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晓群

作品数:73 被引量:167H指数:6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细胞
  • 14篇缺血
  • 10篇解剖学
  • 9篇小鼠
  • 8篇蛋白
  • 7篇再灌注
  • 7篇缺血再灌注
  • 7篇灌注
  • 6篇血管
  • 6篇手术
  • 6篇脑缺血
  • 6篇痉挛
  • 6篇痉挛性
  • 5篇低氧
  • 5篇鼠脑
  • 4篇星形
  • 4篇神经元
  • 4篇皮素
  • 4篇网膜
  • 4篇斜颈

机构

  • 60篇郑州大学
  • 12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河南医科大学
  • 7篇河南大学
  • 5篇石河子大学
  • 3篇漯河医学高等...
  • 2篇郑州铁路职业...
  • 2篇濮阳市人民医...
  • 2篇郑州市第五人...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医...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 1篇郑州市妇幼保...
  • 1篇奥斯陆大学
  • 1篇河南省分子医...
  • 1篇漯河医学高等...

作者

  • 73篇高晓群
  • 20篇王志新
  • 20篇常成
  • 11篇马钊
  • 7篇闫志勇
  • 7篇邓同兴
  • 7篇段东晓
  • 7篇朱红灿
  • 6篇邓锦波
  • 6篇茹立强
  • 6篇徐高磊
  • 5篇高龙远
  • 5篇李红戈
  • 5篇孙圣刚
  • 5篇张勤安
  • 4篇李鸣
  • 4篇付春景
  • 4篇张雁儒
  • 4篇张华
  • 3篇邢莹

