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锦灿

作品数:67 被引量:8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9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5篇酞菁
  • 20篇酞菁锌
  • 18篇肿瘤
  • 18篇光敏剂
  • 16篇光动力
  • 13篇靶向
  • 11篇配合物
  • 10篇聚赖氨酸
  • 10篇抗癌
  • 8篇抗菌
  • 8篇活性
  • 7篇肿瘤靶向
  • 7篇抗癌性
  • 7篇抗肿瘤
  • 7篇光动力治疗
  • 7篇癌性
  • 7篇RU
  • 6篇蛋白
  • 6篇牙周
  • 6篇靶向性

机构

  • 40篇中国科学院福...
  • 16篇广东医学院
  • 16篇中山大学
  • 14篇福州大学
  • 6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
  • 3篇福建省妇幼保...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广东食品药品...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沈阳医学院
  • 1篇武汉大学附属...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7篇陈锦灿
  • 35篇黄明东
  • 23篇陈卓
  • 16篇胡萍
  • 13篇郑康成
  • 12篇袁彩
  • 11篇陈兰美
  • 11篇周山勇
  • 6篇李国栋
  • 6篇陈耐生
  • 6篇廖思燕
  • 6篇黄金陵
  • 5篇王俊东
  • 5篇徐芃
  • 4篇石小莉
  • 4篇彭发
  • 3篇陈宏炜
  • 3篇吴文娟
  • 3篇叶晓明
  • 3篇钱力

