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华琼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通气
  • 2篇护理
  • 2篇机械通气
  • 2篇拔管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疏导
  • 1篇生活质量
  • 1篇气囊
  • 1篇气囊管理
  • 1篇无缝隙护理
  • 1篇相关性肺炎
  • 1篇疗效
  • 1篇临床疗效
  • 1篇咳痰
  • 1篇口腔
  • 1篇口腔护理
  • 1篇呼吸机
  • 1篇呼吸机相关
  • 1篇呼吸机相关性
  • 1篇呼吸机相关性...

机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黄华琼
  • 3篇吴娇华
  • 2篇梁金清
  • 1篇钟娟
  • 1篇黄春会
  • 1篇黄珍贤
  • 1篇黄春艳

传媒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蛇志
  • 1篇内科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机械通气拔管患者自主咳痰能力恢复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拔管患者恢复自主咳痰能力的效果。方法将75例拔管后咳痰无力或无效咳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进行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咳痰能力、首次排痰时间、排痰量及痰鸣音情况、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再次插管率及初次拔管后住院天数等。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患者在很短时间内恢复自主咳痰能力,首次排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呼吸音改善,肺部感染好转,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再次插管率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初次拔管后住院天数明显多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有助于初次拔管患者恢复自主咳痰能力,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CO2潴留,防止分泌物坠积所致肺不张和肺炎,有效降低再次插管率,促进肺功能的恢复。
吴娇华梁金清黄华琼
关键词:拔管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机械通气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治疗后间断撤机期间的65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进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对照组30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间完全撤机后第1天和第3天主要生理指标、呼吸功能,采用Barrel指数记分法评估患者体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平均撤机时间为(24.0±8.9)h,撤机成功率为7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6.7)h及5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73,6.92;P〈0.05)。两组患者完全撤机后第1天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对照组ADL评分为(25.5±2.5)分,观察组为(55.0±5.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t=2.85,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能力良好率为30.0%,观察组为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P〈0.05)。结论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功能锻炼有助于缩短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时间,不同程度地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生活质量。
吴娇华梁金清黄华琼
关键词:生活质量机械通气撤机时间肺功能
气囊管理联合个体化口腔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气囊管理联合个体化口腔护理对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住我科符合入选标准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97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A组34例,观察B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擦拭法行口腔护理;观察A组根据病人的口腔情况选择适宜的口腔护理液及个体化的口腔护理方法;观察B组在观察A组的基础上,在进行口腔护理之前,将患者头颈部处于舒展体位,用气囊压力表监测气囊压力,将气囊压力调整至30-35cmH2O,待口腔护理结束后调整压力为25-30cmH2O。结果对照组与观察A、B组患者的口腔清洁率和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对照组比较,VAP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与观察B组的口腔清洁率、口腔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AP指标观察B组优于观察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实施个体化口腔护理前将气囊压力调高,待口腔护理结束后调整至正常范围,可减少口腔护理过程中冲洗液、口鼻腔内分泌物及气囊上滞留物的反流、误吸,降低VAP的发生率。
黄珍贤钟娟黄华琼黄春艳屈敬婷黄春会
关键词:气囊管理口腔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急诊EICU患者72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无缝隙护理对急诊EICU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医院急诊EICU病房收治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观察其临床效果,APECHAⅡ评分。结果观察组APECHAⅡ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8%,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EICU患者实施无缝隙护理可得到较好临床效果,能够使患者治愈率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减少死亡患者人数,并且能够使患者护理满意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上应用。
黄华琼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
心理疏导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拔管后患者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联合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拔管后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68例拔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5例在拔管患者初期进行心理疏导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照组33例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比较两组病例72h内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拔管失败及再次插管率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拔管后很快适应拔管不适,呼吸平稳、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初次拔管成功率和再次插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疏导和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拔管后患者不仅能增强呼吸肌能力,促进CO2排出,也能降低再次插管率,促进疾病的康复。
吴娇华黄华琼
关键词:心理疏导拔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