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虹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辽宁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4篇粳稻
  • 3篇杂交
  • 3篇籼粳
  • 3篇籼型
  • 3篇基因
  • 2篇水稻
  • 2篇籼粳杂交
  • 2篇粳杂
  • 2篇基因频率
  • 2篇北方粳稻
  • 1篇性状
  • 1篇亚种间
  • 1篇亚种间杂交
  • 1篇育种
  • 1篇杂交优势
  • 1篇遮光
  • 1篇农产
  • 1篇农产品
  • 1篇农产品贸易
  • 1篇农艺

机构

  • 8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沈阳工学院
  • 1篇沈阳市农业技...
  • 1篇呼和浩特民族...

作者

  • 8篇高虹
  • 5篇王嘉宇
  • 5篇徐正进
  • 4篇唐亮
  • 4篇孙健
  • 3篇吕国依
  • 2篇陈温福
  • 2篇夏英俊
  • 2篇隋国民
  • 2篇马殿荣
  • 1篇钟鸣
  • 1篇徐铨
  • 1篇程效义
  • 1篇姜楠
  • 1篇李飞飞
  • 1篇姜树坤
  • 1篇林晗
  • 1篇姜楠

传媒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籼粳稻杂交对中国东北粳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从系谱分析,中国东北粳稻改良品种大多是籼粳稻杂交育成的,以生产上推广的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InDel与SSILP标记分析籼稻血缘相对含量,以程氏指数法比较形态分化差异,同时测定10项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分析籼稻血缘、形态分化与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东北粳稻在保持粳型遗传背景的同时引入了较多的籼型血缘,籼型位点频率平均为4.71%,显著高于日本粳稻的0.30%。中国东北粳稻12条染色体籼型位点频率差异很大,第5、第6、第10和第11染色体超过5%,最高的第5染色体达到9.83%,最低的第7染色体只有0.59%。籼型位点频率为辽宁(6.17%)>吉林(3.92%)>黑龙江(3.44%),辽宁显著高于吉林和黑龙江,而吉林与黑龙江差异不显著。程氏指数法分别将中国东北粳稻和日本粳稻判别为偏粳类型和粳型,穗颈维管束性状也有明显差异。日本粳稻碾磨品质明显优于中国东北粳稻。程氏指数与碾磨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籼型位点频率与碾磨品质和食味值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与垩白粒率呈极显著正相关,黑龙江品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是中国东北粳稻垩白性状总体低于日本粳稻的主要原因。
高虹李飞飞吕国依夏英俊王嘉宇孙健唐亮徐正进
亚种间杂交对东北粳稻的育种贡献
籼稻(indica)和粳稻(japonica)作为亚洲栽培稻的两个亚种,在形态生理特性、遗传分化、地理分布上存在明显差别,亚种间有利基因互相利用,是高产育种的重要途径。从系谱分析近年来北方粳稻区生产上推广的品种绝大多数都...
高虹
关键词:籼粳杂交功能位点基因频率
文献传递
不同时期遮光对北方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以粳稻品种秋光为材料,在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抽穗后10d进行遮光处理,研究了不同遮光强度和遮光天数对秋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遮光导致产量降低的程度不同,分蘖期和拔节期遮光后产量分别下降至8t·hm^(-2)和7t·hm^(-2),与对照相比最大降幅达10%以上;抽穗后遮光产量显著降低至6t·hm^(-2),最大降幅达40%以上。遮光对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对有效穗数影响不大,未达到显著水平。分蘖期和拔节期遮光主要导致了每穗粒数的减少,而抽穗后主要导致了结实率和千粒重的显著降低。抽穗前遮光对品质的影响不大,仅糙米率、垩白度及垩白粒率有所增加,但不显著;抽穗后随着遮光强度的增加,稻米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均有所下降,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增幅达60%以上,但对精米率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随着遮光天数的增加稻米品质有所降低,但未达显著水平。
姜楠马殿荣高虹吕国依程效义唐亮陈温福
关键词:水稻
中国北方粳稻基于SNPs的遗传结构分析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被引量:2
2018年
