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建子

作品数:130 被引量:960H指数:21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25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3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3篇理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49篇穴位
  • 27篇伏安特性
  • 26篇红外
  • 25篇红外辐射
  • 23篇针灸
  • 17篇红外辐射光谱
  • 17篇辐射光谱
  • 12篇心病
  • 12篇冠心病
  • 11篇光谱
  • 11篇伏安
  • 11篇病患
  • 10篇内关
  • 10篇甲状腺
  • 9篇穴位特异性
  • 9篇冠心病患者
  • 8篇中医
  • 7篇电阻
  • 7篇人体穴位
  • 7篇推拿

机构

  • 127篇上海中医药大...
  • 32篇复旦大学
  • 11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香港大学
  • 2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宝钢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作者

  • 128篇魏建子
  • 89篇沈雪勇
  • 47篇毛慧娟
  • 30篇丁光宏
  • 25篇赵玲
  • 23篇邓海平
  • 19篇周钰
  • 12篇张海蒙
  • 12篇刘胜
  • 11篇应荐
  • 11篇汪丽娜
  • 10篇刘汉平
  • 8篇王霆
  • 8篇周愉
  • 8篇黄志明
  • 7篇褚君浩
  • 6篇孙克兴
  • 6篇庞熠
  • 6篇孙平龙
  • 5篇何金森

