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华

作品数:91 被引量:343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合作项目云南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2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9篇皮肤
  • 20篇细胞
  • 11篇蛋白
  • 11篇角质
  • 9篇皮肤屏障
  • 9篇角质形成
  • 9篇角质形成细胞
  • 8篇痤疮
  • 7篇透明质酸
  • 7篇皮炎
  • 7篇紫外线
  • 7篇黄褐斑
  • 7篇角化病
  • 6篇多形
  • 6篇多形性
  • 6篇增殖
  • 6篇日光性
  • 6篇人工皮
  • 6篇人工皮肤
  • 6篇紫外

机构

  • 46篇昆明医科大学
  • 45篇昆明医学院第...
  • 5篇昆明医学院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昆明市儿童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贵阳医学院附...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云南省第二人...
  • 1篇云南省第一人...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青海大学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清远市人民医...

作者

  • 91篇顾华
  • 76篇何黎
  • 42篇涂颖
  • 12篇刘玲
  • 11篇刘彤云
  • 10篇起珏
  • 8篇邹勇莉
  • 8篇张丽
  • 8篇杨智
  • 8篇李坤杰
  • 8篇庞勤
  • 8篇刘付华
  • 7篇农祥
  • 7篇李娜
  • 6篇金以超
  • 6篇袁瑞红
  • 5篇徐丹
  • 5篇王银娟
  • 5篇胡敏
  • 4篇韩跃东

传媒

  • 20篇皮肤病与性病
  • 14篇中华皮肤科杂...
  • 11篇中国皮肤性病...
  • 6篇临床皮肤科杂...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皮肤科学通报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麻风皮肤...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2006中国...
  • 1篇国外医学(皮...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第四届中韩皮...
  • 1篇10TH I...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2011全国...
  • 1篇2013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14篇2013
  • 16篇2012
  • 11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例及其家系基因突变研究
刘付华顾华何黎
皮肤良、恶性增殖性疾病中△Np63的检测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Np63在皮肤良、恶性增殖性疾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脂溢性角化症、30例日光性角化病、30例基底细胞癌及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p63的表达,并采用Image-Pro Plus6.0(IPP)图像分析软件定量测定每个视野中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结果△Np63在脂溢性角化症组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为0.0391±0.0169,日光性角化病组为0.0262±0.0184;基底细胞癌组为0.0498±0.0222;正常皮肤组为0.0056±0.0019。△Np63在各组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除在脂溢性角化症及基底细胞癌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余组内两两比较的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是它在不同部位的脂溢性角化症、日光性角化病和基底细胞癌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再次印证了△Np63是未分化上皮来源肿瘤的标记物。
张超顾华吴潞明邹勇莉代红艳卿晋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症日光性角化病基底细胞癌
探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被引量:1
2016年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常常由于缺乏科研课题、科研平台和实验技能而受到局限。本科室通过聚焦研究方向,积极申报课题,建立独立实验室和形成研究团队,在光皮肤病领域建立了国内最大样本库,获得了国家级等基金50余项支持,成为教育部创新团队、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为培养研究生科研水平提供了资源、经费、平台、人员和学术保障。采用科研工作与临床工作相互交叉,紧凑连接方式,保证了研究生科研水平和临床技能的较好培养。在国际交流合作、研究平台标准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
徐丹吴文娟孙东杰涂颖杨智刘彤云顾华农祥何黎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
痤疮遗传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痤疮的遗传模式以及遗传因素在痤疮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遗传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48例座疮先证者家系和443例“健康”人对照家系的座疮发病情况进行研究,使用Li-Mantel-Gart法、Falcon...
杨智邹勇莉涂颖顾华何黎
关键词:痤疮遗传流行病学遗传度
文献传递
黄褐斑患者皮损及血液中Toll样受体2和4的表达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TLR)2和4与黄褐斑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黄褐斑患者和健康对照各40例,采集外周血,并收集其中10例黄褐斑及10例健康对照者皮损,用RT-PCR方法检测血样及皮损中TLR2和4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观察TLR2和4在皮损中的表达及分布,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黄褐斑皮损中TLR2和TLR4在mRNA水平表达(分别为9.72±2.93,9.52±2.8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分别为5.10±2.69,4.77±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67、4.36,均P<0.01).40例黄褐斑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中TLR2和TLR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显示:10例正常皮肤中6例表皮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无TLR2表达,4例表皮基底层有TLR2弱阳性表达,血管内皮细胞未见表达.10例黄褐斑皮损中有3例表皮全层均有TLR2阳性表达,7例基底细胞层及棘层有TLR2阳性表达,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未见TLR2表达.10例健康对照皮肤表皮及血管内皮细胞均未见TLR4表达.10例黄褐斑皮损基底细胞层均有TLR4强阳性表达,棘层弱阳性表达,其中3例真皮浅层血管内皮细胞可见阳性TLR-4表达.结论 黄褐斑发病可能与局部皮肤TLR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王银娟顾华郭美华涂颖何黎
关键词:黄褐斑TOLL样受体炎症
透明质酸在表皮重建中生物学意义的实验研究
目的透明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外间质,是一种线形糖氨葡聚糖,由N2乙酰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二糖单位反复交链而成。除了其独特的粘弹性、润滑、吸水及锁水等物理学功能外,透明质酸通过其受体CD44、RHAMM、LYVE-1等介...
顾华何黎
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
目的:探索实验条件下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利用细胞工程方法进行组织分离及细胞培养;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利用角蛋白单克隆抗体对培养的角质形成细胞进行鉴定,并利用表皮干细胞的相对特异标识分子——CK19对其...
何黎顾华
关键词:角质形成细胞表皮干细胞角蛋白人体细胞学
文献传递
生物工程设计的人类皮肤替代物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对于烧伤、急性创伤、某些疾病导致的皮肤缺损 ,临床上常采用自体皮片、皮瓣移植 ;然而 ,对于大面积皮肤缺损的患者 ,常存在自体皮源不足的问题。生物工程的出现找到了一种可取代自体、同种异体皮肤移植的新方法 ,即根据人体皮肤的组织学及功能特点构建的生物工程设计的人类皮肤替代物。现在 ,一些人工皮肤已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并进入商品化生产。综述了表皮替代物、真皮替代物、复合人工皮肤的研究进展。
顾华何黎
关键词:皮肤缺损表皮替代物
透明质酸敷料对激光术后皮肤屏障功能损伤修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透明质酸敷料促进BALB/c小鼠皮肤激光损伤后皮肤屏障修复的作用.方法 将36只清洁级雌性BALB/c小鼠均分为3组,每只小鼠用脱毛膏两侧背部脱毛后,用Q开关1064激光机,频率5Hz,光斑3mm,能量6J的激...
徐良恒顾华刘付华涂颖何黎
透明质酸在皮肤修复中的机制及临床应用
透明质酸作为一种重要的细胞外间质,是一种线形糖氨葡聚糖,由N2乙酰葡萄糖胺和葡萄糖醛酸二糖单位反复交链而成.除了其独特的粘弹性、润滑、吸水及锁水等物理学特性外,透明质酸通过其受体CD44、RHAMM、LYVE-1等介导复...
顾华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