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侧异时发生起源于微腺体腺病的乳腺腺泡细胞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观察
- 2023年
- 目的探讨起源于微腺体腺病的腺泡细胞癌(acinic cell carcinomas,AcCC)与浸润性导管癌先后分别发生于双侧乳腺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例起源于乳腺微腺体腺病的AcCC与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资料,采用HE、免疫组化和网状纤维染色进行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腺泡状和管状-微腺样结构,管状-微腺样区域中细胞异型性小,核仁不明显,胞质丰富,嗜碱性、颗粒状。实性、巢状区域,细胞增大,核分裂象可见。病变周边可见典型和非典型微腺体腺病,无序穿插分布于正常乳腺间质及脂肪中,周围可见网状纤维染色阳性的基膜样物质。免疫表型:CK7、EMA、DOG1、Lysozyme、α1-ACT等均阳性;p63、CK5/6、Calponin、ER、PR、HER2等均阴性。结合形态学、免疫组化和网状纤维染色提示左侧为起源于乳腺微腺体腺病的AcCC。患者右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史7年,复查右侧乳腺病理切片,瘤细胞呈巢状和条索状生长,细胞异型明显,核大,核仁明显。结论AcCC在形态学与涎腺的AcCC相似,与三阴型非特殊类型的乳腺浸润性癌相比,预后较好,其组织学发生可能为起源于微腺体腺病的浸润性癌伴腺泡细胞分化。
- 宋福勤韩影张月
- 关键词:乳腺肿瘤腺泡细胞癌浸润性导管癌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EGFR基因状态及与VEGF、D2-40、Ki-67表达相关性临床意义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的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以非小细胞癌居多,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虽然近年来在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上有了很大发展,但是仍然不能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一直是肿瘤学界研究的方向。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治疗方法,即靶向治疗,使个体化成为可能,明显提高了肿瘤治疗的疗效。
- 韩影刁文卓陈萍程薇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D2-40病理学分级癌旁正常组织细胞增殖周期
- D2-4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0年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53例乳腺癌的淋巴管密度(LVD)的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D2-40选择性地表达在乳腺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淋巴管密度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和正常乳腺组织,并且癌灶边缘淋巴管密度显著高于癌组织中间的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2-40抗体的应用更敏感和特异地检测出肿瘤的淋巴管密度,并且在预测淋巴结转移方面有帮助,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病理应用价值。
- 陈萍张玉华韩影吴佳鹏
- 关键词:乳腺肿瘤淋巴管密度D2-40淋巴结微转移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鳞状细胞病变中的临床应用意义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在宫颈细胞学诊断为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病例中的进一步诊断意义。方法:对199例液基细胞学诊断为ASCUS并分别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及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例对比,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显示199例中HPV高危型阳性者24例,其中12例宫颈上皮内瘤囊变(CIN)Ⅱ/Ⅲ级。HPV高危型阴性者仅3例CINⅡ/Ⅲ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细胞学诊断为ASCUS的病例中HPV高危型感染例数与CIN级别成正比,即HPV高危型检测在ASCUS病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韩影陈萍谢江杨建立
- 关键词:高危型HPVASCUSTCT
- 微小脑膜瘤致三叉神经痛1例
- 2000年
- 刁文卓韩影等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D2-40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淋巴管特异标记物D2-40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单克隆抗体D2-40检测15例正常乳腺组织和53例乳腺癌的淋巴管密度(LVD)的情况,并分析其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及和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
- 陈萍张玉华韩影吴佳鹏
- 关键词:乳腺癌淋巴管密度D2-40淋巴结微转移
- 文献传递
- 结肠癌伴小肠多发性憩室1例
- 2001年
- 1一般资料
患者,男,73岁,腹胀腹痛半年,间断脓血便4个月,近日腹痛加重来院就诊.查体:体温:37.0℃,脉膊:76 min-1,呼吸:21 min-1,血压:20/11 kPa.神志清,慢性消耗病容,皮肤干燥,全身浅表淋巴结正常,心肺正常,腹略膨隆.纤维结肠镜检于乙状结肠内见一直径3.5 cm的溃疡,周边黏膜隆起,基底污秽覆白苔,取病理:中分化腺癌.
- 张卫东韩影李弘
- 关键词:结肠癌病理诊断手术治疗癌组织黏膜
- MDR(P-gP)、GST-л及C-erbB-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 乳腺癌治疗强调围绕手术进行放疗、化疗、激素治疗、生物治疗等多手段治疗,提倡个性化治疗,其中化疗占重要地位,而肿瘤细胞对化学药物治疗产生耐药性是肿瘤治疗不能取得治愈性疗效的主要原因。许多学者致力于乳腺癌的多药耐药性研究,试...
- 陈萍张玉华朴颖实韩影张伟东李弘巩雷刘宪军谢江
- 关键词:乳腺癌C-ERBB-2免疫组化
- 文献传递
- 脑挫裂伤后c-fos基因的表达被引量:3
- 1999年
- 罗毅男刁文卓尚庆义赵万韩影付双林陆俊平刘庆波
-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挫裂伤C-FOS基因基因表达
- D2-40,CK19,galectin-3,VEGF和E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中D2-40,CK19,galectin-3,VEGF和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2例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中D2-40,CK1 9,galectin-3,VEGF和EGFR的表达水平。结果 D2-4 0,CK1 9,galectin-3,VEGF和E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组织(P<0.05);D2-40,VEGF,EGFR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2-40,CK19,galectin-3,VEGF及EGFR的检测有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甲状腺乳头状增生的诊断和鉴别诊断;D2-40,VEGF和EGFR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转移有关,对预测淋巴结的转移与否可能有帮助。
- 巩雷陈萍刘宪军韩影周艳萍张卫东李红李传甲谢江
- 关键词:D2-40CK19GALECTIN-3VEGFEG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