传媒

  • 24篇上海针灸杂志
  • 8篇中华中医药学...
  • 6篇中国针灸
  • 6篇辽宁中医杂志
  • 5篇上海中医药杂...
  • 5篇中医药学刊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红外与毫米波...
  • 3篇第四届中医药...
  • 2篇按摩与导引
  • 2篇陕西中医
  • 2篇生物医学工程...
  • 2篇中国中医基础...
  • 2篇中医药管理杂...
  • 2篇中西医结合学...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全国针法灸法...
  • 1篇针刺研究
  • 1篇激光生物学报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3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9篇2008
  • 8篇2007
  • 14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穴区机械敏感性Piezo通道在针刺缓解大鼠关节炎性痛启动机制中的作用
2023年
目的:研究Piezo通道是否在针刺穴位启动机制中发挥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治疗组、钆预处理+针刺组、钌红预处理+针刺组、GsMTx4预处理+针刺组和HC-067047预处理+针刺组,每组6~8只。左侧踝关节腔内行完全弗氏佐剂注射建立佐剂关节炎(AA)模型。造模后48h针刺患侧后三里穴,仅单次治疗20 min。各预处理组于针刺前30 min穴区注射相应抑制剂。以患侧足底痛阈和旷场自主行为测试作为评价疼痛的指标。穴区组织间隙内ATP(inters.ATP)用微透析法采集并用萤光素酶法检测。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用以检测Piezo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AA大鼠表现出痛觉过敏现象,痛阈和自主行为均显著降低(P<0.01),在针刺后得到显著改善(P<0.01);与针刺治疗组比较,钌红、GsMTx4、HC-067047预处理+针刺组均可显著抑制针刺镇痛效应(P<0.01)。RT-PCR和免疫荧光染色均证实后三里穴区皮肤组织表达Piezo1和Piezo2两种亚型。针刺可上调穴区inters.ATP的峰值浓度和总量,HC-067047可显著抑制该上调作用(P<0.05)。结论:初步揭示穴区局部表达低机械阈值的Piezo通道;与高机械阈值的TRPV4通道类似,Piezo通道可被针刺激活,并参与针刺镇痛的启动机制。
李雨佳郑雅文左维敏崔凯宇沈诞魏建子汪丽娜丁光宏沈雪勇
关键词:针刺镇痛穴位胞外ATP
癌因性疲劳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癌因性疲劳(CRF)是一种与癌症本身或癌症治疗相关的常见症状,它不仅会中断患者的治疗,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目前,CRF具体的机制仍不明确,且缺乏公认的有效治疗。建立规范的相关动物模型并进一步探讨CRF的产生机制是找寻有效治疗途径的前提条件。本文综述国内外CRF的动物模型,以期找寻合适的临床前实验的造模方法,并区分不同干预效果的差异,从而为CRF动物的模型选择提供指导。
金铭谢露露毛妮沈旭波魏建子沈雪勇毛慧娟
关键词:癌症动物模型造模方法
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太冲穴红外辐射光谱比较被引量:22
2005年
应荐沈雪勇刘汉平魏建子赵玲邓海平周钰丁光宏
关键词:红外辐射光谱冠心病患者太冲穴正常人人体脏腑经络气血
内关穴红外辐射光谱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病理信息的分析(英文)被引量:9
2008年
学术背景:红外光谱技术在疾病诊断和病理分析方面具有潜在的重要应用价值,并可为治疗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内关穴红外辐射光谱中的特异性病理信息。设计:病例-对照观察。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对象:检测于2003-04/2005-04进行,其中50例冠心病患者来自龙华医院心内科门诊,男2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8.1岁;非47例冠心病正常人由广告招募,男25例,女22例;平均年龄50.6岁。受试者均自愿参加检测。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制造的高灵敏度PHE201体表红外光谱仪,对50例冠心病患者内关穴作红外辐射光谱检测,并以47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检测内关穴1.5~16μm波长范围内的红外辐射光谱,扫描间隔为0.2μm,共检测73个波长。主要观察指标:冠心病患者和正常人内关穴不同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强度。结果:在检测的73个波长中,左内关穴23个、右内关穴32个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强度,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0.001)。其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2.0~2.5μm波长处的红外辐射强度冠心病患者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0.005)。冠心病患者两侧内关穴红外辐射强度有显著差异的波长数明显多于正常人(P<0.001)。结论:①冠心病患者内关穴红外辐射光谱中存在特异性病理信息。②冠心病患者内关穴区的能量代谢和气血功能活动低下。
张海蒙邓海平魏建子赵玲周愉丁光宏
关键词:红外辐射内关
ARIMA模型和GM(1,1)模型预测全国3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被引量:43
2008年
目的分别采用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模型)和灰色模型GM(1,1)对全国法定报告的3种肠道传染病年发病率进行预测,并比较两者预测的准确性。方法采用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的月发病率建立ARIMA模型。采用1995年至2005年的年发病率建立GM(1,1)模型。采用2006年的实际年发病率验证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评价指标为相对误差。选取相对误差最小的模型预测2007年至2008年的年发病率。结果对于甲型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的年发病率,预测准确率较高的模型分别是GM(1,1)、ARIMA、GM(1,1)模型,相对误差分别为0.05%、5.47%、38.89%。对2007年甲型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预测的年发病率分别为4.59/105、30.84/105、2.53/105;对2008年预测的年发病率分别为4.03/105、29.03/105、2.34/105。结论对于某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的预测,应同时拟合几种模型,并选择其中拟合效果最好的一种模型。
金如锋邱宏周霞黄品贤王中民魏建子
关键词:肠道传染病
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者穴位伏安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与健康人大陵、神门、内关穴伏安特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仪检测56例甲亢患者与40名健康人大陵、神门、内关穴的伏安曲线,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甲亢患者左大陵穴的惯性面积显著大于健康人(P<0.01),甲亢患者右大陵穴的增、减程伏安面积均显著小于健康人(P<0.01)。甲亢患者左神门穴减程伏安面积和右神门穴的增程伏安面积显著小于健康人(P<0.01)。甲亢患者左内关穴减程伏安面积小于健康人(P<0.05)。结论:甲亢患者穴位的伏安特性较健康人发生变化,且对该疾病的反映主要体现在大陵穴。
金铭魏建子沈雪勇毛慧娟
关键词:穴位电阻伏安特性甲状腺机能亢进大陵穴神门穴内关穴
不同参数艾条温和灸红外辐射光谱特性研究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比较不同松紧度、不同存储时间、不同叶绒比艾条施灸时的红外光谱特性,为艾绒生产、存储及临床应用中的参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灵敏红外光谱检测系统,检测4种不同松紧度、5种不同存储年份(1年、2年、3年、5年、7年)、4种不同叶绒比(5:1、10:1、15:1和30:1)艾条红外光谱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不同松紧度、不同存储年份、不同叶绒比艾条燃烧时特征红外光谱均为3.75mm;不同松紧度的艾条燃烧时所产生的红外光谱强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陈和5年陈艾条温和灸的红外辐射强度显著大于1年陈和7年陈艾条(P<0.05),但3年陈和5年陈艾条、1年陈和7年陈艾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叶绒比(5:1、10:1、15:1和30:1)艾条温和灸红外光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红外物理角度看,艾绒存储年限以3~5年为佳,5:1叶绒比艾绒已可满足临床需要,无需过分追求太高的叶绒比。
王小平沈雪勇魏建子
关键词:灸法艾绒艾条灸红外光谱
乳腺癌患者穴位皮肤温度与疲劳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2年
目的观察并分析乳腺癌患者在不同疲劳程度下的穴位皮肤温度变化规律,为穴位辅助癌性相关疲劳诊断提供临床证据。方法筛选出女性乳腺癌Ⅰ~Ⅲ期患者165例,根据疲劳诊断标准和简明疲劳量表(BFI)评分将患者分为疲劳组(135例)和不疲劳组(30例)。采用高精度热电偶测温仪测量两组患者命门、气海、关元及双侧足三里穴的皮肤温度,比较并分析穴位皮肤温度与疲劳程度的关系。结果疲劳组患者命门、双侧足三里的皮肤温度明显低于不疲劳组(P<0.01),而两组患者气海和关元的皮肤温度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命门和双侧足三里皮肤温度与疲劳程度呈负相关(P<0.01);气海和关元的皮肤温度与疲劳程度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乳腺癌癌性疲劳患者命门和足三里的穴位皮肤温度明显低于不疲劳患者,且患者疲劳程度越高则上述穴位皮肤温度就越低。
谢露露金铭毛妮沈旭波魏建子沈雪勇毛慧娟
关键词:皮肤温度乳腺癌
经穴伏安特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被引量:13
2005年
本文回顾了应用自制智能型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对正常人、胃病患者、献血前后穴位伏安特性的检测 ,发现穴位低电阻现象并非普遍存在 ,而低惯性特征更具有普遍意义。研究结果提示穴位伏安特性随人体机能状态的变化而不同 ,并存在昼夜节律性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依据。认为应用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可以将穴位伏安特性检测系统转化成程序化、自动化、智能化 ,集治疗、康复。
周钰王捷生沈雪勇魏建子
关键词:伏安特性
应用穴位非线性特性研究穴位特异性的初步思路
魏建子沈雪勇
关键词:穴位特异性电阻非线性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