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肢体
  • 3篇缺血
  • 3篇缺血预处理
  • 3篇灌注
  • 3篇灌注损伤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 2篇肢体缺血
  • 2篇肢体缺血预处...
  • 2篇鼠肝
  • 2篇切除
  • 2篇肝癌
  • 2篇肝切除
  • 2篇肝脏
  • 1篇血流
  • 1篇血液供应
  • 1篇延迟性
  • 1篇延迟性保护作...
  • 1篇有效性
  • 1篇淤血

机构

  • 4篇徐州医学院附...
  • 3篇徐州医学院附...

作者

  • 6篇陈闯
  • 4篇蒋厚文
  • 4篇郝立俊
  • 3篇李文美
  • 1篇康复笑
  • 1篇陈伏庭
  • 1篇张冲
  • 1篇张昌稳
  • 1篇杨小勇
  • 1篇贾高磊
  • 1篇丁志龙
  • 1篇徐贵云
  • 1篇齐亮

传媒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徐州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LIPC)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延迟性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I-R组,LIPC组,每组12只。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R组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LIPC组先行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24h后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手术完毕,腹主动脉采血用于检测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血清ALT与AST;切取肝组织,测定肝脏的湿干比(W/D),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同时光电镜观察肝组织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LIPC组T-SOD活性增加(P<0.01),MDA水平、ALT、AST、W/D值及TNF-α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 LIPC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延迟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抑制TNF-α的表达和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陈闯齐亮陈伏庭郝立俊蒋厚文
关键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肢体缺血预处理
大鼠肢体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经典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肢体缺血预处理组(远端缺血预处理组,RPC组)。S组仅行开腹,不作其他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min作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min,反复3次作预处理,2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h再灌注3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湿干比(W/D)、中性粒细胞(PMN)计数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ALT,AST,W/D值,及PMN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结论: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I/R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强度与经典缺血预处理相当,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脏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蒋厚文陈闯郝立俊
关键词:肝脏缺血预处理
肝结核误诊为肝癌1例报告被引量:1
2007年
陈闯李文美杨小勇康复笑
关键词:肝结核肝癌误诊
入肝血流半肝阻断与全肝阻断在肝脏手术中应用被引量:5
2011年
入肝血流半肝阻断(half—hepatic vascular exclusion,HVE)是肝切除时仅阻断病侧半肝人肝血流,不阻断健侧的方法。门静脉淤血是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乃至死亡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探讨了HVE法和Pringle法在肝切除后肝功能恢复方面的优劣及其原因。
康复笑李文美何长青陈闯贾高磊张昌稳张冲
关键词:入肝血流肝脏PRINGLE法肝切除后门静脉淤血
肝脏及肢体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研究肝脏缺血预处理(经典缺血预处理IPC)的第一保护窗(FW)与肢体缺血预处理(远端缺血预处理RPC)的第二保护窗(SW)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5组:I/R组不行预处理;IPC组以肝缺血5 min行预处理;RPC组以双后肢缺血5 min,反复3次行预处理;RPC+IPC组先行RPC,24 h后行IPC作预处理;S组仅行开腹,不行其他处理。3个预处理组及I/R组均行肝缺血1 h再灌注3 h。取血用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与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检测。切取肝组织用于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湿干比(W/D)及观察显微、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I/R组比较,IPC组,RPC组及RPC+IPC组ALT,AST,W/D及TNF-α阳性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肝脏的显微及超微结构损伤减轻;IPC,RPC,RPC+IPC组3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PC的FW,RPC的SW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肝脏I/R损伤均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三者在保护强度上无明显差异。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的产生、诱导保护性蛋白HSP70的表达、减轻肝脏水肿、改善肝组织微循环有关。
陈闯李文美蒋厚文郝立俊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被引量:6
2015年
Glisson蒂横断式肝切除术为肝切除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念与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46例肝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用该术式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徐贵云丁志龙蒋厚文郝立俊陈闯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肝癌手术有效性安全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