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丽萍

作品数:7 被引量:10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阔叶
  • 3篇阔叶红松
  • 2篇氮沉降
  • 2篇性状
  • 2篇油松
  • 2篇油松幼苗
  • 2篇树种
  • 2篇松林
  • 2篇主要树种
  • 2篇模拟氮沉降
  • 2篇阔叶红松林
  • 2篇功能性状
  • 2篇红松林
  • 1篇叶片
  • 1篇叶片性状
  • 1篇叶性状
  • 1篇异速生长
  • 1篇针阔混交
  • 1篇针阔混交林
  • 1篇生物量模型

机构

  • 7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7篇魏丽萍
  • 6篇侯继华
  • 4篇蒋思思
  • 3篇杨松
  • 2篇李颖
  • 1篇代海军
  • 1篇何怀江
  • 1篇赵秀海
  • 1篇何念鹏
  • 1篇王晓洁
  • 1篇姚婧
  • 1篇姚静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3篇广东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模拟氮沉降对油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以3年生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空白对照以及4个施氮处理:低氮(N1,15 kg/hm2·年)、中氮(N2,25 kg/hm2·年)、高氮(N3,50 kg/hm2·年)、过饱和氮(N4,150 kg/hm2·年),在生长季的中期和后期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下油松幼苗当年生针叶和1年生针叶的光响应曲线,通过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速率(AQY)、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光饱和点(LSP)等光合响应曲线参数在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探讨油松幼苗对氮沉降增加的适应性。结果表明:生长季中期,当年生针叶的所有光合响应曲线参数均没有受到氮处理的显著影响,而过饱和氮处理显著促进了1年生针叶的Rd,低、中、高氮处理增加了1年生针叶的LCP。生长季末期,当年生针叶和1年生针叶的Rd和LCP受到了过饱和氮处理的显著促进作用,其他光合响应曲线参数在各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
蒋思思魏丽萍侯继华
关键词:氮沉降光合特性油松幼苗
吉林蛟河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功能性状随树冠高度的变化
树冠垂直方向上的枝叶性状变化可以表征植物对树冠不同高度资源的利用策略,功能性状随树冠高度变化研究可对估算林分区域生产力和森林生物量提供基础数据,为保护阔叶红松林资源提供一定支持。基于此,本研究以吉林省蛟河市的阔叶红松林为...
魏丽萍
关键词:阔叶红松林功能性状
文献传递
吉林蛟河天然阔叶红松林下5种灌木生物量估算模型被引量:9
2013年
以吉林蛟河地区天然红松阔叶林林下常见的5种灌木为研究对象,分乔木型灌木﹝地面分枝少、主干明显,包括卫矛(Euonymus alatus)、东北鼠李(Rhamnus yoshinoi)﹞和典型灌木﹝地面分枝多、主干不明显,包括长白茶藨(Ribes komarovii)、暖木条荚蒾(Viburnum burejaeticum)、鸡树条荚蒾(Viburnum sargentii)﹞,以易测因子通过回归分析构建了单种各器官和全株(丛)生物量模型。结果表明:最优生物量模型均为幂函数模型或一次线性模型,除长白茶藨的丛当年枝生物量模型和丛多年枝生物量模型在0.01水平上显著以及暖木条荚蒾的当年枝生物量模型在0.05水平上显著外,其余模型均在0.001水平上显著。以植株个体为单位的生物量模型中,除东北鼠李叶生物量和枝生物量与植灌体积Vc相关性最好外,其余各器官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均与地径D或地径平方与树高的乘积D2H相关性最好。典型灌木的叶、当年枝、多年枝、枝、茎和地上生物量以分支个体为单位构建的生物量模型要好于以丛为单位构建的生物量模型,但地下生物量和全丛生物量模型正好相反,因此,以丛为单位构建地下生物量和全丛生物量模型为典型灌木的生物量估算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方法。
杨松侯继华赵秀海魏丽萍李颖姚静代海军何怀江
关键词:红松阔叶林林下灌木
东灵山不同林型五角枫叶性状异速生长关系随发育阶段的变化被引量:39
2013年
分析植物叶片性状种内水平的异速生长关系有助于加深理解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的资源利用模式。分析了东灵山3个主要林型(白桦林、胡桃楸林、辽东栎林)中五角枫成树、幼树、幼苗的叶面积、叶体积、叶含水量与叶干重之间的异速生长关系。结果表明:成树叶面积增长速度小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叶面积与叶干重保持同速增长;成树、幼树叶干重与叶体积保持同速增长,幼苗叶体积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干重的增长速度;成树叶含水量的增长速度小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幼树、幼苗两性状间保持等速增长。叶含水量与叶干重的异速生长指数在不同的林型间有显著差异,白桦林叶含水量的增长速度小于叶干重的增长速度,其余两个林型均为等速增长趋势。这些结果揭示了不同发育阶段五角枫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随叶干重的增加,成树将更多的叶生物量投资于同化和支持结构;幼树则保持对光合面积和光合同化结构的稳步投资;而幼苗主要投资于叶面积的增大。叶含水量与叶干重的异速曲线在不同林型间的差异说明叶片代谢活性相较于其他叶性状可塑性更高。
