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俊端

作品数:15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艾滋病
  • 5篇病毒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抗病毒
  • 4篇抗病毒治疗
  • 4篇HIV/AI...
  • 4篇病毒治疗
  • 3篇暗娼
  • 3篇暗娼人群
  • 3篇HIV/AI...
  • 2篇哨点监测
  • 2篇死亡率
  • 2篇艾滋病病人
  • 2篇艾滋病患者
  • 2篇病患
  • 1篇低档
  • 1篇性行为
  • 1篇孕产
  • 1篇孕产妇
  • 1篇知信行

机构

  • 13篇贵州省疾病预...
  • 2篇复旦大学
  • 1篇贵州省人民医...
  • 1篇贵阳市疾病预...

作者

  • 13篇鲁俊端
  • 10篇袁智
  • 9篇申莉梅
  • 8篇姚永明
  • 7篇曹文杰
  • 7篇韦薇
  • 3篇郑敏
  • 3篇张晓萍
  • 3篇安竹
  • 3篇陈洋
  • 3篇刘跃辉
  • 2篇李志坚
  • 2篇黄璐
  • 2篇李豫
  • 2篇何纳
  • 1篇安邦权
  • 1篇李进岚
  • 1篇袁飞
  • 1篇孙显光
  • 1篇杨蕊

