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景鑑
- 作品数:68 被引量:307H指数:8
- 供职机构: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罕见钙化性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一例
- 2001年
- 马景鑑洪国良于士柱孔繁昌
- 关键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CT病例报告
- 脑损伤质控评价(脑死亡判定)分中心的建立与管理被引量:5
- 2016年
- 脑死亡作为人类死亡的标准,在我国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脑死亡判定标准和判定技术规范的颁布和人体器官捐献试点工作的启动,有关脑死亡的概念、标准、立法及医学伦理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为规范地开展脑死亡判定工作,2012年3月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批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成立了脑损伤质控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 齐华英冯学泉刘迪李牧杜宏生马景鑑王勇强
- 关键词:脑损伤医学伦理诊疗设备脑电图仪
- 凝血酶与脑水肿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09年
- 脑出血是神经内、外科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的急症,有较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脑出血占全部卒中的20%~30%,其中80%发生于大脑半球,其余20%发生于脑干及小脑。据统计,中国人脑出血年发病率约为40~60/10万,北方寒冷地区发病率高于南方,冬季高于夏季。
- 杨伟东马景鑑
- 关键词:凝血酶脑水肿
- 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 <正>室管膜下巨细胞型星形细胞瘤(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SEGA)是非常少见的并与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有一定相关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上...
- 马景鑑陈来照徐金山王鸣池陈宝智
- 文献传递
- 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的应用
- 1999年
-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早期发现急性颅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 TC 2000型 TCD诊断仪分别于伤后 24小时、3天,第 1、2和 3周观察 63例颅脑外伤患者的双侧大脑中动脉 MCA颈内动脉(ICA)的平均流速(Vm)、MCA/ICA比值、脉动指数(PI)和阻抗指数(RI)。结果:(1)TCD与 GCS评分密切相关,≤7分者在3天内 Vm可达高峰>120 cm/s,>7分者 Vm多在 90 cm/s以内。(2)经 CT确证损伤部位后,TCD显示损伤侧或双侧的TCD指标明显高于非损伤侧,而后者高于正常值。(3)当Vm/MCA突然骤增>140 cm/s或<30 cm/s并出现脑死亡频谱时,死亡率极高、<120 cm/s时提示预后良好。(4)可通过TCD的指标变化,随时调整钙离子拮抗剂或抗脑血管痉挛药物的剂量,从而指导治疗。结论:TCD具无创、安全、方便和动态监测之优点,可以提供CT和脑血管造影所不能提供的量化指标。
- 徐崧巍马景鑑赵文萍杨金玲苏智梁德海吕品杨树源
- 关键词:颅脑损伤经颅多普勒超声波诊断
- 凝血指标监测预测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讨凝血指标监测用于预测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安全性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使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患者118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于给药前(基础),以及给药3~5 d后再次给药2~4 h(峰值)和下次给药前(谷值)进行凝血指标监测,记录这三个时间点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进行3个月随访并记录出血事件。结果39例患者发生出血为出血组,79例患者为未出血组,出血组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比例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其余项目2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出血事件中,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最高(38%)。出血组PT_(谷值)、PT_(峰值)和APTT_(峰值)显著高于未出血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T_(峰值)是预测出血的最佳指标,临界值为18.15 s(灵敏度为0.667,特异度为0.684)。结论临床使用利伐沙班应关注消化道出血。在监测利伐沙班出血风险方面,PT峰值是最敏感的预测指标,当PT_(峰值)≥18.15 s时,提示有出血风险。
- 章袁常斌鸽马景鑑拱忠影郭承承王园牛宁宁陈启新汪志云
- 关键词:利伐沙班凝血酶原时间出血
- 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病例讨论并文献学习
- 2007年
- 目的探讨视神经鞘脑膜瘤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报告1例局限于眶内的视神经鞘脑膜瘤,结合文献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原发性视神经鞘脑膜瘤很少见,占全部脑膜瘤的1%,本例患者女性,2002年手术,病理回报视神经鞘脑膜瘤,于2006年复发行放射治疗。结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治疗方式取决于肿瘤的类型、生长状况,还取决于患者的视力,有些患者为保存视力,只能做肿瘤部分切除,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 盛学东马景鑑
- 关键词:病例
- 使君子氨酸致家兔创伤后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丁洁马景鑑夏家林孙礼
- 关键词:脊髓空洞症发病机制创伤家兔脊髓蛛网膜下腔脊髓损伤
- 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支架材料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索壳聚糖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孕14~16dWistar大鼠剖宫取胎鼠脑进行分离、培养,经巢蛋白、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获得神经干细胞,种植于壳聚糖膜和明胶膜表面培养,然后行巢蛋白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神经干细胞在壳聚糖膜和明胶膜表面的贴附、生长和分化状态,以及壳聚糖、明胶的降解速度。结果从胎鼠大脑分离获得的神经干细胞,巢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可分化形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细胞分别呈胶原纤维酸性蛋白、特异性烯醇化酶和半乳糖脑苷酯染色阳性反应。神经干细胞接种后12h即贴附于壳聚糖膜表面,24h壳聚糖膜和明胶膜均贴附牢固;48h明胶膜表面神经球周围首先出现带突起的分化细胞,壳聚糖膜迟至生长第3天才出现。神经干细胞接种生长后第3天,壳聚糖膜部分降解,明胶膜完全降解;第4天膜表面长满分化细胞;第5、6天壳聚糖膜大部分降解,分化细胞部分死亡。结论壳聚糖与神经干细胞生物相容,具有促细胞贴附和分化作用,由于机械性能差,不宜作为中枢神经组织工程的结构性生物支架材料,但可以单独或者联合促贴附物明胶作为促神经干细胞贴附和分化的支架表面修饰剂。
- 谭太贵马景鑑张文治苏心王立凯冯喜增
- 关键词:壳多糖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生物相容性材料
- 疏水蛋白HFBI及胶原共修饰的PLGA对神经干细胞贴附和生长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在经疏水蛋白HFBI和Ⅰ型胶原联合修饰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膜上贴附和生长的可行性。方法:将神经干细胞分离、纯化及扩增后,在无血清和有血清的条件下,分别接种到PLGA膜和经疏水蛋白HFBI和Ⅰ型胶原联合修饰的PLGA膜上,观察神经干细胞的贴附、生长情况。结果:经过培养,无血清组中,在PLGA膜上没有观察到神经干细胞;在疏水蛋白HFBI与胶原联合修饰的PLGA膜上,观察到有少量的神经干细胞呈圆形状贴附,生长。血清组中,在PLGA膜以及疏水蛋白HFBI和胶原联合修饰的PLGA膜上,均观察到存在大量细胞生长,并且在疏水蛋白HFBI和胶原联合修饰的PLGA膜上,观察到更多含有突起的细胞。结论:疏水蛋白HFBI和Ⅰ型胶原联合修饰PLGA膜有利于促进神经干细胞贴壁,在血清的条件下明显促进神经干细胞生长和分化。
- 於永李兰英马景鑑侯森李新新冯喜增
- 关键词:干细胞细胞聚乙醇酸WIST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