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继轩
- 作品数:9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宏观指标增速可接受水平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为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水平,分析研究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宏观指标。通过文献计量和专家问卷研究确定10项指标。基于ALARP准则,研究指标增速的可接受水平,选取万台设备死亡率减速为可接受上限,再选取设备量增速为可接受下限,计算得到可接受上限为15.03%、下限为9.33%。采用增长优势指数法,计算宏观指标相对可接受上、下限的优势指数。计算结果显示:监察持证人员数量等2项指标增速超出可接受上限,监察人员数量等4项指标增速低于可接受下限,根据结果提出应对策略。
- 冯杰罗云曾珠高继轩黄强华傅如闻王晓桥史凯
- 关键词:安全监管比较优势理论
- 压力管道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研究被引量:16
- 2014年
- 为提高我国压力管道的安全监管水平,确定监管的量化风险评判标准,通过统计我国2005—2012年间的压力管道事故伤亡数据,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采用F-N曲线与最低合理可行(ALARP)准则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我国压力管道的社会风险(SR)可接受准则。结果表明,风险可接受准则下限约为其上限的1%,死亡1~10人的可接受事故发生频率数量级在10-8~10-4之间。
- 杨燕鹏罗云曾珠宋继红高继轩
- 关键词:压力管道
- 特种设备社会风险水平定量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为分析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SR)水平,明确监管重点,以风险分析理论和SR定义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高危领域SR的研究方法,提出特种设备事故公众敏感度的概念,构建基于敏感度修正的特种设备SR指数模型。通过分析2005—2012年特种设备事故统计数据,定量计算8类特种设备的SR水平,并进行设备类别间的横向比较。结果表明:机电类设备相比承压类设备具有更高的SR水平,且从高到低依次为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
- 曾珠罗云杨燕鹏宋继红高继轩
- 关键词:风险管理敏感度
- 压力管道规范 工业管道 第5部分:检验与试验
- 本部分规定了GB/T 20801.1范围内压力管道的检验、检查和试验的基本安全要求。本部分未规定的其他检验、检查和试验要求应符合本标准其他部分以及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 汤晓英应道宴高继轩修长征汪镇安叶文邦寿比南王为国黄正林周家祥唐永进张宝江于浦义刘金山
- 文献传递
- 爆破片安全装置.第2部分:应用、选择与安装
- 依据国家标准公告2017年第7号,该标准不再强制执行,标准代号由GB改为GB/T,标准顺序号和年代号不变。 本部分规定了爆破片安全装置的应用、选择和安装的基本技术要求。
- 吴全龙许子平邱清宇周伟明高继轩寿比南陈朝晖喻健良金志伟张志毅向栋良罗晓明魏勇彪逄金娥杭坚卫曾志中李任复
- 关键词:爆破安全措施
- 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技术在国家安全技术规范中的采用被引量:35
- 2008年
- 在即将颁布的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采用了承压设备风险评估技术,受规范编制组委托,本文结合近十年国内外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就规范中的相关条款做一简要说明。
- 陈学东艾志斌李景辰顾望平寿比南贾国栋谢铁军陈钢王晓雷高继轩
- 关键词:压力容器风险评估
- 在用压力容器氢鼓包检验、修复补焊与预防(续完)被引量:1
- 2002年
- 3 氢鼓包的修复补焊方法 3.1 氢鼓包的修复补焊综合分析容器产生氢鼓包,能否修复补焊,是否值得修复补焊,修复补焊后能否保证安全使用是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作出决定。产生氢鼓包的容器,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容器材质质量较差,钢板普遍存在着分层、夹层和偏析等多种缺陷,这些缺陷处又会成为氢原子聚集处,造成缺陷部位的材质进一步劣化。
- 王晓雷马昌华侯明烈高继轩吴燕张建荣孙强卢洪亚
- 关键词:压力容器
- 在用压力容器氢鼓包检验修复、补焊与预防
- 2002年
- 3 氢鼓包的修复补焊方法 3.1 氢鼓包的修复补焊综合分析容器产生氢鼓包,能否修复补焊,是否值得修复补焊,修复补焊后能否保证安全使用是技术性很强的综合性工作,必须进行综合分析后才能作出决定。产生氢鼓包的容器,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容器材质质量较差,钢板普遍存在着分层、夹层和偏析等多种缺陷,这些缺陷处又会成为氢原子聚集处,造成缺陷部位的材质进一步劣化。因此。
- 王晓雷马昌华候明烈高继轩吴燕张建荣孙强卢洪亚
- 关键词:压力容器补焊
- 我国承压设备标准化十年技术进展和展望被引量:13
- 2012年
- 介绍了近十年来中国承压设备标准化技术的进展和标准体系的现状,总结了中国承压设备标准的技术特点、体系状况和标准化技术成就。给出了行业对我国标准技术的关注点,同时讨论了未来标准技术的发展趋向。
- 寿比南谢铁军高继轩陈学东杨国义张延丰
- 关键词:承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