传媒

  • 3篇贵州医药
  • 3篇中国艾滋病性...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慢性病学杂志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 1篇2010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省5个县暗娼人群艾滋病、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斩
2015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暗娼人群艾滋病和梅毒流行形势,为防治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了贵州省5个县(区)做为研究现场,抽样方法为方便抽样,利用国家暗娼人群哨点监测调查问卷,对娱乐场所内的暗娼进行间卷调查并采集血样检测。结果:共招募暗娼571人,其中26.9%为少数民族,71.3%为初中文化程度,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为53.9%;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0.7%(4/571),梅毒抗体检测阳性检出率为3.0%(16/527)。结论:贵州省暗娼人群艾滋病和梅毒感染总体处于低流行水平,由于暗娼无保护性服务发生较多,故性病艾滋病在该人群有进一步流行风险,建议加强为活跃在县区级城市的暗娼提供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服务。
陈洋马青鲁俊端刘跃辉孙显光申莉梅
关键词:艾滋病暗娼梅毒
贵州省1995-2018年HIV/AIDS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了解1995-2018年贵州省HIV/AIDS生存时间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1995-2018年贵州省报告的所有现住址为贵州省的HIV/AIDS报告卡。进行统计分析,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时间、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对象HIV/AIDS 53232例,死亡率为8.53/100人年(14210/166679.18);生存时间中位数为10.20(95%CI:9.91~10.48)年,第1、5、10、20年的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0.85、0.68、0.51、0.36、0.1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男性(与女性相比,aHR=0.757,95%CI:0.727~0.788)、未接受过抗病毒治疗(与接受过抗病毒治疗相比,aHR=0.173,95%CI:0.165~0.181)、首次CD4+T淋巴细胞(CD4)<200个/μl(与首次CD4≥200个/μl者相比,aHR=0.410,95%CI:0.387~0.435)、≥45岁(与<45岁者相比,aHR=1.506,95%CI:1.193~1.901)、文盲(与高中及以上学历者相比,aHR=0.904,95%CI:0.832~0.982)、未婚(与离异或丧偶者相比,aHR=0.896,95%CI:0.848~0.946)、异性性传播(与同性性传播者相比,aHR=0.555,95%CI:0.487~0.632)、苗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相比,aHR=1.185,95%CI:1.114~1.262)、农民/民工(与家政/待业者相比,aHR=0.874,95%CI:0.834~0.916)均是影响病例生存时间的因素。结论贵州省HIV/AIDS死亡率较高,近年来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男性、≥45岁、文化程度较低、少数民族、首次CD4检测<200个/μl等是影响HIV/AIDS生存时间的因素。应该针对具有这些特征的病例加强治疗和随访管理,以提高其生存质量。
曹文杰姚永明韦薇林锋鲁俊端袁智
关键词:死亡率影响因素
贵州省中英防治艾滋病项目对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评价中英项目地区项目执行后,对当地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影响。方法通过网络直报中数据,结合季度报表、项目总结报告、督导评估报告,分析历年来主要核心指标完成情况,以此来反映项目的完成情况。利用历年来的哨点监测资料,分析项目启动后目标人群行为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干预效果的有效性。结果项目13项过程指标完成9项,5项结果影响指标完成3项。项目地区暗娼人群HIV感染率从2007年的0.27%降至2009年的0.12%,梅毒阳性率从2007年的4.6%降至2009年的0%。注射吸毒人群HIV感染率从2007年的2.38%降至2009年的0.47%,梅毒阳性率从2007年的3.24%降至2009年的1.27%。结论项目地区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内容,基本完成了项目各项指标,通过项目执行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力推动了政策倡导,建立和完善了多部门合作机制,提高了各级机构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能力,在当地全面开展了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
袁智郑敏鲁俊端申莉梅姚永明
贵州省接受抗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生存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的生存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6年接受抗病毒治疗的AIDS患者的生存时间,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概率,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分析15921例AIDS患者,开始治疗时的平均年龄为(42.13±14.40)岁,已婚/同居者占58.61%。治疗后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P25~P75):15.96(6.00~33.00)]月。9.77%随访病例发生死亡,其中59.29%的死亡发生在开始治疗的12个月内;第1、5、10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3.00%,82.00%和74.00%。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58倍(95%CI:0.49~0.68);随着年龄增高,患者死亡风险亦增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患者死亡风险越低;治疗前无疾病症状体征的患者死亡风险是有症状体征的0.70倍(95%CI:0.60~0.81)。结论贵州省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情况整体较好,应高度关注死亡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建议在扩增治疗患者的同时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陈洋申莉梅李豫李进岚黄璐安竹李志坚鲁俊端张晓萍刘跃辉安邦权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
贵州省2012-2014年男男性行为人群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分析男男性行为人群(MSM)哨点监测结果,了解人群特征和艾滋病病毒感染影响因素,探索干预工作模式。方法采用2012-2014年MSM人群哨点监测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艾滋病感染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近三年共招募1 426名合格调查对象。样本来源主要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和网络招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检出率为21.57%,梅毒阳性检出率为6.11%,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HCV)阳性检出率为0.84%。多因素分析提示婚姻状况、近6个月商业性行为、最近一年是否患梅毒感染、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是MSM感染HIV的影响因素,其中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MSM人群中采用抗病毒治疗、定期检测、性病诊治、安全套使用等联合干预策略为目前有效干预模式。
