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丽萍

作品数:39 被引量:194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计划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动脉
  • 9篇心肌
  • 7篇血清
  • 7篇冠状
  • 7篇冠状动脉
  • 6篇动脉粥样硬化
  • 6篇心力衰竭
  • 6篇血管
  • 6篇衰竭
  • 5篇毒性
  • 5篇心病
  • 5篇心肌梗死
  • 5篇心脏
  • 5篇中药
  • 5篇梗死
  • 5篇冠心病
  • 4篇心功能
  • 4篇心脏毒性
  • 4篇血压
  • 4篇脏毒

机构

  • 38篇天津市人民医...
  • 23篇天津中医药大...
  • 1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38篇魏丽萍
  • 26篇齐新
  • 12篇刘玥
  • 4篇刘克强
  • 4篇侯文广
  • 3篇贾文军
  • 2篇周胜元
  • 1篇史洋
  • 1篇齐延芳
  • 1篇刘娟
  • 1篇周钧
  • 1篇彭云玲
  • 1篇杨琳
  • 1篇李盈
  • 1篇姜希娟
  • 1篇许振坤
  • 1篇庞建中
  • 1篇付滨
  • 1篇姚朱华
  • 1篇齐向前

传媒

  • 6篇天津医药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3篇医学综述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天津中医药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现代药物与临...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睡眠呼吸暂停致窦性停搏一例
2017年
患者女,53岁,主因心悸6个月入院,患者间断于近6个月来发作心悸症状,无胸痛、胸闷、憋气,无黑朦、晕厥,无恶心呕吐,伴有头脑闷胀不适、健忘,上述症状间断发作,劳累后症状可加重。为行系统治疗就诊于我院。
李丽武玉琳齐新魏丽萍刘玥
关键词:窦性停搏拉西地平心悸症状黑朦睡眠呼吸暂停窦房结功能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和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评价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与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预测冠心病的可行性和相互差异。方法:收集因胸痛疑诊冠心病住院且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274例,经CAG确诊冠心病组161例,余113例未达冠心病诊断标准设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检查并计算TyG指数和AIP。以是否冠心病为因变量,控制混杂因素如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和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以TyG指数和AIP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到TyG指数和AIP预测冠心病的价值和相互差异。结果:两组体重指数、家族史、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yG指数和AIP均是冠心病的独立预测指标(OR=0.951、3.074,95%CI:1.561~4.292、5.383~86.952,均P<0.001);TyG指数和AIP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1(95%CI:0.728~0.829,P<0.001)和0.791(95%CI:0.738~0.838,P<0.00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yG指数和AIP均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均可预测冠心病的发生且预测冠心病的能力无统计学差异。
张倩倩时涵远李馨航魏丽萍
关键词: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冠心病
多组学在阿霉素心脏毒性中的研究进展
2024年
阿霉素心脏毒性(DIC)是限制阿霉素(DOX)临床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DIC的机制尚不明确且无有效预防手段。因此亟需从DNA、RNA、蛋白质和代谢产物等方面探究DIC的发生发展机制,以寻找新的方法对DIC进行诊断与防治。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方法在探索DI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代谢通路及发病机制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本文综述了多组学技术在DIC研究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和进展,为进一步阐明DIC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李思陈雅芳魏丽萍
关键词:阿霉素心脏毒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
门冬氨酸钾镁对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患者钾离子水平及QTc间期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血清钾离子水平以及QTc间期的影响。方法入选2019年1月~2020年11月于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共282例,分为门冬氨酸钾镁组(n=138)与氯化钾组(n=144)。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患者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30 ml静脉输液治疗,常规氯化钾组患者术前应用氯化钾0.5 g静脉输液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血清肌酐、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QTc间期等指标,并比较手术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计算两组患者Gensini评分,评估患者发生QTc间期与冠脉病变及电解质的相关性。结果在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血清钾离子、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而血清钠离子、氯离子、血清肌酐以及QTc间期较术前升高(均P<0.01);血小板容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氯化钾组,血清钾离子、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均较术前降低(均P<0.01),血清钠离子、氯离子及QTc间期较术前有所升高(均P<0.01),血清肌酐与血小板容积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氯化钾组同期比较,门冬氨酸钾镁治疗组低钾血症比例(P<0.05)、QTc较术前延长比例(P<0.01)均降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应用门冬氨酸钾镁是低钾血症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术后钾离子水平是出现QTc较术前延长的影响因素(P<0.05)。术后患者出现QTc较术前延长与术后血钾水平呈显著负相关,与术后红细胞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门冬氨酸钾镁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低钾血症的发生,从而减少患者QTc延长趋势风险的机率,降低心律失常发生风险的可能。
刘玥马振华魏丽萍齐新安亚娟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冠状动脉造影术低钾血症QTC间期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关系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心脏结构变化的关系。方法入选天津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61例,分为高血压Ⅰ组84例、高血压Ⅱ组100例和高血压Ⅲ组77例,选择同期住院的血压正常者58例为对照组,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检查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LVEF,计数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每搏量、外周血管阻力(SVR)、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做功指数(LCWI)、无创LVEF等。结果对照组、高血压Ⅰ、Ⅱ、Ⅲ组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和LVM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高血压Ⅰ、Ⅱ、Ⅲ组每搏指数、每搏量、心脏指数、LVEF、LCWI呈明显降低趋势(P<0.05),SVR、SVRI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SVR和SVRI与每搏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每搏指数、LCWI、无创LVEF呈负相关(P<0.01),与高血压史、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左心房内径、LVEDD、LVMI呈正相关(P<0.01)。SVR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76(95%CI:0.610~0.742),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价值较高(P=0.00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无创血流动力学呈现"减排高阻"的现象,临床可用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作为心脏结构的评估参考指标。
