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松
- 作品数:19 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 期刊网针对特定课题的文献推荐策略被引量:3
- 2009年
- 对于特定的研究课题,研究者必须全面而又有重点地把握作为选题背景和立论基础的文献资料,而现在广泛使用的检索数字期刊资源的方法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本文提出可以通过对检索结果中论文的参考文献进行统计和适当分析,向研究者提供一个专门针对特定研究课题并有科学排序的"一站式"文献推荐目录,并通过库内和跨库链接,可以很好地满足研究者的需要。
- 陈青松
- 关键词:期刊网
- 超线性突显与“数+大+NP”结构被引量:2
- 2010年
- 文章探讨了类固定的"数+大+NP"结构,认为结构中的"大"具有超线性的突显功能,在数词非"一"的结构中具有突显聚合体的功能,在数词为"一"的结构中则突显属性。该结构在架构体系、突出指称、充当标题、婉转叙述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语用价值。
- 陈青松
- 关键词:突显
- 以语形为喻体的一类转喻现象被引量:1
- 2013年
- 语言形式可以作为概念转喻的喻体,一个语言形式可以基于自身在与语言形式有关的理想化认知模型中的邻接关系而代指其他语言形式、言语行为甚至言语事件中的其他参与者,进而间接指称和描述事物、行为和命题。这种转喻本质上是一种对象语言转喻,在构成原则上仍然遵循喻体选择的显著性要求。语形转喻可以统一解释一部分传统上认为是转类、缩略、数括、藏词、用典、拈连等修辞手法的语言现象,也可解释其他一些更复杂的语言现象。
- 陈青松
- 关键词:对象语言转喻
- 新化(田坪)话的一种间接疑问句及其标记词“看”被引量:4
- 2012年
- 本文对湘语新化(田坪)话的一种间接引语性质的间接疑问句做一些探讨,主要描写了这种间接疑问句的各种表现,并对结构的性质和功能进行了分析。这种间接疑问句一般带有标记词"看",从"看"的语义特征着手分析可观察其成为一个间接疑问句标记的理据。
- 陈青松
- 关键词:湘语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态建设
- 一、新型城镇化与语言文字工作的新课题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据资料统计,我国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比2002年的39.1%提高13.47个百分...
- 张先亮陈青松
- 关键词:生态建设城镇化进程
- “前”和“原”与指人名词组配的选择倾向被引量:1
- 2011年
- "前/原+指人名词"结构中"前"和"原"的使用具有一定的选择差异,"原"倾向于表示特定对象的身份更替,而"前"则倾向于表示特定职位的对象更替,并且在对比变化模式、句法位置、语篇类型上二者呈现一定的选择倾向。
- 陈青松
- 关键词:指人名词
- 句子语气范畴和抽象格式中句末标点的使用被引量:1
- 2006年
- 句子语气是致句实体,在语法分析中有区别结构和功能的作用。在书面语中,句末标点具有双重作用,既可以标示语言片断的成句性质,同时又可以标示语言片断的语气类型,有时句末标点在书面语中标示语气的作用甚至可以超越语调。语法分析中用例的句末标点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者在研究中“句”的观念,而语法学家对抽象格式句末标点的有意无意的使用则更加明显地揭示了研究者的研究视点。句末标点作为一种有效的语气标示手段使用在抽象格式中,有它独特的价值。
- 陈青松邹小珑
- “单音动词+往”里“往”的语法化被引量:13
- 2006年
- 本文考察“单音动词+往”里“往”的语法化过程。“往”在汉代开始具备语法化的句法条件,唐五代时有了它的介词用法,到明清时期它的介词用法才发展成熟。“往”的“位移”语义表达的转移和“外向性”特征的消失伴随着它的语法化过程。
- 刘光明储泽祥陈青松
- 关键词:语法化外向性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语言生态建设
- 一、新型城镇化与语言文字工作的新课题我国目前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据资料统计,我国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比2002年的39.1%提高13.47个百分...
- 张先亮陈青松
- 传统训诂学当代“接着讲”——读吴泽顺《清以前汉语音训材料整理与研究》
- 2018年
- 冯友兰先生认为讲自然科学可以抛开科学史来讲.但讲人文学科却离不开学术史,必须“接着讲”。美学家叶朗先生特别推崇冯友兰先生的说法,多次强调“人文学科的理论创造必须‘接着讲”’.认为“人文学科的新的创作必须尊重古今中外思想文化的经典创造和学术积累,必须从经典思想家‘接着讲”’,“我们的人文学科要有所创新,应该从这些前辈大师那里‘接着讲'”。
- 陈青松
- 关键词:训诂学人文学科音训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