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学斌

作品数:32 被引量:14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科技中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3篇盆地
  • 12篇柴达木盆地
  • 8篇油气
  • 6篇油藏
  • 6篇勘探
  • 6篇成藏
  • 4篇地质
  • 4篇断块
  • 4篇油田
  • 4篇成藏模式
  • 3篇断块油藏
  • 3篇油气成藏
  • 3篇提升器
  • 3篇气藏
  • 3篇勘探开发
  • 3篇管线
  • 3篇储层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新近系

机构

  • 12篇中国石油青海...
  • 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青海油田公司
  • 6篇中国石油
  • 6篇青海油田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中海油能源发...
  • 1篇中国石油集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石化重庆涪...

作者

  • 32篇魏学斌
  • 3篇吴颜雄
  • 3篇魏治中
  • 3篇马达德
  • 3篇许佳
  • 3篇包正东
  • 3篇杨浩
  • 3篇李彦林
  • 3篇韩鹏飞
  • 3篇夏晓敏
  • 3篇张璞
  • 3篇于新文
  • 3篇任建生
  • 2篇杨继钢
  • 2篇王波
  • 2篇刘彦龙
  • 2篇马新民
  • 2篇李俊奎
  • 2篇伍坤宇
  • 2篇赵国梅

传媒

  • 7篇青海石油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石油化工设备
  • 1篇钻采工艺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建筑与预算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非常规油气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4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含膏盐地层的构造恢复方法、装置和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膏盐地层的构造恢复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对目标区的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剖面解释以及地震相解释,以识别出目标区中的含膏盐地质体的轮廓;基于含膏盐地质体的轮廓,确定含膏盐地层的平均厚度;基于含膏盐地...
吴武军马新民魏学斌刘文强张童李海鹏魏巍王铎
流体包裹体在研究柴北缘油气运移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07年
流体包裹体分析是研究油气运移和成藏期次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根据对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有机包裹体中的生物标志物特征研究及有机包裹体的色谱、色—质谱分析,恢复储集岩中初始(古)油气组分的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储集岩中油气组分地球化学演化过程,追踪油气藏的油源及油气的热演化程度,最后分析柴北缘油气的充注期次认为,冷湖构造带和南八仙油气田在成岩演化及油气的充注、运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冷湖构造带内冷七1井N12地层只有一期油气充注,潜参1井、冷四1井和深86井均有E3和N1—N12两期油气充注,而南八仙油气田仙5、仙6、仙7井样品中两期充注的油气分别形成于E3—N1和N2时期。
孙德强刘海涛柳金城张涛李晓茹魏学斌郭宁
关键词:柴北缘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生物标志化合物油气运移
台南气田浅气层组储层特征被引量:1
2019年
台南气田是国内典型的疏松砂岩气藏,近年来通过储层识别和试采评价,在原气藏1000m以上发现了的新浅气层组,为研究浅气层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分析了浅气层组的岩性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发育特征、物性特征。结果表明:储层岩性主要是含泥粉砂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胶结物主要为泥质,岩石颗粒较粗,分选较好。原生孔隙主要为原生粒间孔,其次为杂基内微孔,次生孔隙主要为溶孔,次为裂缝。储层物性具有高孔隙度,中-低渗透率的特点,孔隙度和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渗透率变化范围相对较大,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祁文珍刘健寇福德魏学斌邓立本李凌昕
关键词:台南气田储层特征泥质粉砂岩
柴达木盆地北缘主要构造带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关系被引量:24
2012年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是在前中生代基底断块的基础上,自侏罗纪开始,受特提斯构造域演化和青藏高原地块碰撞拼合的影响,在区域压扭的动力学背景下,形成并发展、演化的一个中新生代内陆压扭性盆地,受北缘祁连山逆冲走滑的影响,北缘山前带主要形成了平台凸起山前带、冷湖—南八仙构造带、鄂博梁—鸭湖构造带等重点构造。在柴北缘主要构造带上选择有代表性的重点构造,研究其构造演化史和油气成藏史之间的匹配关系,并在解剖重点构造的基础上优选主要构造带,所取得的认识对该地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李明义岳湘安江青春吴珍珍张春楠魏学斌邓生青
