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小军

作品数:39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共中央党校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6篇政治法律
  • 1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外交
  • 6篇政治
  • 6篇国际政治
  • 5篇能源
  • 4篇石油
  • 3篇地缘
  • 3篇中国国际战略
  • 3篇中国外交
  • 3篇全球治理
  • 3篇主权
  • 3篇主义
  • 3篇国际社会
  • 3篇国际政治经济
  • 2篇地缘政治
  • 2篇中国能源
  • 2篇世界秩序
  • 2篇气候
  • 2篇气候变化
  • 2篇全球能源
  • 2篇中日关系

机构

  • 37篇中共中央党校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国国际问题...
  • 1篇复旦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37篇马小军
  • 2篇高祖贵
  • 1篇吴心伯
  • 1篇黄全胜
  • 1篇常泽鲲
  • 1篇阮宗泽
  • 1篇殷罡
  • 1篇马小军
  • 1篇郑也夫
  • 1篇惠春琳
  • 1篇金灿荣
  • 1篇侯若石
  • 1篇张宇燕
  • 1篇陈德照

传媒

  • 7篇当代世界
  • 5篇现代国际关系
  • 5篇世界知识
  • 4篇新远见
  • 3篇中共中央党校...
  • 3篇国别和区域研...
  • 2篇党政干部参考
  • 1篇理论前沿
  • 1篇国际论坛
  • 1篇中国党政干部...
  • 1篇国际展望
  • 1篇理论界
  • 1篇领导之友
  • 1篇学习月刊
  • 1篇中国报道

