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富

作品数:100 被引量:307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60篇水稻
  • 37篇稻瘟
  • 37篇稻瘟病
  • 37篇瘟病
  • 25篇杂交
  • 20篇抗性
  • 18篇抗稻瘟病
  • 17篇杂交稻
  • 15篇粒黑粉病
  • 15篇黑粉病
  • 14篇稻粒
  • 14篇杂交水稻
  • 13篇稻粒黑粉病
  • 13篇病菌
  • 12篇基因
  • 11篇害虫
  • 10篇粟穗螟
  • 10篇高粱
  • 8篇稻瘟病抗性
  • 8篇性状

机构

  • 71篇四川省农业科...
  • 37篇四川农业大学
  • 6篇泸州老窖股份...
  • 4篇西南农业大学
  • 4篇宜宾市农业科...
  • 4篇四川省植保站
  • 3篇绵阳市农业科...
  • 2篇四川省绿丹种...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遂宁市船山区...
  • 1篇合江县农业局
  • 1篇泸州市植物保...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00篇黄富
  • 42篇程开禄
  • 38篇潘学贤
  • 23篇刘兴义
  • 22篇汪远宏
  • 19篇谢戎
  • 14篇刘成元
  • 12篇张长伟
  • 10篇王志明
  • 9篇王文明
  • 7篇叶华智
  • 7篇吴丽君
  • 6篇杨溢
  • 6篇沈才萍
  • 6篇罗庆明
  • 6篇樊林
  • 6篇李耘
  • 6篇沈才洪
  • 5篇张晋
  • 5篇袁光和