关键词:油气成藏
填料式接地电极电脱水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油田、炼油厂原油脱水的新型高效节能设备——填料式接地电极电脱水器,由罐体1,集水管2,罐内、外调节悬挂吊具9、3,绝缘电极棒4,填料式接地电极5,含水油分配管6,集水管7,直流电极板8和挡油板10组...
左松文董子旭魏学斌钟甲学
文献传递
柴达木盆地英东油田的发现及勘探开发关键技术被引量:15
2016年
英东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英雄岭构造带东段,地面地形异常复杂,以往认为地质条件不利于油气成藏,始终未获重大发现。近年来随着山地三维地震及测井评价技术的不断提高,在2010年获得重大突破,探明了柴达木盆地单个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物性最好、开发效益最佳的整装油气田,并建成产能50×104t。通过对英东油田的精细解剖,对成藏特征及技术难题进行了研究攻关,形成以下认识:英雄岭地区具有晚期生烃、持续充注的特点;新近系湖相砂体分布广泛,储-盖组合配置好;该区断层具备良好的侧向封堵性能,在中浅层易于形成断块圈闭;英东地区大型滑脱断层沟通始新统优质烃源岩,使早期聚集的油气藏发生调整,同时后期形成的油气持续运聚,深、浅断裂形成"接力式"输导,在浅层晚期形成的构造圈闭聚集成藏,具有晚期复式成藏的特征。针对英东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油藏特征,形成了复杂山地三维地震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技术,为落实油气勘探目标奠定基础。针对英东油田含油气井段长、流体识别难度大等问题,建立了长井段多油气水系统油藏开发模式、多条件约束复杂断块地质建模技术。通过研究,明确了英东油田的成藏机理,攻克了工程复杂关键技术,为实现英东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快速上产提供了地质理论和技术保障。
马达德魏学斌夏晓敏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断块油藏
谈国际总承包工程的招标报价
2003年
魏学斌李竹杰
关键词:国际总承包工程工程管理合同管理
油水同层厚度折半对储量计算的影响
2012年
我国主要用容积法计算储量,在计算油水过渡段(油水同层)储量时会采用油水同层厚度折半,其饱和度值不参与全区饱和度计算的方式来权衡油水同层含油饱和度低带来的影响。但这种简化计算,对真实地质储量总数的大小是否有损失,却没有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定性研究了厚度折半对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认为,采用油水同层厚度折半来计算储量是有损失的,且损失量与油水同层厚度正相关。
龙国徽唐丽魏学斌陈园园尹玉红
关键词:地质学油水同层储量计算
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咸化湖盆碳酸盐岩类型及发育特征被引量:6
2020年
为了明确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湖相碳酸盐岩类型特征及发育规律,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取芯、显微结构特征等资料,按照碳酸盐岩成因分类法,对碳酸盐岩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发育两种成因类型碳酸盐岩储层,即生物成因和机械-化学复合成因。生物成因碳酸盐岩为藻灰/云岩类;机械-化学复合成因碳酸盐岩为颗粒灰/云岩类和泥晶灰/云岩。柴达木盆地碳酸盐岩发育颗粒滩-灰/云坪、颗粒滩(鲕粒滩)-藻丘、藻席-灰/云坪、颗粒滩-藻丘(席)-灰/云坪4种类型组合样式;灰/云坪储层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大面积分布,颗粒滩储层分布于水体较浅、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的滨浅湖亚相带中,藻丘(席)分布在滨浅湖亚相内的清水、富氧环境中。
王艳清宋光永刘占国李森明魏学斌夏志远王鹏朱超邢超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新生代碳酸盐岩
柴达木盆地腹部中央古隆起的形成演化及油气勘探意义
2023年
利用露头、钻井、地震及大量实验分析资料,从现今地层结构、沉降-沉积速率、古水体盐度、岩石组合及沉积相展布、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等方面,论证了柴达木盆地腹部一里坪坳陷与柴西坳陷之间发育大型水下古隆起,并通过构造解析和古地貌恢复,分析其演化过程,最后从油气成藏角度阐述了古隆起对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意义。研究表明:①古新世早期,受早喜马拉雅挤压造山运动影响,形成了古隆起雏形,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分隔了其东、西两侧的一里坪坳陷与柴西坳陷;始新世至渐新世,古隆起具有很好的继承性,下干柴沟组沉积时期隆起区最大面积约为3500km^(2);至中新世晚期,受柴西沉积中心向东迁移及南北向物源补给的影响,古隆起演变为宽缓斜坡。②古隆起对油气成储、成烃、成藏具有控制作用:古隆起南北两端近物源区发育规模三角洲砂体,而中心主体区远离物源,处于欠补偿咸化水体环境,发育规模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受古隆起的分隔影响,西侧柴西坳陷下干柴沟组上段—上干柴沟组已证实发育优质咸化湖相烃源岩,东侧一里坪坳陷可能发育有效烃源岩;古隆起是油气运移有利指向区,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可作为下一步有利勘探区带。
朱超刘占国王波宫清顺王艳清唐鹏程魏学斌伍坤宇唐丽张娜
关键词:古隆起油气勘探柴达木盆地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