为探索"理想株型"和"籼粳杂交"优势利用理论对现代粳稻育成品种的基因组构成和产量结构、生理形态特征及中国北方粳稻高产育种实践的影响,以中国北方3个不同育种时期及来源粳稻样本(现代粳稻育成品种、早期粳稻和外来粳稻)为试材,基于189个SNPs位点的变异,对中国北方粳稻的群体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北方育种家通过将籼稻血缘和国外资源引入原有粳稻,在通过回交、复交等育种方法并加之人工和自然选择过程中,大量与不利性状相关的等位基因被淘汰,致使中国北方现代粳稻品种功能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显著降低,群体遗传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分别为:外来品种、早期品种、现代品种;通过育种家人为选择与生态环境压力下,现代粳稻从传统粳稻中分离出来,形成了独立的遗传结构;中国北方现代粳稻育成品种比早期耕种农家品种和外来粳稻分别增产38.13%,11.12%,产量极显著高于早期粳稻。这主要得益于形态方面的株型改良,叶片变短、变宽、穗变短、变直立以及高光能利用率及产量结构的调整:穗粒数显著增加(增幅20%),结实率提高6%~10%。分析育种行为对中国北方粳稻遗传多样性、群体结构和主要农艺性状变化的影响,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高虹高虹徐铨王嘉宇钟鸣徐正进
WTO框架下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对策
加入WTO将推进中国农业的进一步开放和改革, 有助于按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规律来调整农业结构,完善市场经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结合WTO的有关WTO框架的相关内容,研究农业协议条款的制度安排,根据中国现状,该文分别从有利...
高虹
关键词:WTO农产品贸易
文献传递
水稻粒长基因GL3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5
2010年
为了解析水稻粒长的遗传机制,以大粒水稻品种‘80018-TR161-2-1’和小粒水稻品种‘日本小黑稻’及其F2代200个株系和F2:3家系为材料,分析水稻粒长的遗传学性状。结果表明,谷粒长度的分离比在F2及F2:3家系中都表现为3:1,长粒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命名为GL3。用简单重复序列(simplesequencerepeat,SSR)分子标记结合群体分组混合分析的方法,将此种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上SSR标记PSM379和RM16之间,它们的遗传距离分别为4.0cM和11.2cM。
高虹王嘉宇姜树坤孙健徐正进陈温福
关键词:水稻粒长基因定位
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产量差异及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随着籼粳稻杂交理想株型创造与超高产育种理论的应用,我国东北地区培育出大量高产粳稻品种,逐渐取代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典型粳稻。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东北粳稻与日本粳稻形态、遗传和产量的差异及原因,研究籼粳杂交对东北粳稻改良的影响。【方法】利用In Del和SSILP亚种特异性分子标记、程氏指数、维管束数目比分析比较中国东北与日本粳稻的籼粳成分和属性及与产量结构的关系。【结果】东北粳稻育成品种产量比日本典型粳稻高15.79%,每穗粒数多15.22%,粳型基因频率极显著低于日本粳稻。按程氏指数分类标准,东北粳稻籼粳类型是偏粳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籼型基因频率与穗数极显著负相关,与每穗粒数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一、二次枝梗数及其粒数正相关。【结论】东北粳稻籼型基因频率增加导致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同时将结实率和千粒重维持在较稳定水平是东北粳稻品种获得高产的关键。
高虹高虹姜楠吕国依夏英俊王嘉宇孙健唐亮徐正进
关键词:粳稻
北方粳型超级稻中籼粳杂交优势贡献的分子基础被引量:4
2012年
在"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理论指导下,亚种间杂交为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中国北方栽培粳稻品种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标记Indel与SSILP分析了不同年代与地区北方粳稻品种的籼型血缘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籼型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籼稻血缘含量与每穗粒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有效穗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对籼粳杂交育成品种的8个产量与品质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育种家通过"选择"将控制穗粒数与粒重的籼稻增产基因GN1a、GS3部分固定于北方粳稻基因组中,淘汰了适口性差的籼稻高直链淀粉基因Waxy以及不符合北方农民收获习惯的籼稻落粒基因qSH1,同时保留了北方粳稻原有的理想株型基因DEP1,宽粒基因qSW5。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籼粳杂交优势利用理论"的分子基础。
高虹林晗孙健王嘉宇马殿荣唐亮徐正进
关键词:籼粳杂交理想株型粳型超级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