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光普
- 作品数:19 被引量:128H指数:8
- 供职机构:甘肃省博物馆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甘肃兰州盆地的第三纪地层及哺乳动物群被引量:34
- 2004年
- 介绍近二十多年来兰州盆地第三系研究的新成果 ,将兰州盆地的第三系和地方哺乳动物群重新进行了划分 ,将咸水河组提升为咸水河群 ,时代自早渐新世晚期至晚中新世。咸水河群中新建八个组 ,从下往上为 :韩家井组(E1 - 23) ,产南坡坪动物群 ;甘家滩组 (E23) ,产峡沟动物群 ;皋兰山组 (N1 1 ) ,产兰州动物群 ;瞿家川组 (N21 ) ,产庙嘴子动物群 ;黄羊头组 (N31 ) ,产张家坪动物群 ;饲马沟组 (N4 1 ) ,产对亭沟动物群 ;下街组 (N51 ) ,产泉头沟动物群 ;龙骨山组(N6 1 ) 。
- 颉光普
- 关键词:第三纪地层学哺乳动物群地层划分
- 广西新希瓦格科动物群研究被引量:2
- 1997年
- 本文对广西新希瓦格科动物群的演替序列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该动物群中Cancelina,Maklaya,Shengela和Praesumatrina四属的属征进行了讨论并作重新定义和归并。
- 周建平颉光普
- 关键词:动物群
- 西藏阿里门士的真马化石被引量:6
- 2011年
- 描述了2009年采自西藏阿里地区门士乡附近的2件真马化石,标本包括1件完整的右前第2指节骨和1件左第3蹠骨近端,均采自门士河右岸河湖相砂砾岩堆积中。标本粗壮,第3蹠骨近端关节面圆隆、对各跗骨关节面宽大,第2指节骨横宽。大小形态上与邻近的札达盆地上新世地层中的札达近三趾马Hipparion(Plesiohipparion)zandaense者截然不同,代表了一类比现生半驴Equus kiang和E.hemionus都要大的真马类,可能属于普氏野马E.przewalskii。真马化石的发现确定了门士河右岸的河湖相砂砾岩为第四纪沉积物,已知E.przewalskii出现的时间通常不早于晚更新世,如果以后能增加标本证明门士真马化石确实属于E.przewalskii,那么门士的这套河湖相地层的形成年代应不早于12.6万年。
- 李强王世骐颉光普
- 关键词:第四纪真马
- 临夏盆地上中新统的年代地层划分与对比被引量:9
- 2013年
- 中国上中新统的陆相地层非常发育,其中在华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黏土堆积富含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甘肃临夏盆地的上中新统即是一套红黏土地层,其岩石地层单位名称为柳树组。已发现柳树组的大量化石地点,按其在剖面中出现的层位可以自下而上分为4个动物群,已根据代表性地点依次命名为郭泥沟、大深沟、杨家山和青卜山动物群。古地磁测年数据显示,柳树组涵盖了整个晚中新世的沉积,即包括上中新统下部的灞河阶和上中新统上部的保德阶。郭泥沟、大深沟和杨家山动物群属于灞河阶,青卜山动物群属于保德阶。灞河阶底界如与海相Tortonian阶一致,则这条界线(古地磁C5r.2n下界)存在于临夏盆地沉积序列中,年龄为11.6Ma,三趾马的首现位置略高于此界线,年龄为11.1Ma。保德阶底界如与海相Messinian阶一致,可以在柳树组和西藏吉隆的沃马组中准确划定这条界线的位置。由于山西保德是保德阶的命名地点,因此保德阶的底界层型应选择在保德县腰庄乡冀家沟剖面保德组靠近红黏土底部的古地磁C3Br.1r之内,年龄为7.25Ma,三趾马Hipparion forstenae的首现可作为其生物标志。
- 邓涛侯素宽颉光普王世骐史勤勤陈少坤孙博阳卢小康
- 关键词:年代地层陆相沉积界线层型中新统临夏盆地
- 利用资源优势,振兴综合性博物馆被引量:1
- 1992年
- 综合性博物馆是包括社会历史、文化艺术、民族民俗、自然科学等多方面内容的博物馆.我国的综合性博物馆多为省、市、自治区博物馆.其任务是通过全面反映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历史发展、建设成就,使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这类博物馆的特点是宣传内容广泛,综合性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 颉光普
- 关键词:综合性博物馆陈列展览博物馆事业文化艺术博物馆工作文物资源
- 甘肃兰州盆地第三系咸水河组的双壳类被引量:12
- 1999年
- 描述了兰州盆地第三系咸水河组中首次发现的5种双壳类化石:Uniowendli,U.cf.lotneri,Cuneopsisoblonga,Lepidodesmaponderosa和L.languilati。它们均属于古异齿目珠蚌科,是现代东方区的特征属种。Uniowendli和U.cf.lotneri产于咸水河组下段“黄砂岩”的中上部,Cuneopsisoblonga产于咸水河组中段的第三层白砂岩的底部,而Lepidodesmaponderosa和L.languilati产在咸水河组中段的第四层白砂岩的底部。根据相应层位中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推断,咸水河组中的Uniowendli和U.cf.lotneri生存的时代为早渐新世晚期;Cuneopsisoblonga,Lepidodesmaponderosa和L.languilati的时代为早中新世早期,与欧洲的哺乳动物带MN2-3相当。
- 颉光普
- 关键词:双壳类第三纪兰州盆地
- 兰州盆地早第三纪植物及古气候意义被引量:28
- 2001年