传媒

  • 5篇Chines...
  • 4篇分子科学学报
  • 3篇物理化学学报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高等学校化学...
  • 2篇无机化学学报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广东医学院学...
  • 1篇中国激光医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福州大学学报...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合成化学
  • 1篇海峡药学
  • 1篇广东药学院学...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于光学成像和光动力治疗的肿瘤靶向融合蛋白药物载体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学领域。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融合蛋白的医学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光学成像和光动力治疗的新型肿瘤靶向融合蛋白药物载体,其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的融合蛋白药物载体ATF‑HSA利用该载...
黄明东李睿陈卓胡萍陈锦灿周山勇袁彩陈松
文献传递
五聚赖氨酸酞菁锌在制备杀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五聚赖氨酸酞菁锌在杀灭金黄葡萄球菌方面的应用。以五聚赖氨酸酞菁锌作为杀灭金黄葡萄球菌的主要成分,并添加磷酸盐缓冲液和医用表面活性剂作为辅助剂,制备成杀灭金黄葡萄球菌的药物,其优点是:主要成分结构明确,纯度达...
黄明东周山勇胡萍陈锦灿陈卓
文献传递
录像在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09年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在医学院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系统地总结了录像在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应注意的问题。
陈锦灿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会
抗癌性喹唑啉类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2009年
在对一系列抗癌性7,8-二烃基-1,3-二氨基吡咯-[3,2-f]喹唑啉类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的二维定量构效关系(2D—QSAa)研究基础上,应用比较分子场分析法对该类配合物进行了三维定量构效关系(3D—QSAR)研究.建立了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性能及预报能力的3D.QSAR模型,非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为0.993,交叉验证相关系数为0.619,估算的标准误差0.208,统计方差比193.4.该模型表明立体场因素的影响比静电场因素大很多,此结果与我们已经报道的2D—QSAR模型结果相一致.然而,3D—QSAR模型提供了可视化的立体场、静电场因素对活性的影响.3D—QSAR研究对实验上提出的二氢叶酸还原酶与药物分子的疏水键合作用机理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论解释.
陈锦灿陈兰美廖思燕钱力郑康成
关键词:二氢叶酸还原酶喹唑啉比较分子力场分析
系列酞菁锌光敏剂的合成及其抗肿瘤作用研究
李林森罗智周山勇陈锦灿胡萍陈卓黄明东
关键词:酞菁锌聚赖氨酸光毒性靶向性抗肿瘤
一种具有肿瘤靶向性的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具有肿瘤靶向性的光敏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光敏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是利用多肽固相合成法,在常温下首先活化β-单羧基取代酞菁锌的羧基基团,之后在偶联剂作用下,使其与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类似物耦合,最后经高效液相色谱柱进...
黄明东徐芃陈卓陈锦灿周山勇胡萍陈学元
文献传递
酞菁光敏剂抗菌效果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针对自主研发的酞菁光敏剂材料,开展相关抗菌效果的实验研究。方法通过化学共价偶联的方式,将酞菁光敏剂附载于纤维素织物,并对其进行光学及机械性能表征;利用稀释平板菌落计数法,观察添加该光敏剂材料的培养物中的活菌数变化,测定其抗菌活性。结果通过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性能测定,发现酞菁光敏剂在纤维素表面以单体形式存在;在一定光照条件(150mW/cm2光源照射10min)下该光敏剂能快速、有效地杀灭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该光敏剂材料的抗菌率高达99.9%,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附载于纤维素织物的酞菁光敏剂在水中无明显溶出,说明其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能。结论上述自主研发的酞菁光敏剂材料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为将来作为抗菌面料进入临床抗菌防护应用奠定基础。
陈锦灿陈卓林华建黄明东
关键词:酞菁纤维素
两种方法研究新型光敏剂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新型光敏剂五聚赖氨酸-2-羰基酞菁锌(ZnPc-(Lys)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从BSA角度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通过荧光猝灭实验探讨ZnPc-(Lys)5与BSA相互作用的猝灭机制、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从ZnPc-(Lys)5角度采用胶束荧光增敏法测定ZnPc-(Lys)5浓度通过Scatchard方程计算ZnPc-(Lys)5与BSA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荧光猝灭实验结果表明ZnPc-(Lys)5对BSA的荧光有强烈的猝灭作用,猝灭机制主要是静态猝灭形成基态配合物。不同温度(298,303,308,313,318 K)的结合常数K1分别为12.1×104L/mol,7.69×104L/mol,6.12×104L/mol,4.57×104L/mol,3.76×104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0.93,1.02,1.07,1.13,1.17。Scatchard方程计算出298 K结合常数K2为1.557×105L/mol,结合位点数位1.07。结论从两个方面计算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基本一致,ZnPc-(Lys)5与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通过形成基态配合物的方式相互作用,进入血清白蛋白中1个结合位点。
李春艳阮冠宇单丽陈锦灿黄明东
关键词:光敏感药聚赖氨酸吲哚类
NAMI-A乙基取代衍生物水解机理的DFT研究
2013年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并结合导体极化连续模型(CPCM)研究了[(N-EtIm)H][trans-RuⅢCl4(DMSO)(N-EtIm)](N-EtIm=N-乙基咪唑)分别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过程.同时,为提高溶剂化能的精确度,在中性条件下水解反应的计算中采用3个水分子的溶剂化模型.计算得到水解反应过程中相应的结构特征和详细的热力学能量及速率常数.首先,在中性条件下,对于第一步水解,液相中配合物的活化能垒为109.9kJ/mol,速率常数为3.3×10-7 s-1,与实验中测得的第一步水解反应的速率常数(4.4×10-7 s-1)一致.对于第二步水解,反应的活化能垒为117.9kJ/mol,这符合实验中观察到的第二步水解比第一步水解反应慢的现象.其次,计算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DMSO基团易于水解,Cl-水解困难,这也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陈兰美陈锦灿廖思燕郑康成
关键词:抗癌活性水解机理
6-异位-5,8-O-二甲基乙酰紫草素衍生物的2D/3D-QSAR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综合运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分子力学(MM2)和统计学等方法对22个具有抗人体乳腺癌(MDA-MB-231)活性的6-异位-5,8-O-二甲基乙酰紫草素类衍生物进行二维(2D)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同时运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 MSIA)方法进行三维(3D)QSAR研究。所建最优2D-QSAR方程的留一法交叉验证系数(q2)和拟合相关系数(R2)分别为0.833和0.900;Co MSIA(SEHA)模型的q2和非交叉验证系数(r2)分别为0.624和0.999,预测相关系数R2pred为0.838,表明所建立的2D/3D-QSAR模型都具有良好的统计学意义及合理、可信的预报能力,可以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活性。研究结果为理解该类化合物的作用机理和设计合成更高活性的新化合物提供理论参考。
李国栋彭发陈兰美陈锦灿郑康成
关键词:定量构效关系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