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项薇

作品数:25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5篇病患
  • 4篇脑梗
  • 4篇急性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帕金森病患者
  • 3篇轻度
  • 3篇轻度认知
  • 3篇卒中
  • 3篇疗效分析
  • 3篇脑梗死
  • 3篇脑卒中
  • 3篇梗死
  • 3篇成像
  • 2篇抑郁
  • 2篇抑郁症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认知功能障碍

机构

  • 21篇广州军区广州...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市白云区...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4篇项薇
  • 9篇杨红军
  • 9篇武肖娜
  • 8篇彭凯润
  • 7篇邓兵梅
  • 7篇罗高权
  • 6篇刘雁
  • 5篇康健捷
  • 4篇宋学萍
  • 4篇潘速跃
  • 3篇黎振声
  • 3篇熊铁根
  • 2篇黎春镛
  • 2篇黄流清
  • 2篇高曲文
  • 2篇王伟民
  • 2篇邓镇
  • 2篇邓文婷
  • 2篇肖芳
  • 1篇陈羽青

传媒

  • 3篇中风与神经疾...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广东医学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现代消化及介...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八届全国神...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5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随访十年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一家系研究及伦理学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随访十年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3型(SCA3)一家系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和基因型及其所带来的医学伦理学问题。方法描述一家系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对部分患者行头颅核磁共振及基因检测,结合文献复习并分析该家系中患者的临床表现、遗传特征,且进行相关的伦理学分析。结果一家系4代21名成员中共有7例发病,以步态不稳和言语不清为突出表现,头颅MRI示小脑萎缩,其中4例患者基因检测SCA3相关基因的CAG重复数分别为76、77、76、78次,1例症状前患者为77次。结论 SCA3为一组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临床特征以小脑性共济失调和构音障碍为突出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CAG重复序列数目的检测对于基因诊断和症状前诊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临床要严格按照医学伦理规范进行严谨的遗传检测。长期随访促进家族成员进行基因筛查,有助于发现症状前患者及促进产前诊断和优生优育。
康健捷项薇邓兵梅杨红军彭凯润王伟民
关键词: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
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症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焦虑抑郁症患者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干预治疗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病例125例,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B组(对照组),A组62例、B组63例,两组根据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值再分为两个亚组:轻中度组、重度组。A组给予帕罗西汀治疗;B组给予帕罗西汀+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莫沙必利治疗,分别于药物治疗后1、2、3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焦虑抑郁症状呈轻中度病例,药物治疗后各时间点A、B组间有效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组不同时间点有效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症状呈重度病例,药物治疗后两组间各时间点有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组不同时间点有效率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焦虑抑郁症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等同于帕罗西汀联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莫沙必利的疗效。
宋学萍杨俊陈羽青项薇潘速跃
关键词:焦虑抑郁症功能性消化不良帕罗西汀
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后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语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6例急性脑梗死失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抗血小板治疗及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1次/12h,连续使用(11±3)d。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he National Institu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及失语指数(AQ)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性别、年龄、起病时间、伴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NIHSS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AQ评分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合并失语症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仅可以有效改善其临床功能,同时能促进其语言损伤的恢复,且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安全性较好。
武肖娜刘雁项薇熊铁根黎春镛邓文婷
关键词:脑梗死失语丁苯酞注射液
血清NMO-IgG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视神经脊髓炎-免疫球蛋白G(NMO-IgG)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患者的临床和影像特点。方法:纳入34例NMO-IgG阳性NMOSDs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影像学结果。结果:34例NMOSD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6,首发年龄为(44.65±5.27)岁。首发症状为感觉异常(52.94%),肢体无力(44.12%),视力下降(29.41%),低热、嗜睡(8.82%),顽固性呃逆呕吐(8.82%),复视(2.94%),行走不稳(2.94%)。临床综合征为脊髓炎(82.35%),视神经炎(50.00%),最后区综合征(14.70%),间脑综合征(8.82%),大脑综合征伴有NMOSD特征性大脑病变(17.65%),其他脑干综合征(14.70%)。临床发作次数1~8次,平均(2.41±0.63)次,24例(70.59%)为复发-缓解病程,10例(29.41%)为单相病程。MRI表现:脑内病灶的发生率依次为脑干35.29%、大脑半球17.65%、间脑8.82%、视交叉8.82%。脊髓病灶以颈胸髓(50.00%)同时累及最为常见,其次为胸髓(17.65%)、颈髓(14.70%)。长节段脊髓受累(≥3个节段)24例(70.59%),其中11例(32.35%)≥10个椎体节段。免疫指标:血清NMO-IgG阳性率100%,脑脊液NMO-IgG阳性率29.41%;抗核抗体阳性率38.2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增高率32.35%;甲状腺球蛋白增高率17.65%。结论:NMO-IgG阳性NMOSDs患者以中年女性多见,首发症状以感觉异常、肢体无力及视力下降为多,脊髓炎和神经炎是最常见的临床综合征,多表现为复发-缓解病程;MRI病灶以颈胸髓同时受累最为常见,且多≥3个脊柱节段;常合并多种免疫指标异常。
