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虹
- 作品数:65 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文化科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三向旋转喷管形状对膜蒸馏传质强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
- 2011年
- 设计了一种具有三向旋转喷管的膜组件,运用CFD软件,以水为工质,对膜组件热容腔中不同喷管形状进行了流场的数值模拟。通过近膜处温度梯度值和切向速度值的分析,喷管的形状为圆柱形、圆台形和鸭嘴形时,流体与膜面的温度梯度分别为4.63℃/mm,3.79℃/mm,2.67℃/mm,喷管最佳设计为鸭嘴形。通过实验,结果表明:增设喷管后膜通量可提高30%以上,且鸭嘴形喷管比圆柱形喷管的膜通量大。
- 杨晓宏田瑞齐晓娟高虹
- 关键词:膜蒸馏喷管流场数值模拟
- 传热学课程中实验与理论教学高效结合的探索被引量:7
- 2020年
- 针对目前传热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实验和理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使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高效配合进行了探索。首先是教学时间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紧密结合,其次从理论教学上,以综合实验为研究内容,贯彻到理论教学的每个部分,从始至终形成体系;最后在评价体系上加大实验与理论的结合。
- 高虹包道日娜
-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传热学
- 高通量空气隙膜蒸馏系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5
- 2007年
- 该文提出一种高通量的新型膜组件,它采用热液旋转切向湍流入流以冲刷膜面,减小温度和浓度边界层,改善温度和浓度极化,提高传热传质效率,并采用小间隙及膜与冷壁部分接触以减小空气隙的传热传质阻力,从而显著提高蒸馏通量。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切向入流角为30。,膜面接触率为75%~80%。采用这种膜组件的空气隙膜蒸馏系统,当用自来水作为热溶液、间隙为1mm、冷热水温差为65℃时,蒸馏通量可高达120kg·m^-2·h^-1,而传统的空气隙膜蒸馏系统(间隙为4mm以上)的最大蒸馏通量仅为28kg·m^-2·h^-1。热溶液为15%的浓盐水的蒸馏通量实验也得到类似结果。
- 田瑞李嵩杨晓宏高虹闫素英刘进荣
- 关键词:空气隙膜蒸馏膜组件
- 空气隙膜蒸馏系统对流换热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空气隙膜蒸馏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海水、苦咸水的淡化处理,尤其是在超纯水制备方面具有极强的竞争力。文中的空气隙膜蒸馏实验装置采用旋转切向入流的方式来强化膜蒸馏的传热传质过程,针对这种新型的入流方式,结合实验数据,给出了料液进口温度对于膜通量的影响,给出了计算空气隙膜蒸馏系统中热容腔内对流换热传热系数的经验公式。
- 高虹田瑞杨晓宏
- 关键词:对流换热传热系数
- 一种可移动潜热-显热-潜热梯级相变快速蓄热储能装置
-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移动潜热‑显热‑潜热梯级相变快速蓄热储能装置,包括储能结构和移动结构,移动结构固定连接于储能结构下方,所述储能结构内部空间有相变储能材料。本发明储热装置可移动,可利用储能材料的固液相变潜热、显热和汽液相变...
- 闫素英付加庭王峰马瑞高虹田瑞
- 文献传递
- 太阳能光热-光电膜蒸馏系统发展历程被引量:1
- 2020年
- 介绍了本课题组在太阳能光热-光电膜蒸馏系统方面开展研究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的研究结果。为了强化气隙式膜蒸馏组件的通量,本课题组使用旋转切向入流的方式来减弱温度极化和浓度极化现象,经过几代的改进设计了结构紧凑、易于加工的并接式空气隙膜蒸馏组件,其膜通量也较大.本课题组也对太阳能集热系统、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半导体制冷系统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相关的性能参数,建立了与膜蒸馏系统相匹配的理论模型,并搭建了太阳能光热-光电膜蒸馏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其运行可靠,为太阳能光热-光电膜蒸馏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
- 田瑞高虹
- 关键词:膜组件太阳能集热器太阳能光伏发电
- 太阳能膜蒸馏热工质加热系统机理及应用研究
- 闫素英田瑞高虹皇海燕于文艳张涛李晓霞
- 利用膜蒸馏技术可应用廉价能源的特点,将膜蒸馏技术与低品位能源-太阳能相结合,设计利用太阳能的膜蒸馏系统,处理西部地区苦咸水,以解决该地区生活用水问题,成果主要研究内容:搭建太阳能膜蒸馏热端供热系统实验台架,并对几种太阳能...
- 关键词:
- 关键词:太阳能利用供热系统
- 太阳能膜蒸馏用于苦咸水淡化的机理及应用研究
- 田瑞闫素英林丽华高虹杨晓宏陈永艳邱广明吴永忠东雪青王亚辉常泽辉
- 当前苦咸水淡化较成熟的工业技术为反渗透(RO),其突出问题是能耗大.鉴于中国西部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且偏远地区常规能源比较缺乏,以及膜蒸馏技术可在常温常压下操作的优势,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采用膜蒸馏技术淡化苦咸水,该...
- 关键词:
- 关键词:苦咸水淡化
- 热管式真空管聚光集热系统一维传热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热管式真空管聚光集热系统一维传热数学模型及其应用,数学模型的建立包括如下步骤:(A‑1)判断蒸发段传热机理;(A‑2)建立能量平衡方程;(A‑3)建立光学模型;(A‑4)建立蒸发段传热模型;(A‑5)建立冷凝段...
- 张维蔚高虹聂晶张伟杰田瑞巴旭阳刘妍
- 文献传递
- 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热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2024年
- 为培养新工科人才,在融入思政教育和节能减排的背景下,对热工理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借助内蒙古工业大学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课程设计优化,课堂中融入数值模拟CFD方法和Matlab数值计算,将实验课和理论课有机结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注重知识点的梳理等方法达到教与学的有效互动。采用课程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程教学效果反馈,实现教与学的不断优化。
- 张欣宇杨晓宏贾彦高虹
-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课程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