- 化石采自甘肃省兰州盆地咸水河组底部 ,经研究认为有 2 9种 ,归属 2 0属 1 2科。它们是 :樟科Lauraceae (Daphnogene) ,木通科Lardizabalaceae (Akebia) ,小檗科Berberidaceae (Berberis) ,榆科Ulmaceae(Planera ,Ulmus,Zelkova) ,桦木科Betulaceae (Alnus,Carpinus) ,杨梅科Myricaceae(Myrica) ,杨柳科Sali caceae (Populus,Salix) ,紫金牛科Myrsinaceae(Ardisia) ,蔷薇科Rosaceae (Prunus,Sorbus,Sorbaria ,Spi raea) ,豆科Leguminosae (Gleditsia ,Sophora) ,漆树科Anacardiaceae (Rhus) ,忍冬科Caprifoliaceae(Viburnum)等。经植物区系组成与叶相分析显示 ,该植物区系的大多数成员是落叶阔叶乔、灌木 ,少数为常绿灌木。其中特殊的分子是RhusturcomanicaKorov.exVassilvesk ,该成分是早第三纪中、晚期的标志化石植物。另一化石植物SorbariacallicomifoliaKornilova曾出现在中亚的早渐新世 ,最晚至早中新世。同一层位采集的孢粉样分析结果显示 :该组合仅约 2 0种 ,种类相对贫乏 ,并以被子植物的花粉占优势。其中出现裸子植物的麻黄粉 ,被子植物的白刺粉及蒿粉等 ,这几个类型均指示沉积时期经历干旱气候。综合植物大化石及孢粉分析研究 ,均出现一些指示气候为亚热带干旱或周期性干旱气候的特点 。
- 耿宝印陶君容颉光普
- 关键词:兰州盆地早第三纪植物古气候渐新世
- 甘肃新生代气候环境变化与哺乳动物群演替被引量:5
- 2011年
- 甘肃省境内新生代沉积中富含动物化石,以早渐新世晚期、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早期、中中新世晚期、晚中新世、早更新世和晚更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最为丰富。新生代青藏高原形成、快速隆升,改变了东亚的大气环流和中国的地理格局,使甘肃的气候和地理面貌发生了巨变。甘肃省境内的哺乳动物群在这些变化背景下发生了一次次的更替。本文通过对不同时代的动物群所代表的生态特征分析和结合沉积物佐证,推测了甘肃新生代的气候环境演变过程:古新世-早渐新世早期,海拔不高,气候炎热干燥,呈沙漠或干旱的荒漠环境;早渐新世晚期-早中新世早期为半干旱半暖湿气候下的森林环境,间有开阔的草原地带;中中新世晚期森林更加茂密,水体丰富,冬季风开始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晚中新世为炎热半干旱的稀树草原环境,古冬季风盛行;上新世时变得越来越干冷;第四纪开始,青藏高原的抬升活动愈发剧烈,甘肃的海拔高度越来越高,从早期的干冷到中间的短期暖湿反复变化,生物和地貌也随之巨变,适应干冷气候和荒漠草原环境的哺乳动物兴起。晚更新世时甘肃北部以干燥寒冷的草原为主。夹有大面积森林草原或荒漠草原,但此期间气候有波动,出现过温湿气候;南部有茂密的森林,气候暖湿。晚更新世末,气候环境、地理和生物面貌已与现代相似。
- 颉光普赵得思
- 关键词:新生代气候环境变化哺乳动物
- 甘肃秦安崖湾剖面新近纪哺乳动物化石及其生态环境特征被引量:6
- 2011年
- 甘肃东南部的天水盆地新近纪沉积十分发育,其中富含哺乳动物化石,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铲齿象等哺乳动物化石后,一直鲜有关于这一地区化石发现的报道。近几年,在对天水盆地北部秦安一带的新生代地层研究过程中。经过野外考察和测量,确认秦安县城西北部约15.5km郭嘉镇附近的崖湾剖面属于新近系沉积,其沉积地层大致可以划分为3段(共37层),并于第二段的23层(褐红色砂质泥岩层)和28层(褐红色粉砂质泥岩层)中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经有关专家鉴定属于三趾马动物群,共包含有5目10科11属13种。其中上化石层(第28层)三趾马动物群主要代表性属种有Hipparion chiai,H.weihoense,H.fossatum,H.plocodus,Acerorhinus fuguensis,Chilotherium wimani,Ch.habereri,Chleuastochoerus stehlini,Palaeotragus microdon等,其化石组合时代大致与府谷喇嘛沟动物群和临夏盆地大深沟动物群相当,时代可能为保德期早期,相当于欧洲MN11。下化石层(第23层)哺乳类可能为晚中新世灞河期晚期,相当于欧洲MN10。由下本地区正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向青藏高原区的过渡区,因此,崖湾剖面上化石层动物群代表了晚中新世华北三趾马动物群与青藏高原三趾马动物群之间过渡区域的三趾马动物群面貌,其化石组合特征反映出当时该区可能属于亚热带稀树草原的生态环境特征,气候相对较为适宜,是比较适合大型哺乳动物生存的。该区具有过渡性质三趾马动物群的发现,对于研究三趾马动物群在我国境内的分异与东西演化、确定该区地层年代以及古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张军颉光普李吉均宋春晖赵志军王修喜惠争闯
- 关键词:三趾马动物群生态环境晚中新世
- 甘肃榆中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被引量:4
- 1994年
- 本文记述了甘肃榆中上苦水大沟发现的几种哺乳动物化石:Microtusgregalis,Ochotonasp.,Felistigris,Equusprzewalskii,Coelodontaantiquitatis,Cervus(Sika)sp.,Antilopinaegen.indet.,Ovisnahoor,Bovinaegen.indet..含化石地层的时代应为晚更新世中晚期。这是甘肃中部地区新发现的一个层位确切、化石门类较多的第四纪哺乳动物群。
- 颉光普张行陈善勤
- 关键词:晚更新世哺乳纲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