年份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离“世界”有多远?
2001年
本刊在国际问题圈中有许多聪明博学又有意思的朋友。倾听他们对国际国内问题的高论、体会他们在讨论中的观点碰撞,对我们这些编辑人来说,既是学习又是享受,因而也特别希望能与读者朋友分享。第16期的"观点与背景"就是我们这一想法的一次尝试。本刊今后不定期设题,以"世界知识茶座"的名义约请各路学者品茶聚谈,将他们最活跃的思想,以不那么正襟危坐的方式传达给读者朋友。
马小军金灿荣张宇燕郑也夫侯若石陈德照
关键词:对外交往
全文增补中
关于中国能源—环境安全的几点思考
2011年
面对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中国迫切需要战略性地改革现行的国家能源管理体制。中国希望通过国际市场的正常商业活动,稳定石油供给,保障能源安全,为自身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中国主张"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调保障"的国际能源合作。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国际战略,科学规划长远的、符合国情的、可操作的能源-气候-环境产业框架。
马小军
如何在国际格局转型变化中把握和平发展大势被引量:5
2017年
2016年以来,世界似乎正在进入一个不确定的历史时期,国际格局—秩序转型提速、深化,全球化遇到波折,多年累积的深层矛盾正集中爆发;与此同时,中国快速和平崛起并未因经济下行而减速,继续成为格局转型—秩序塑型最主要的推动力量。而面对美国这一中国外交因素中的重中之重,中国在交出了2016年良好对冲答卷的同时,也有信心在美国新当选总统任内继续稳定中美关系,使之成为中国国际战略的压舱石和世界秩序的稳定器。
马小军
关键词:中国国际战略中国外交世界秩序塑型全球治理
中日关系与东亚体系漫谈
2007年
未来的东亚体系再也不会回到过去,当然更不会再现古代的故事。新的东亚体系必将是开放的、与世界联系的,是世界体系的一部分,只不过不再是从属与附庸的关系。在未来的东亚体系中,其实中日之间并不存在争夺领导权的问题,试图主导东亚秩序的想法仍然是以往的冷战思维在作祟。二战后欧洲法德"双核"主导的模式,以及欧洲的一体化建筑于德国深刻的历史反省、法德等国的政治和解基础之上,已为东亚体系的建设和中日关系的根本性改善,提供了效仿的楷模。在东亚体系的建设进程中,中日双方以及东亚国家均面临各自完成政治现代化进程的历史重任,这一历史任务完成之日即是东亚体系建成之时。迄今为止,东亚共同体仍处于纸上谈兵阶段,表明中日等东亚主要国家,还远未就未来东亚体系的建设达成共识,远未具备对这一区域性国际体系的承受能力。
马小军
关键词:中日关系东亚共同体日本社会日本人
中国以新发展之力向世界注入“中国信心”
2021年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引发全球性危机,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国际关系、世界经济、地缘政治、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模式无不受到重大冲击。一时间,强权政治、单边主义和冷战思维浊流四溢,地缘政治危机四起,国际形势不确定性、动荡性空前加剧,“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中国与世界关系再调整,成为摆在中国面前的重大战略议题。
马小军
关键词:中国经济
选边为难,脱钩不易:地缘政经格局的深度蜕变被引量:2
2020年
正如9.11事件对国际秩序所起的催化作用那样,新冠病毒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能是暂时的,但它所引发的地缘政治经济震荡将会持续下去。在其影响下,国际政治的连贯性几乎完全丧失,世界正面临三重危机叠加的局面:疫情在全球蔓延以及再次失控的风险、持续的无法轻易摆脱的全球经济深度衰退及其引发的社会后果、不断升级的地缘政治争端。其中,疫情蔓延与经济衰退的同步恶化,将会成为地缘政治暨安全危机的强力催化剂或驱动力,带给世界更多不确定性。
马小军
关键词:地缘政治经济经济衰退驱动力
卡扎菲 萨达姆 国际秩序
2004年
萨达姆被捕后,卡扎菲一时间突然成为国际媒体的主角。萨达姆落网后不到一星期,2003年12月19日,卡扎菲宣布利比亚自愿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表示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卡扎菲一向桀骜不驯。与萨达姆一样,他也曾频频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出挑战。他27岁时政变上台,少年得志,狂傲不羁。一本小小《绿皮书》企图给整个世界指明方向,还企图通过一颗原子弹一劳永逸地解决阿以冲突。还在萨达姆与伊朗苦苦交战而使美国暗暗得意的时候,卡扎菲就已经成了美国收拾的目标。上世纪80年代美利多次发生冲突,1986年4月15日美军对卡扎菲驻地的空袭更是震惊世界,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后利比亚与西方关系似乎更是不共戴天。卡扎菲承认,伊拉克战争是导致他这次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原因之一。其实,他的这种转变不是突然的,有多方原因,学者们在下面的讨论中指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的兴趣不仅限于此。萨达姆的垮台和卡扎菲的转变,是一种国际政治动态变化的反映。顺带说一下:去年12月18日,伊朗政府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所在地维也纳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今年1月2日,朝鲜允许美国代表团参观朝鲜核设施。6日,朝鲜表示愿意停止试验和生产核武器。
殷罡吴心伯马小军阮宗泽
关键词:卡扎菲萨达姆国际秩序伊拉克战争政治理想政治意识
国际战略视野下的能源与环境问题被引量:3
2011年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当今最引人注目的国际政治问题,逐渐表现出了政治性、战略性、全球性的特征,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极为广泛而又深刻的影响。
马小军
关键词:环境问题能源政治问题全球经济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战略轮廓显现被引量:1
2015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发展改革稳定任务,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过去一年中锐意进取,积极有为。在外交理论与实践方面,习近平提出构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时代命题,通过首脑外交和经济外交等方式,努力推动建设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同时,由于国际经济危机带来的外部风险,中国经济发展必须跨越旧有增长模式,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习近平同志做出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决断,力促各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那么,如何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大国外交?怎样看待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发展走向以及经济新常态如何继续支撑中国和平崛起?针对以上问题,本刊特邀相关专家进行分析,以供读者思考。
马小军
关键词:大国外交战略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经济转型升级中国和平崛起国际环境
美国全球能源战略控制态势评述被引量:1
2006年
美国作为最强有力的全球能源控制国家,其超乎经济与技术层面的影响力,成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学术界与政界关注的对象,也成为衡量本国与美国关系时无法逾越的“超级因素”。
马小军
关键词:世界石油市场战略石油储备石油美元产油国石油消费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