邓兵梅康健捷杨红军邓文婷项薇熊铁根彭凯润
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含量及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卒中血清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神经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神经内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非他汀类降脂药20 mg/d,一次口服;实验组43例,予以阿托伐他汀钙20 mg/d,一次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FAP、TNF-α、NSE含量及神经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血清GFAP、TNF-α及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较好的抗感染、抗氧化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项薇潘速跃武肖娜罗高权张洧刘榴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钙急性脑卒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
应用BiPAP对急性脑梗塞并OSAHS患者进行临床干预的疗效分析
宋学萍孙盛同郭阳项薇潘速跃
内皮微RNA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7年
脑血管内皮细胞是脑微血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对维持正常的脑血管生理功能起重要作用。而缺血可导致脑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使血脑屏障破坏,加重缺血性脑损伤。因此,脑血管内皮细胞可作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靶点。微RNA(miRNA)在脑血管内皮中高表达,其广泛调控着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和功能,且与缺血后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故在缺血性脑卒中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未来,进一步明确内皮miRNA在缺血性脑卒中相关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可为缺血性脑卒中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项薇邓镇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微RNA脑血管内皮细胞
老年轻度认知障碍记忆损害特点的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探讨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记忆损害特点,比较不同神经心理学测验对诊断和发现轻度认知障碍的敏感性,筛选临床实用的简捷敏感的神经心理学测验工具。方法轻度认知障碍患者20例,轻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26例,健康老年人30名。应用词语回忆测验、图片回忆测验、数字广度测验、本顿视觉保持测验C式A法及D式D法进行测试。结果轻度认知障碍组在图片回忆分、视觉保持测验D式D法正确分及持续错误分上的成绩较正常对照组差(P<0.05);轻度认知障碍组视觉保持测验D法成绩明显差于A法(P<0.01)。结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对具体视觉形象的记忆能力及对无意义图形的视觉记忆能力受损,存在即刻记忆和延迟记忆障碍,且延迟回忆较即刻回忆损害明显,短时记忆更新的可塑性差;图片回忆测试、本顿视觉保持测验的延迟回忆测试或与即刻回忆联合测试有助于轻度认知障碍的早期发现。
项薇黄流清
关键词:轻度认知障碍记忆障碍神经心理学测试视觉保持测验
乳酸穿梭:神经活动能量供应新方式被引量:4
2005年
葡萄糖一直被认为是脑内氧化代谢供能的唯一物质,乳酸则是脑细胞无氧糖酵解产生的代谢废物。最近有人提出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乳酸穿梭假说,指出乳酸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能量底物在神经活动时被神经元利用,对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验证乳酸穿梭假说、研究乳酸在神经元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对揭示脑细胞能量代谢模式、探讨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及病理过程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项薇黄流清
关键词:能量代谢乳酸
腔隙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及其影像学特征及不同部位微出血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检测CMBs,计数并记录其部位。脑白质病变的严重程度采用Fazekas评分进行评估。根据有无CMBs将患者分为CMBs组(42例)和无CMBs组(85例),比较2组间基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影像学特点是否存在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MB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研究危险因素与不同部位CMBs数量的关系。结果 42例(33.1%)患者存在CMBs。皮层-皮层下CMBs发生率为38.6%,深部为43.4%,幕下为18.0%。CMBs组和无CMBs组年龄(t=2.472,P=0.017)、高血压史(χ~2=20.96,P<0.001)、入院时收缩压(t=4.539,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2.939,P=0.004)、腔隙性脑梗死数目(t=4.074,P<0.001)、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疏松(χ~2=28.608,P<0.001)及中重度脑室旁白质疏松(χ~2=16.935,P<0.001)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史、入院时收缩压及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疏松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偏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史仅与深部CMBs的数量显著相关(r=0.731,P=0.025);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疏松与皮层-皮层下及深部CMBs数量存在显著相关(r=0.281;P=0.001,r=0.364,P=0.001)。结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CMBs发生与年龄、高血压史、入院时收缩压及脑白质疏松程度有关。高血压史主要与脑深部CMBs的数量相关,而中重度深部脑白质疏松与脑皮层-皮层下及深部CMBs数量相关。
康健捷黎春镛杨红军邓兵梅崔静项薇熊铁根邓文婷齐自娟王伟民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脑微出血磁敏感加权成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