姚婧李颖魏丽萍蒋思思杨松侯继华
关键词:异速生长林型叶性状发育阶段
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对模拟氮沉降的短期响应被引量:33
2015年
以不同种源(内蒙NM、北京BJ和山西SX)的3年生油松幼苗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以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对氮沉降增加的短期响应。实验中设置5个氮处理:CK(0 kg hm-2a-1)、N1(15 kg hm-2a-1)、N2(25 kg hm-2a-1)、N3(50 kg hm-2a-1)、N4(150 kg hm-2a-1)。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生长季,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光合色素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存在差异,但是只有BJ种源油松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在生长季中期受到了氮沉降增加的显著促进作用,并在N4水平下达到最大值。(2)氮沉降的增加促进了3个种源油松幼苗NSC的转移和消耗,在生长季初期和中期,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升高,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可溶性糖(SS)含量、淀粉(ST)含量以及总非结构性碳水化物(TNC)含量呈不同程度的降低。生长季末期,3个种源油松幼苗的SS和TNC明显积累。N4水平抑制了NM种源油松幼苗SS和BJ种源油松幼苗ST的累积,促进了NM种源油松幼苗ST含量和BJ种源油松幼苗SS含量的提高。氮沉降的增加显著抑制了SX种源油松幼苗NSC的积累,延长了幼苗的生长期,推迟了幼苗进入休眠的时间。
蒋思思魏丽萍杨松肖迪王晓洁侯继华
关键词:氮沉降种源油松
阔叶红松林两个主要树种叶功能性状随树高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植物功能性状之间的不同组合和权衡决定了植物的生活史对策,反映了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个体水平功能性状的变异更是其能量投资策略的体现。为获取随树高变化叶功能性状的变化,对蛟河阔叶红松林两个主要树种白桦和青杨的5个叶功能性状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除青杨氮磷比外,两个树种的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氮含量、磷含量及白桦氮磷比均与树高存在显著相关性,且多数相关系数高于0.5。对树冠进行分层比较,除氮含量外,白桦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磷含量和氮磷比在树冠不同层次间差异显著,中层氮磷比小于14,上下层氮磷比大于14,但未超过16;青杨叶片主要生长在树冠中上层,且除氮磷比外,其他功能性状指标在树冠不同部位也有显著差异。叶功能性状随树高变化而变化可以认为主要由光照在树冠垂直变化引起的,体现了植物对光环境的适应及资源的分配差异。
魏丽萍侯继华蒋思思
关键词:白桦青杨
温带针阔混交林叶片性状随树冠垂直高度的变化规律被引量:14
2018年
自然界中,森林植物叶片的生长随树冠高度呈现明显的垂直分布现象;然而,有关叶片性状随着树冠垂直高度增加的变化规律仍不清楚。为了更好地揭示植物叶片对光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以及对资源的利用能力,深入探讨了叶片性状与冠层高度的定量关系及其内在调控机制。以中国广泛分布的温带针阔混交林为对象,选取8种主要树种为研究对象(白桦、蒙古栎、水曲柳、大青杨、色木槭、千金榆、核桃楸和红松),通过测定这些物种9个冠层高度的叶片比叶面积(SLA)、叶片干物质含量(LDMC)、叶片氮含量(N)、叶片磷含量(P)、氮磷比(N∶P)和叶绿素含量(Chl)等属性,探讨了针阔混交林叶片性状的差异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揭示叶片性状随树冠垂直高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温带针阔混交林内优势树种的部分叶片性状在不同冠层高度之间差异显著。2)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SLA、LDMC、N、P、N∶P和Chl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中,阔叶树种SLA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有树种的LDMC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树种的N、P、N∶P和Chl随着树冠垂直高度的变化规律存在差异。3)对于温带针阔混交林冠层中,SLA与N、P、N∶P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高SLA伴随着高的N、P、N∶P,表明植物通过SLA与N、P等性状的协同来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或对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定量分析探讨温带针阔混交林叶片性状随冠层高度的变化规律,一定程度地揭示了树木对光、热和水资源竞争的适应机制,以及植物叶片的资源利用和分配策略,不仅拓展了传统性状研究的范畴,其相关研究结论也有助于树木生长模型的构建和优化。
田俊霞魏丽萍何念鹏徐丽陈智侯继华
关键词:性状树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