传媒

  • 8篇神经解剖学杂...
  • 8篇郑州大学学报...
  • 4篇河南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解剖学杂志
  • 2篇河南实用神经...
  • 2篇解剖学研究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河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2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8篇2013
  • 10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10篇2004
  • 5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0
  • 6篇1999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脑性瘫痪高患病率胎尸脑血管临床解剖学特征
2003年
目的:观察6~7月龄早产儿脑血管的解剖特征,探讨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病率高的形态学基础。方法:解剖观测6月龄和7月龄死亡1h胎尸脑血管各60例。均剪除颅盖和部分脑膜用水冲去脑浆,保留相应的动脉和静脉结构,用手术显微镜观测之。结果:胎尸6~7月龄脑血管,按血管吻合网的部位,脑动脉可分为大脑皮质动脉网;间脑、基底核动脉网和脑干、小脑动脉网。大脑深部髓质的动脉细小稀少又处于动脉网终支交界处。结论:6~7月龄胎儿大脑深部髓质供血较差,易受缺氧伤害。
高晓群付春景高龙远朱炜
关键词:脑性瘫痪患病率脑血管临床解剖学
大鼠闭合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形态及GAP-43、ET-1 mRNA表达的变化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闭合性脑损伤后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Ast)形态学变化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内皮素-1(ET-1)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78只大鼠随机分为12个损伤组和1个假损伤对照组,每组6只。损伤组制备Marmarou脑损伤模型。各组分别于伤后0h、0.5h、1h、1.5h、2h、6h、12h、36h、48h、60h、66h、72h断头取脑,在脑干损伤灶周围取部分脑组织,常规固定切片HE染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染色结合计算机彩色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分析Ast形态,RT-PCR法检测GAP-43及ET-1 mRNA。结果:闭合性脑损伤后0.5hAst反应性肿胀最明显,以后随着时间的延长Ast反应性肿胀程度降低、肿胀Ast的数目减少。伤后6—72h脑组织GAP-43mRNA及ET-1mRNA均较假损伤对照组增高(P〈0.01)。结论:GAP-43及ET-1在脑损伤后血脑屏障损害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臧卫东张雁儒李鸣谢继辉郭彰生张华高晓群
关键词:闭合性脑损伤生长相关蛋白星形胶质细胞
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盆神经节内突触重建的形态学研究
目的:观察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与盆神经节节后神经元突触连接的再生。 方法:建立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大鼠模型(将大鼠左侧L4脊神经前根近心端与L6脊神经前根远心端连接,同时将左侧...
刘宇高晓群陈朝晖肖传国
关键词: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突触连接神经再生细胞形态学
文献传递
小鼠脊髓损伤后Aβ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小鼠急性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Aβ蛋白的变化与损伤周围区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进一步了解脊髓损伤后相关的病理生理变化。方法:130只昆明(KM)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60只、假手术组60只、对照组10只。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均在脊髓胸8-12节段打开椎板,暴露脊髓。模型组采用改良Allen法打击脊髓后缝合伤口;假手术组打开椎板暴露脊髓后直接缝合。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分别于2 h、12 h、24 h、3 d、7 d、14 d六个时间点进行模型制作,脊髓损伤部位取材。对照组直接取相同脊髓节段,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方法观察Aβ蛋白与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后模型组各个时间点的Aβ蛋白的含量和阳性细胞的数量较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和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各个时间点的Aβ蛋白的含量和阳性细胞的数量随术后时间的增长而增加,3-7 d达到高峰,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假手术组各个时间点的结果均无明显变化;细胞凋亡的百分比在脊髓损伤后随时间改变逐渐增加,模型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Aβ蛋白的表达随时间的变化呈规律性改变;细胞的凋亡具有相似的趋势。
余猛飞常成张俊霞方志慧高晓群
关键词:脊髓损伤AΒ蛋白细胞凋亡小鼠
颈部局部解剖结构与痉挛性斜颈改良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颈部局部解剖结构与痉挛性斜颈手术治疗方法的改良,并对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263例痉挛性斜颈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保护颈丛、副神经的选择性切断、胸锁乳突肌的部分切除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的切断等改良手术方法,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后进行疗效分析。结果263例患者术后6个月进行疗效评价,总有效率达97.7%。结论改良的手术方法对痉挛性斜颈有较好的疗效,对临床治疗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常成高晓群
关键词:颈部痉挛性斜颈手术治疗
小鼠嗅球以及吻侧迁移流的发生
2012年
目的:探讨嗅球结构和吻侧迁移流(RMS)的发生及其中神经干细胞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H—E染色、Nissl染色标记嗅球形态结构,BrdU免疫荧光技术观察吻侧迁移流中增殖的神经干细胞。结果:嗅球组织结构的发生:胚胎期,嗅球各层的结构轮廓尚未发育完全;生后3d时,各层结构虽然发育完善,但层与层之间的交界处模糊不清,生后5d时,整个嗅球结构发育已经完善,也就意味着嗅觉系统发育成熟。迁移流的发生:胚胎初期,侧脑室是一个很大的空腔,管腔膜上布满了增殖的神经干细胞,脑室下区延伸人中空的嗅球中,之后管腔闭合,形成了原始的吻侧迁移流;出生时,吻侧迁移流中的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渐降低,直至消失。结论:嗅球片层化结构是从无到有,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吻侧迁移流的发生是侧脑室腔的闭合和室管下层上神经干细胞遗留的痕迹。
高文静王志新徐高磊邓锦波高晓群
关键词:脑室下区嗅球中间神经元投射神经元
经鼻腔-蝶窦垂体手术入路的解剖学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寻找经鼻腔 蝶窦垂体手术确定垂体窝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矢状锯开成尸头 6 0例、成人颅骨 30例和完整成人颅骨鼻腔 70例 ,观测经鼻腔 蝶窦垂体手术入路形态结构。结果 :鼻中隔后缘上端与垂体窝中部垂直相对 ,由此上端垂直向上平均 15 (11~ 2 1)mm为垂体窝。前鼻棘至鼻中隔后缘上端距离 x±s为 (76 .0± 2 .1)mm ,前鼻棘经蝶窦口至垂体窝距离 x±s为 (76 .2± 2 .3)mm。自蝶窦口向下内接近鼻中隔后缘上端扩大手术野即可安全显露并靠近垂体窝。结论
高晓群付春景张鹏远娄季宇高龙远
关键词:解剖学手术入路
低氧预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对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缺血再灌注神经细胞凋亡 ,Bcl 2、Bax的表达及行为学计分的影响。方法 :成年Wistar大鼠 75只 ,随机分为 3组 :假手术组 ,缺血再灌注组 (对照组 )和低氧预适应组。采用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假手术组除不插线外 ,其余同缺血再灌注组 ,低氧预适应组在低氧预适应后 12h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低氧预适应后在大鼠MCA缺血 3h再灌注 1h、6h、12h、2 4h、4 8h不同时间点 ,进行脑切片的TUNEL染色 ,Bcl 2、Bax的免疫组化检测及大鼠的行为学计分。结果 :低氧预适应大鼠的神经细胞凋亡、Bax的表达和行为学计分均较对照大鼠减少 ,Bcl 2的表达较对照组增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低氧预适应的脑保护及改善神经功能的作用与其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而增加Bcl 2及减少Bax的表达 ,可能是实现保护作用、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的机制之一。
高晓群段东晓邢莹茹立强
关键词:低氧预适应脑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BCL-2BAX
3-硝基丙酸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小剂量线粒体毒素 3 硝基丙酸 ( 3 nitoppropionicacid ,3 NPA)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脑梗死体积 ,脑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阐明 3 NPA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 3 NPA 3d后制作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 ,采用TTC染色、TUNEL法和流式细胞术 ,观察 3 NPA预处理对缺血 2h再灌注 2 4h脑梗死体积、神经元凋亡的影响。结果 :缺血 2h再灌注 2 4h ,3 NPA预处理组脑梗死体积变小 ,神经元凋亡减少 ,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3 NPA预处理可以诱导脑缺血耐受 。
朱红灿孙圣刚李红戈高晓群段东晓童萼塘朱红灿
关键词:3-硝基丙酸局灶性脑缺血神经元凋亡
髂骨螺钉骨盆置钉方法的临床解剖研究
2014年
目的 明确经髂后上棘植入髂骨螺钉的角度参数,对髂骨螺钉置入的可行性以及安全性进行全方位的探讨,为研制适合国人的髂骨钉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采用18具防腐骨盆标本,对骨盆周围软组织仔细剔除.测量的数据有:①Sl椎弓根观测与测量.②采用该研究确立的进钉方法用骶骨钉治疗18例骨盆后环损伤患者,随访追踪其治疗效果.结果 (1)S1椎弓根测量结果:①椎弓根高(20.2±2.3)mm;②椎弓根宽(27.7±2.0)mm;③椎弓根中心至进针点距离(49.1±3.6)mm;④S1椎体对侧前皮质至进针点距离(86.5±3.8)mm;⑤坐骨大切迹上方(41.8±3.4)mm,髂后下迹前方(24.6±2.9)mm为其进针点;⑥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向后侧倾斜(7.7±3.8)°,然后向尾端倾斜(7.1±2.3)°为其进针方向.(2)临床应用评价:18例标本中共放置19枚骶骨钉,术后X线拍片复查对比见骶骨钉位于骶1椎体和弓根内,位置良好,骨盆对位对线良好.结论 ①选长为75 mm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经S1椎弓根水平为适宜;②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经S1椎弓根水平的植入点位于髂后下棘前方25 mm,坐骨切迹上方40 mm;③垂直于髂骨翼后外侧面的植入方向,然后向尾端倾斜5°~10°,向后侧倾斜5 °~10°.
聂海滨高晓群
关键词:骶髂关节骨盆后环进针点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