典范"才具有"可视性"的二元体制中,"个体"的主体性价值与意义难以得到自我呈现,这反而在事实上压制了司法的民主决策潜力。
陈洪杰
关键词:司法民主马锡五审判方式群众路线
扩散利益的保护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
公益诉讼一个重要特点是,起诉者向法庭提出超越其个人利益的问题,原告申诉的基础并不在于自己的某种权利受到侵害或是胁迫,而在于希望保护因私人或政府机关的违法行为而受损的公众的利益。在这样的案件中,法院往往会以原告不属于直接利...
陈洪杰
关键词:公益诉讼当事人适格司法能动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论“民意审判”与司法的主体性危机被引量:1
2015年
"李昌奎案"式的"顺应民意"已经成为司法面对舆论关注时的一种典型的应对模式。"司法的人民性"这样一种意识形态化的论证策略进而为此种"顺应民意"提供了合法性支持。然而,通过运用大众传播学的分析工具即可清楚表明,在一起起万众瞩目的个案背后推动"民意"的,并不是一贯正确、与真理同在的"人民",而依然可能是利益、权力、偏见与谬误。当"民意"与政治权力不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时,就会造成司法的主体性危机。
陈洪杰
关键词:法律事实信息不对称司法自治
特定情境下事后防卫行为的可惩罚性问题探讨被引量:12
2007年
当受害人被卷入严重威胁其人身安全的犯罪事件时,其需要反抗的不仅仅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其更要反抗的是施害人凭借暴力而建立的,可以对其生杀予夺的秩序空间。这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事后防卫行为以正当性。此外,在特定情境下,犯罪事件的挑起者应承担的责任也能够排除被卷入者事后防卫行为的违法性。选择对特定情境下事后防卫行为不予惩罚的刑法体系虽然存在缺陷,却可在更多方面凸显其价值合理性。
陈洪杰
关键词:特殊防卫权事后防卫惩罚
论民事判决理由的争点排除效力
2011年
一、引言从民事判决书的内容结构来看,法院对案件的"裁判"主要是由判决理由和判决主文构成。判决理由是法官从案件的诉讼资料到得出判决结论之判断过程的展示;而判决主文则主要是法官针对原告之请求而作出的"是否给予救济"或"在多大程度上给予救济"的命令。例如,A起诉B,要求其为一起事故中因为B之过失而给A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而B则以A自身亦存在过失作为抗辩,法院认定A和B在该起事故中基于双方各自的过失,应承担的责任比例为4比6,并判决B赔偿A所受之损失额的60%。在这个例子中,法院关于当事人双方各自对该起事故的过失程度以及责任比例的认定即属判决理由中的判断,而法院最后关于具体赔偿金额的确定即属判决主文的内容。建立在此种区分的基础上,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假如在前述判决生效之后,B针对A提起一个新的诉讼,要求A为基于同一事故可归结为A的过失而给B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那么,前诉法院在判决理由中关于A与B之间就该起事故之责任比例的认定在后诉中能产生何种法律约束力?按照大陆法系传统判决效制度理论对判决主文及判决理由所作之区分,法院生效判决于划定诉讼标的范围之判决主文部分有既判力(所谓既判力。
陈洪杰
关键词:判决理由判决主文既判力诉讼标的生效判决民事判决书
次优方案:命案赔偿“空判”危机之对策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刑事和解是法院应对附带民事赔偿"空判"危机而发展出来的实用主义策略,但"赔钱减刑"的正向激励似乎更偏重于对被告人一方发生作用,对被害人一方仍存在激励不足的问题。通过对药家鑫案、孙伟铭案各方主体行动逻辑"神入"的理解,我们可以发现法院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出有针对性的逆向激励机制,推动促成被害人一方的和解意愿。但药家鑫案的和解困局,也说明所谓刑事和解"正向-逆向"激励机制只能是作为面向现实妥协的次优方案。
陈洪杰
关键词: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钱减刑宽严相济刑事和解
论不动产法定公证制度的导入与构建被引量:1
2007年
一、不动产交易风险防范与法定公证制度的导入(一)问题的产生到目前为止,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在涉及不动产产权变动的法律事务中,公证的应用主要是以当事人自愿为限,这似乎是充分体现了民事领域的意思自治原则。但是,由于这种以当事人自愿为前提的不动产公证制度无法与不动产登记制度进行有效整合。
陈洪杰
关键词:公证制度不动产法不动产交易公证程序不动产物权强制公证
运动式治理中的法院功能嬗变(下)被引量:9
2015年
运动式治理与治理制度化是我国的社会治理反复摇摆、纠结的悖论式命题。从现有的实践来看,一旦一种运动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治理者就会审时度势进行策略变化。这导致治理制度化的程度始终受制于运动式治理的政治表达和短期目标的实现。只有当执政者无法单纯依靠强制来维系治理权力的有效性,转而需要借助法律媒介获得普遍化的合法性效力时,法院才有可能完成由"刀把子"向"裁判者"的功能转换。
陈洪杰
关键词:政治动员科层制
论法官的角色扮演与功能担当——关于司法如何回应当下的两种叙事策略
2008年
历史/社会事件的意义不会自动呈现,它总是由人来解读和诠释。——无名氏一、关于民事诉讼体制转型的理想建构我国的民事诉讼体制应由职权干预型诉讼模式向当事人主导型诉讼模式转化——这一判断是张卫平教授的代表作《转换的逻辑——民事诉讼体制转型分析》一书的核心命题。张卫平教授认为,社会结构的变迁、民事实体法的变迁以及程序正义的认知是支撑起民事诉讼体制转型这一命题的三大根据。其中,"
陈洪杰
关键词:诉讼体制诉讼模式民事实体法社会事件角色扮演策略性行为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