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魏超

作品数:17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印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北京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媒体
  • 3篇新媒体
  • 2篇音像产业
  • 2篇知识
  • 2篇资源需求
  • 2篇网络
  • 2篇互联
  • 2篇互联网
  • 1篇党史
  • 1篇电纸书
  • 1篇电子消费
  • 1篇电子阅读
  • 1篇电子阅读器
  • 1篇电子杂志
  • 1篇都市
  • 1篇新媒体时代
  • 1篇新闻
  • 1篇新闻出版
  • 1篇新闻出版业
  • 1篇信息共享

机构

  • 17篇北京印刷学院

作者

  • 17篇魏超
  • 3篇曹志平
  • 2篇畅榕
  • 2篇崔恒勇
  • 1篇孙万军
  • 1篇张骁
  • 1篇丁振
  • 1篇周怡玲

传媒

  • 7篇中国出版
  • 5篇出版广角
  • 5篇北京印刷学院...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山革命精神探析
2021年
本文认为香山革命精神内涵丰富,具体体现为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高瞻远瞩、锐意进取的精神,涤旧生新、舍我其谁的精神,兼容并包、共商共建的精神,大胆创新、敢于尝试的精神,戒骄戒躁、艰苦朴素的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
魏超崔恒勇
关键词:中共党史
微信的功能和属性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微信是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具人气的应用产品之一。微信的基础架构是基于点对点传播的即时通讯,作为即时通讯工具,在信息载体形态上,微信集合了所有形式的人类信息传播符号载体,可以实现移动智能终端的多媒体信息传递;在信息传播渠道上,微信将人际间多媒体的信息传播从传统电信网络迁移至移动互联网络。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和API接口的开放,微信越来越具有媒体平台的性质。通过微信,个人和团体组织都可以实现一对多的大众传播,在微信公共平台上实现了众多移动互联网商业创新。
魏超张骁
网络广告新形态被引量:2
2009年
目前中国高等学校的广告学专业,其研究重心和教学重点在于“广告怎么做”,而不在于“广告是什么”。
魏超
关键词:网络广告广告学专业教学重点
音像产业的基本概念及其新义辨析
2014年
音像公司与音像出版社可以哭诉盗版的猖獗,但问题不在于盗版,而在于为什么会出现盗版。终极原因就在于发生了巨变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因此,主动而自觉的转型,就是这些行业想要在数字时代和网络环境里继续活下去的必然选择。
魏超周怡玲
关键词:音像产业网络环境
2015年中国音乐产业七大看点被引量:2
2015年
2015年的中国音乐产业非常活跃,资本的力量如春潮般涌动,行业格局被大力扭转。政府出台了史上最严执法文件,必将为产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来自互联网的全面冲击,令整个产业的商业模式、产业形态、行业生态发生颠覆性变化,中国音乐产业能量已然充足,正蓄势待发。
曹志平魏超
关键词:音乐产业媒体变革
论电纸书的属性与未来被引量:1
2010年
由于汉王千元电子阅读器在暑期的"横空出世",2010年被有些人称为中国的"电纸书元年"。对于那些热衷于创造新概念的人,本文想提出并请大家讨论的是:电子阅读器或称电纸书究竟是纸?还是书?或者是别的什么?这些问题很基础,需要我们来说清楚。说清楚了其属性,也许就预见得到其未来了。
魏超曹志平
关键词:电子阅读器
电子杂志及其赢利模式被引量:5
2011年
经历了2006年所谓“电子杂志元年”的热闹与喧嚣之后,转眼又过了5年,我们需要重新审视电子杂志及电子杂志行业了。
曹志平魏超
关键词:电子杂志赢利模式
论个人IP的人格建构
2022年
随着去中心化移动网络的发展,置身网络传播节点之上的个体能量正被无限放大,普通社会成员可以借助优质内容实现资本积累,个人IP由此产生。对于个人IP来说,作品内容、形式均可复制,而传播者的人格却如本雅明口中的“灵韵”般难以捕捉,人格建构作为个人IP研究的切入点具有崭新的研究价值。本文基于人格理论和传播学的视角,分析个人IP人格建构的路径及发展阶段,认清个人IP人格建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他者凝视、前台固化及自嗨式传播的三大难点,助力个人IP的成功打造及价值拓展。
杨玉杰魏超
关键词:人格建构人格化传播
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一项针对中国都市少数民族青年的调查被引量:3
2014年
数字文化资源即文化资源中数字化的部分,包括阅读类的文字和图片以及视听类的音频和视频。本调查旨在了解都市少数民族青年的数字文化资源需求与使用状况,涉及内容、形式、渠道、服务、创造性参与、期望与建议等多个层面的问题。
畅榕孙万军魏超
关键词:少数民族青年资源需求数字文化都市文化资源
数字视听资源需求与使用行为调查——以北京地区为例
2014年
经由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中国大陆地区已经完成从模拟电视到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广播基本实现数字化,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业已启动,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等加速建设。以数字技术为引擎,配合“三网融合”与“大部制”的稳步推进,中国大陆地区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已显示出其骨干架构。
畅榕魏超崔恒勇
关键词:资源需求视听文化服务体系新闻出版业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