郑敏鲁俊端袁智申莉梅袁飞马云丽冉景林
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行为人群
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7
2019年
目的了解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简称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择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的全部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共33 611例,新报告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分别为35.46%、34.49%、38.35%、39.74%和38.80%;来源于医疗机构的晚发现病例构成比逐年上升(χ~2=64.603,P<0.001);分析不同样本来源病例的晚发现比例,发现医疗机构检测新报告病例的晚发现比例高于通过检测咨询、阳性者配偶或性伴检测报告的病例(χ~2=276.033,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传播途径、职业、民族及样本来源是影响新报告病例发现晚的主要因素(均有P<0.05)。结论 2014-2018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呈缓慢上升趋势。一方面应继续加强全人群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HIV主动检测意识,另一方面,应继续在全省推进扩大检测,提高病例的早发现能力。
曹文杰袁智姚永明熊兵韦薇林锋鲁俊端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2017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了解2017年贵州省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按照报告地下载2017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贵州省新报告的全部HIV/AID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7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人共7843例,平均年龄(48.27±16.85)岁,其中男性占70.3%;本省户籍占95.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4.0%;汉族占70.0%;农民与农民工占64.7%;异性性传播占90.6%;医疗机构检测发现占71.5%。病例的晚发现比例为39.7%(3117/78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女性、<25岁年龄组、外省户籍、已婚有配偶、服务业人员、检测咨询及羁押人员检测来源病例晚发现比例较低。结论2017年贵州省晚发现比例较高。继续加强全人群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提高人群的HIV主动检测意识;积极推动医疗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艾滋病主动检测咨询工作,提升病例的尽早发现水平对贵州省降低艾滋病的晚发现比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曹文杰袁智韦薇鲁俊端姚永明何纳
关键词:艾滋病影响因素
贵州省2014年暗娼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暗娼是艾滋病高危人群之一,也是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重要桥梁人群[1]。目前经异性传播已成为贵州省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为了解我省暗娼人群的高危行为特征以及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为今后采取针对性的防治策略提供建议,对2014年贵州省9个市州的14个艾滋病监测哨点数据进行了分析,报告如下。
袁智曹文杰姚永明鲁俊端韦薇申莉梅
关键词:暗娼艾滋病哨点监测
贵州某县中低档暗娼人群艾滋病知信行及感染状况调查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了解贵州某县暗娼人群艾滋病相关知信行及感染情况,为开展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7年8月间对中低档场所中从事商业性性交易的女性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并检测HIV抗体。结果共调查暗娼132人(中、低档分别为32人、100人);中档暗娼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高于低档暗娼,分别为81.3%和61.0%;最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中档暗娼要高于低档暗娼,分别为68.8%、38.0%;HIV阳性检测率为4.5%,中档暗娼无阳性病例检出,全部在低档暗娼中发现。结论低档场所暗娼干预是今后工作重点,应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服务,提高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对阳性暗娼要加强管理,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袁智曹文杰姚永明张晓萍鲁俊端韦薇申莉梅
关键词:艾滋病知信行
贵州省艾滋病病人退出抗病毒治疗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了解贵州省艾滋病患者退出抗病毒治疗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贵州省2005-2015年入组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退出治疗的情况,运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3 632例患者中,开始治疗时的年龄18.00~90.25岁(41.79±14.19)岁,已婚或同居者占58.38%(7 958/13 632),退出治疗比例为23.12%(3 152/13 632),治疗患者的随访时间中位数M=20.00[四分位数间距(IQR):10.00~37.00]个月,治疗6个月、1年、5年的退出累计发生率分别为0.13%,0.18%,0.35%。COX比例风险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退出治疗的风险是男性的0.84倍[95%可信区间(CI):0.77~0.92];随着年龄增高退出治疗、死亡、停药的风险亦增高,其中≥60岁组退出治疗、死亡、停药的风险,分别是<30岁组的2.18倍(95%CI:1.89~2.53)、3.06倍(95%CI:2.45~3.83)、1.84倍(95%CI:1.40~2.43)。注射吸毒是退出治疗的危险因素,注射吸毒者退出治疗、死亡的风险,分别是输血或单采供血者的4.13倍(95%CI:2.05~8.31)和3.90倍(95%CI:1.74~8.79)。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高,患者退出治疗和死亡的风险越低,但停药的风险越高。其中基线CD4+T淋巴细胞≥400个/mm3组退出治疗、死亡、停药的风险分别是<100个/mm3组的0.67倍(95%CI:0.57~0.78)、0.22倍(95%CI:0.16~0.30)、2.17倍(95%CI:1.56~3.03)。2012-2015年启动治疗的患者退出治疗、停药的风险,分别是2005-2011年者的1.74倍(95%CI:1.56~1.95)和2.56倍(95%CI:1.95~3.36)。结论建议重点加强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依从性教育,在扩大治疗人数的同时注重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优化用药方案,加强家庭和社会支持,以防止退出治疗。
陈洋申莉梅李豫黄璐安竹李志坚鲁俊端张晓萍刘跃辉
关键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