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莹
-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天文地球更多>>
- 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作用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脱颗粒在牙周炎病理中的意义。方法:将自愿接受研究的受试者分为3组:轻度慢性牙周炎组(轻度组,17例)、重度慢性牙周炎组(重度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取牙龈活检组织制作连续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牙周组织的组织学改变;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各组肥大细胞的数量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状况;天狼猩红染色法观察各组牙周组织纤维化的程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慢性牙周炎组的牙周组织中肥大细胞显著增多(P<0.01);重度组与轻度组相比较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率均明显升高(P<0.01),牙周组织纤维化程度更加严重(P<0.05)。结论:肥大细胞的募集、脱颗粒和纤维化程度与牙周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提示肥大细胞可能在牙周炎的发病和疾病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潘倩茹吕芳丽黄博陈莹刘曼黄世光
- 关键词:牙周炎肥大细胞脱颗粒纤维化
- 心理应激对大鼠实验性牙周炎及牙周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牙周炎及其氧代谢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并予以应激刺激,SPF级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实验性牙周炎组:用浸有牙周致病菌的丝线结扎左侧上颌第二磨牙牙颈部复制牙周炎模型;(3)单纯应激组:牙周不作特殊处理,给予应激刺激;(4)牙周炎+应激组:按上法复制牙周炎模型,并予以应激刺激。各组动物分别于实验后第1、4、6、8周末分批处死,各时点每组处死的动物数为3只。大鼠处死前测量牙周附着丧失,制作牙体牙周联合切片观察牙周的组织学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牙周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水平,通过计算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来评估组织的缺氧程度。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应激组牙周附着丧失程度在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2)牙周炎+应激组牙周附着丧失程度在4、6和8周时明显高于牙周炎组(P<0.01);(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纯应激组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在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4)牙周炎+应激组HIF-1α平均阳性细胞率在4、6和8周时显著高于牙周炎组(P<0.01)。结论:应激刺激可能通过降低牙周组织氧代谢水平加重大鼠牙周炎症程度。
- 张增方吕芳丽陈莹杨晓燕黄绮凌李东健黄世光
- 关键词:牙周炎动物模型心理应激低氧诱导因子1Α
- 基于变分对抗与强化学习的行人重识别
- 2022年
- 行人重识别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易受行人姿态变化的干扰,由于行人姿态的变化不仅丢失部分行人信息,而且还会引起大于身份差异的外观变化,导致现有工作难以学到鲁棒的行人特征.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变分对抗与强化学习的生成式对抗网络(RL-VGAN)用于多姿态行人重识别任务.该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在不受姿态变化干扰的情况下通过外观编码器和姿态编码器将行人属性分解为外观特征和姿态特征,用以学习鲁棒的身份视觉特征.首先,设计的变分生成网络利用Kullback-Leibler散度损失促进外观编码器推断与身份信息相关的连续隐变量.其次,为了使生成式对抗网络逐步收敛到稳定状态,采用强化学习策略平衡变分生成网络和判别网络的性能.此外,针对基于姿态引导图像生成任务,提出一种新的Inception Score损失用于规范变分生成网络生成图像质量的过程.实验结果证明,所提出的RL-VGAN方法在多个基准数据集上优于其他方法.
- 陈莹陈莹夏士雄周勇姚睿周勇
- 关键词:图像生成
- 自动阈值选择法在滑坡体变化检测中的应用
- 滑坡灾害的发生日益频繁,变化检测技术为滑坡体信息的提取提供了一类高效的方法。本文以重庆武隆大型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灾前、灾后HJ-1B星多光谱数据,利用差值法对滑坡体进行变化检测。重点研究三类对差值影像中变化和未变化区域...
- 陈莹易文斌周廷刚唐宏
- 关键词:滑坡变化检测
- 基于可解释注意力部件模型的行人重识别方法被引量:4
- 2023年
- 大多数行人重识别(Person re-identification,ReID)方法仅将注意力机制作为提取显著特征的辅助手段,缺少网络对行人图像关注程度的量化研究.基于此,提出一种可解释注意力部件模型(Interpretable attention part model,IAPM).该模型有3个优点:1)利用注意力掩码提取部件特征,解决部件不对齐问题;2)为了根据部件的显著性程度生成可解释权重,设计可解释权重生成模块(Interpretable weight generation module,IWM);3)提出显著部件三元损失(Salient part triplet loss,SPTL)用于IWM的训练,提高识别精度和可解释性.在3个主流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所提出的方法优于现有行人重识别方法.最后通过一项人群主观测评比较IWM生成可解释权重的相对大小与人类直观判断得分,证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
- 周勇周勇赵佳琦陈莹姚睿陈莹
- 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的易感性和组织病理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的易感性及其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6周龄昆明小鼠腹腔接种1×106个感染伯氏疟原虫的红细胞,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症状。感染后第2天开始每天采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片,Giemsa染色,计数血虫率。感染后第4天开始经肛门测小鼠体温。小鼠临死时取脑、肺、肝和脾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h以上,脱水、包埋后制成4μm厚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昆明小鼠腹腔接种感染伯氏疟原虫后的生存时间为8~21d;小鼠感染后第2天外周血可检出疟原虫,小鼠临死前血虫率达高峰;肉眼观察肝、脾体积增大,颜色变深,显微镜下见大量疟色素沉着,肝实质组织可见少量灶性炎性细胞聚集;脑和肺组织见感染疟原虫红细胞沉积在微血管壁,引起脑血管堵塞、大脑皮层出血灶和肺水肿、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渗出。结论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易感性较高,脑、肺、肝和脾组织均呈现出典型的疟疾病理特征,可作为研究疟原虫致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 刘曼陈莹赵莹黄世光郭虹吕芳丽
- 关键词:昆明小鼠组织病理
- 三种旋毛虫肌肉期幼虫染色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为寻找简便有效的旋毛虫病病原学诊断方法,本文比较研究了吉姆萨、天狼猩红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肌肉中旋毛虫幼虫染色后的观察效果。方法BALB/c小鼠口饲感染旋毛虫肌期幼虫300条,分别于感染后90d和120d处死小鼠,取其膈肌,福尔马林固定后,一分为四,分别行吉姆萨染色、天狼猩红染色和HE染色,同时设不染色的对照,光镜下观察肌肉中虫体的显示效果。结果吉姆萨染色对旋毛虫肌期幼虫的显示效果较好,天狼猩红染色对幼虫周围纤维囊壁的显示效果较好。结论吉姆萨和天狼猩红染色均有助于对小鼠膈肌中的旋毛虫幼虫进行观察,且二者各具特点。
- 陈莹杨晓燕郑焕钦黄世光吕芳丽
- 关键词:旋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