武玉琳齐新魏丽萍侯文广
关键词: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室间隔
蓟黄素对心力衰竭大鼠自噬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研究蓟黄素对心力衰竭(HF)大鼠心肌细胞自噬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造模成功HF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组,每组15只。术后第5周开始给药,对照组灌胃给予10 mg·kg^-1普萘洛尔;3个剂量实验组灌胃给予蓟黄素溶液25,50,100 mg·kg^-1(药品均加0.9%NaCl配制成1 mg·mL^-1溶液),1次/天,连续给药4周。用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系统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对照组和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的LVEF分别为(39.42±9.12)%,(62.43±7.23)%,(43.51±10.42)%和(64.31±8.42)%,对照组和高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模型组、对照组和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的双层膜自噬体数量(23.62±3.52),(8.16±1.62),(18.47±3.65)和(7.64±1.52)个;这4组的LC3水平分别为(87.69±10.54)%,(41.62±7.44)%,(67.52±6.88)%和(42.51±5.62)%;这4组的LC3Ⅱ/LC3Ⅰ比值分别为2.33±0.61,2.02±0.58,1.76±0.52和1.52±0.43。上述指标:对照组和低、高2个剂量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蓟黄素能显著降低HF大鼠的过度自噬水平,提高心功能。
侯文广魏丽萍马振华吴皓齐新
关键词:普萘洛尔心力衰竭自噬心功能
5-氟尿嘧啶心脏毒性的研究进展与中药防治被引量:5
2021年
5-氟尿嘧啶(5-FU)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对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如消化道肿瘤、头颈部肿瘤、乳腺癌等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5-FU在化疗过程中发生的心脏毒性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5-FU产生心脏毒性的机制主要包括内皮损伤后血栓形成,代谢增加导致能量消耗增加,氧化应激导致细胞损伤,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以及红细胞转移氧能力降低导致的心肌缺血等。重视5-FU对心脏产生的毒副作用,加强对化疗患者心脏的监护与管理,积极研发特效的心脏保护剂,从而可以提高化疗的质量,改善患者生存率。为更好的研究5-FU所导致的心脏毒性,文章主要从5-FU致心脏毒性的病理特征、潜在作用机制、发生率、临床表现、中药临床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
徐月李沅洋齐新魏丽萍
关键词:5-氟尿嘧啶心脏毒性中药防治
血清MOTS-c、sLRP-1水平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
2023年
目的:测定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线粒体衍生肽(MOTS-c)和可溶性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sLRP-1)水平,探究其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脉造影(CAG)患者240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9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AMI组),CAG正常者52例(对照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测定血清MOTS-c、sLRP-1水平。根据CAG结果评估冠脉病变支数和病变程度,记录患者平均随访10个月中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AP组和AMI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均明显降低,sLRP-1水平明显升高,且AMI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显著低于UAP组,sLRP-1水平显著高于UAP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血清MOTS-c水平逐渐降低,sLRP-1水平逐渐升高(P<0.05)。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患者血清MOTS-c水平依次降低,sLRP-1水平依次升高(P<0.05)。Spearman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MOTS-c水平与MACEs呈负相关(r=-0.381,P<0.001),sLRP-1水平与MACEs呈正相关(r=0.338,P<0.001)。血清MOTS-c、sLRP-1水平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0.732,灵敏度分别为86.0%、83.7%,特异度分别为64.8%、67.6%。结论:血清MOTS-c水平降低、sLRP-1水平升高与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相关。
王美娟时涵远李娇魏丽萍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潜质未定克隆性造血致动脉粥样硬化及NLRP3炎性小体治疗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有研究显示,体细胞驱动基因突变导致的潜质未定克隆性造血(CHIP)刺激炎症标志物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因素之一,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家族Pyrin结构域中的NLRP3炎性小体,是细胞焦亡的重要调控分子,在其炎症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MCC950作为一种特定的小分子抑制剂,对于NLRP3炎性小体介导细胞焦亡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因此,MCC950有望成为临床治疗CHIP介导炎症所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本文从CHIP相关基因突变入手,概述了NLRP3炎性小体调控细胞焦亡作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以及NLRP3炎性小体选择性抑制剂MCC950作用于CHIP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开辟新的道路。
陈雅芳李思史洋魏丽萍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突变
中药及复方对糖尿病心肌病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4年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状态下一组独立的心肌病变,其病因复杂,又具有独自的病理生理改变,故临床研究和治疗具有一定困难,中医药治疗此病有一定的优势,目前中医药已经从宏观辨证、微观实验上进行了研究,为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心肌病的认识及治疗水平,文章就中药单药及复方对糖尿病心肌病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的影响做一综述,希望能为糖尿病心肌病的诊治提供良好的治疗途径,有效的办法,为更好地研究中医药对糖尿病心肌病奠定基础及寻找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刘玥齐新魏丽萍周胜元
关键词:糖尿病心肌病病理变化发病机制中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