传媒

  • 15篇西南农业学报
  • 14篇西南农业大学...
  • 7篇植物病理学报
  • 6篇云南农业大学...
  • 4篇四川农业科技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酿酒
  • 3篇昆虫知识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酿酒科技
  • 2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学报
  • 2篇杂交水稻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中国植物保护...
  • 2篇中国昆虫学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5
  • 5篇2024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4篇2001
  • 7篇2000
1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早恢402体细胞无性系及其杂种F_1谷粒性状的变异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本文比较了早恢402的体细胞无性系与供体亲本、体细胞无性系杂种F1与供体亲本杂种F1在8个谷粒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体细胞无性系除千粒重及谷粒厚2性状显著小于亲本外,其余性状与亲本差异不显著;体细胞无性系杂种F1的长/厚比显著大于亲本杂种F1,而谷粒厚则相反。聚类分析将53个体细胞无性系及相应的杂种F1分别聚为4类,R3及R1F2各类别间8个谷粒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R3与R1F2谷粒性状间的相关性表现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谢戎黄富李耘吴丽君刘成元
关键词:水稻早熟恢复系体细胞无性系谷粒性状
高梁炭疽病的严重度和品种抗性分级标准被引量:10
1998年
比较了不同品种在乳熟期的各叶位炭疽病发生程度和不同抗炭疽病性分级方法的准确度,并进行了高感对照筛选.结果制定了以株为基本取样单位的炭疽病分级标准,确定了以矮子高梁为高感对照的品种抗炭疽病性分级标准.
张长伟潘学贤汪远宏程开禄黄富曾富言
关键词:炭疽病严重度抗性
四川省杂交稻主栽品种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本文对包括131个杂交稻品种在内的134个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接种了21个对已知抗稻瘟基因具鉴别力稻瘟病菌株,根据比较各品种和含已知抗瘟单基因系对鉴别菌株的抗谱对各主栽品种进行了抗稻瘟病基因型推导。结果表明,134个参试品种中,仅红优44和泸优1号对全部21个鉴别菌株的抗感反应完全一致;通过DPS统计软件对各品种的抗谱进行聚类分析,在相似距离为0.8时可将这些品种的抗性基因型划分为7个类群;应用基因型推导软件分析,推导出D香287可能携带Pi-km、Pi-zt和Pi-7等3个抗性基因,Q优2号则可能携带Pi-k、Pi-I、Pi-t和Pi-19等4个抗性基因,其余品种则均可能携带未知抗病基因。各品种在病圃中的最高叶瘟级别和平均颈瘟率与其对21个鉴别菌株的抗病频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
张雪梅冯慧白玉连向芮琪黄富彭云良
关键词:稻瘟病杂交水稻
高粱穗部害虫药剂防治试验被引量:1
1989年
高粱是我省酿酒的主要原料。随着四川名优酒业的蓬勃发展,高粱生产日益受到重视。穗部害虫的危害是影响高粱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我们1985~1987年调查,主要种类是粟穗螟,其次为(?)蛀螟、高粱花翅小卷蛾、棉褐带卷蛾、柑桔长卷蛾、柑桔黄卷蛾、玉米螟和棉铃虫等。现将我们三年药剂防治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程开禄潘学贤汪远宏黄富刘兴义
关键词:高粱穗部害虫药剂防治
主要农作物抗病性评价及病原菌研究
姚革卢代华曾华兰张敏刘波微黄富彭云良刘勇
该项目与作物育种紧密相关,培育出的抗病优良品种直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经该项目评价及推广的水稻、小麦、玉米、油菜、棉花、马铃薯等10种主要农作物对有效控制水稻稻瘟病、小麦条锈病、玉米大小斑病、油菜菌核病、棉花枯黄萎病、马铃...
关键词:
关键词:抗病品种农作物抗病性评价病原菌病虫害预测预报
四川省主要水稻品种抗稻瘟病性评价及病菌生理小种监测
对四川省30个主要杂交稻品种抗稻瘟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叶瘟45级、颈瘟15级,表现抗和中抗的品种有优448,菲优多1,冈优多1,汕优多1和冈优615等18个。对来自四川省主栽品种冈优22、汕优多1等品种上的稻瘟病菌175个...
黄富程开禄潘学贤刘牛罗林明
关键词:水稻品种稻瘟病抗病性生理小种
稻瘟病抗源筛选和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应用被引量:16
1997年
1979年以来对45259份材料的抗性鉴定表明,国际稻品种中抗性材料最多,抗谱范围广、是抗源材料的主要来源。抗谱在90%以上的抗源有66份。利用抗源育成推广种5个。在省内外推广1千万公顷。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菌种群变异与水稻品种抗性变异密切相关。一个地区品种抗性丧失,是由病菌优势种群及潜在致病小种的分布和出现频率所决定。潜在致病小种随品种种植面积比率的扩大而增殖,最后成为优势小种。品种自身分离菌回接致病率逐渐增长,品种抗性就逐渐下降。
彭国亮罗庆明冯代贵黄富
关键词:稻瘟病抗源生理小种
粟穗螟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被引量:4
1989年
在四川,栗穗螟Mampava bipuntella Ragonot的寄主为高粱和玉米。年发生1~3代。以幼虫随寄主收获转移到房屋墙壁和用具缝穴内越冬。成虫主要选择抽穗至灌浆期高粱穗、抽雄散粉期玉米雄花产卵。雌虫平均产卵量50粒左右。初孵幼虫可取食扬花至蜡熟期的高粱,食量因生育期不同为18~27粒。第一代部分幼虫和第二代大部分幼虫滞育。温、湿度对成虫期和幼虫初孵期影响较大,高温低温成虫生活力衰退,初孵幼虫死亡率增加。寄主植物种类和生育期对幼虫发育速度、存活率、滞育率、蛹重和成虫生殖力有明显影响;寄主适宜成虫产卵生育期与成虫发生期遇合的时间长短是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素。
潘学贤程开禄汪远宏黄富刘兴义王志明
关键词:高粱害虫生物学生态学
72份广东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瘟性及农艺性状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在四川生态条件下对72份来自广东的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稻瘟病性和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多数广东水稻种质在四川生育期属中籼中、迟熟类型,株高相对较低,分蘖较强,穗子中等偏小,结实率、千粒重及单株产量较低。通过农艺性状表型聚类可将72份广东水稻种质分为3大类,Ⅰ类20份,属中等穗型,平均结实率83.3%;Ⅱ类21份,属大穗型,平均穗着粒180粒左右;Ⅲ类31份,其生育期较短,植株较矮,穗子较小。稻瘟病抗性鉴定表明,颈瘟1~3级的抗病品种52个,占72.2%,其中丰丝占1号等6个品种叶瘟1~2级,颈瘟1级,高抗稻瘟病。对广东水稻种质在四川利用的策略进行了讨论。
郑艳谢戎刘成元汤昌兴李永洪赵世麒彭富玲张雪梅黄富
关键词:水稻种质资源抗瘟性农艺性状
水稻体细胞无性系粒形指标因子分析被引量:3
2002年
以水稻早熟恢复系 40 2的 5 3个体细胞无性系为材料 ,研究其 5个谷粒与 5个米粒形状指标的变异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表现。结果表明 ,来自同一基因型的 5 3个体细胞无性系的 1 0个粒形指标发生了显著变异 ,相关分析表明 ,谷粒长、谷粒厚、谷粒长 宽比分别与米粒长、米粒长 宽比呈显著正相关 ,而谷粒厚与米粒宽为显著负相关 ,谷粒宽、谷粒长 厚比与米粒性状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因子分析表明 ,1 0个粒形指标可分为受 4个主因子控制的性状群 ,即米粒形状因子、谷粒形状因子、籽粒厚度因子和谷粒宽因子 ,前 2个主因子的累积贡献率为66.82 % ,粒长是在这两个主因子中起关键作用的核心性状。
谢戎何光华黄富李耘吴丽君李永洪
关键词:水稻早熟恢复系体细胞无性系粒形性状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