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误诊
  • 3篇源性
  • 3篇综合征
  • 2篇特发性
  • 2篇重叠综合征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
  • 2篇肺栓塞
  • 2篇肺炎
  • 2篇复习
  • 2篇病理
  • 1篇低氧
  • 1篇低氧血
  • 1篇低氧血症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压
  • 1篇心动图
  • 1篇心脏
  • 1篇胸部
  • 1篇胸部CT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11篇韩锋锋
  • 11篇黄雁西
  • 11篇郭雪君
  • 6篇管雯斌
  • 4篇李惠民
  • 4篇孙依萍
  • 4篇王妍敏
  • 3篇孙晋渊
  • 3篇杨天芸
  • 2篇皮卫峰
  • 2篇宋琳
  • 2篇戈霞晖
  • 2篇郏琴
  • 1篇张悦
  • 1篇揭志军
  • 1篇蔡蓉
  • 1篇叶文婧
  • 1篇罗勇
  • 1篇刘传绪

传媒

  • 4篇临床误诊误治
  • 3篇国际呼吸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叠综合征患者BiPAP治疗前后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分析
2006年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S)患者经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前后夜间缺氧和睡眠结构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呼吸科25例 OS 患者、19例单纯鼾症患者进行全夜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并对 OS 患者行 BiPAP 治疗2个月后复查 PSG,对各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OS 组治疗前的 FEV1%、FEV1/FVC、SaO_2 A、SaO_2 L、SE、REM 和 S_3+4较单纯鼾症患者显著降低(P<0.01),SLT90%、TL、TA、Al 和 S1+2较单纯鼾症患者显著升高(P<0.01),TST 较单纯鼾症患者降低(P<0.05)。OS 患者经 BiPAP 治疗后,AHI、FEV1%、FEV1/FVC、SaO_2A、SaO_2 L、SLT90%、TL、TA、Al、SE、REM、S1+2和 S3+4均有显著改善(P<0.01),TST 改善(P<0.05)。结论 OS 患者存在严重夜间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BiPAP 是治疗 OS 的有效方法。
韩锋锋黄雁西郭雪君
关键词:重叠综合征夜间低氧血症睡眠结构
肺炎性假瘤14例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瘤(pulmonary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PIP)的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2012年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4例PIP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组无明显症状3例,体检时发现肺内占位性病变;咳嗽、咳痰9例;痰中带血及咯血4例;发热3例;胸闷、胸痛各1例;查体肺内可闻及湿性啰音1例,余均无明显肺部体征。14例就诊初期均误诊,误诊率100%。1例因胸部CT表现为厚壁空洞初诊误诊为肺脓肿,余13例均误诊为肺癌。平均误诊时间2周。14例均行手术治疗,皆经病理检查确诊为PIP。结论临床上PIP应与肺癌相鉴别,并需综合分析临床资料进行判断,确诊主要依靠手术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
皮卫峰韩锋锋黄雁西王妍敏管雯斌郭雪君
关键词:肉芽肿误诊肺肿瘤
先天性支气管闭锁误诊为肺内型支气管囊肿一例并文献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ongenital bronchial atresia,CBA)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原则,以提高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CBA误诊为肺内型支气管囊肿1例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因反复肺部感染就诊,曾误诊为支气管囊肿伴感染,经胸部CT扫描确诊为CBA。患者拒绝手术,目前随访观察中,病情稳定。结论 CBA多无明显症状,需完善相关检查排除肺内型支气管囊肿、支气管肿瘤等引起支气管阻塞性疾病可能,以提高临床确诊率。
黄雁西宋琳韩锋锋叶文婧李惠民郭雪君
关键词:误诊支气管源性囊肿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探讨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分析5例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肺活检的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OP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吸气末肺部爆裂音。肺活检病理检查显示肺泡管、肺泡腔内见肉芽组织栓。胸部CT表现为含支气管充气征的实变阴影,伴或不伴磨玻璃影。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显著疗效。结论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特点可提示COP临床诊断,肺活检是诊断COP有效的检查方法。
黄雁西韩锋锋杨天芸李惠民管雯斌郭雪君
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心脏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对于评估肺栓塞预后的作用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 探讨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对于评估肺栓塞预后的作用.方法 对66例肺动脉栓塞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2008年欧洲心脏病协会颁布的急性肺栓塞诊治指南对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根据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对于存在三尖瓣反流的患者估测肺动脉收缩压,>40 mm Hg为肺动脉高压组,≤40 mm Hg为肺动脉压正常组.比较两组间临床指标和危险分层的差异.结果 肺动脉收缩压与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度分层关系密切(P<0.05),肺动脉高压组的氨基端前脑钠肽值较肺动脉压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但其肌钙蛋白T值与肺动脉压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普勒超声估测肺动脉压力对于肺栓塞预后有一定的评估意义.
王妍敏郭雪君韩锋锋孙依萍杨天芸张悦郏琴黄雁西皮卫峰
关键词:肺栓塞超声心动图肺动脉压
肺栓塞患者发热情况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肺栓塞患者中伴发热症状的比例,鉴别肺栓塞患者发热的原因。方法:选取肺栓塞住院患者80例,对其主诉、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表格化登记,随后进行统一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栓塞患者中52.5%伴有发热,其中肺栓塞本身引起的发热为17例。11例溶栓治疗的患者中10例在溶栓后出现发热。结论:发热是肺栓塞常见的伴随症状,引起肺栓塞患者发热的原因多样,需仔细鉴别以免误诊。
王妍敏郭雪君韩锋锋孙依萍罗勇杨天芸黄雁西揭志军姚迪郏琴蔡蓉
关键词:肺栓塞发热
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探讨重叠综合征(OS)患者经双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5例OS患者、2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全夜多导睡眠仪(PSG)检查,并对OS患者行BiPAP治疗2个月后复查PSG,对各组数据作统计学分析。结果:OS组治疗前的觉醒时平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A)、SaO2的低谷值(SaO2L)、快动眼睡眠(REM)和深睡眠(S3+4)较COPD组显著降低(P<0.01),SaO2低于90%的持续时间占睡眠时间的百分比(SLT90%)、最长睡眠呼吸暂停时间(TL)、平均睡眠呼吸暂停时间(TA)、觉醒指数(AI)和浅睡眠(S1+2)较COPD组显著升高(P<0.01),1秒钟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睡眠效率(SE)较COPD组降低(P<0.05)。OS患者经BiPAP治疗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FEV1%、1秒钟用力呼气量/快速肺活量(FEV1/FVC)、SaO2A、SaO2L、SLT90%、TL、TA、AI、SE、REM、S1+2和S3+4均有显著改善(P<0.01),全夜睡眠时间改善(P<0.05)。结论:OS患者存在严重夜间低氧血症和睡眠结构紊乱,BiPAP是治疗OS的有效方法。
韩锋锋王妍敏黄雁西郭雪君
关键词: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吸入异氰酸酯致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 alveolitis,EAA)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思路。方法回顾分析1例吸入异氰酸酯所致EAA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表现为反复咳嗽、发热及活动后气促。外院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示双肺弥漫性间质病变,诊断为间质性肺炎,予相应治疗病情无好转。入我科后追问病史,发现有异氰酸酯吸入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分类淋巴细胞增多。转胸外科行右下肺楔形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EAA。予甲泼尼龙治疗14个月,临床症状及胸部HRCT表现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胸部HRCT检查对EA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肺活组织病理检查是其确诊手段。随着工业发展,临床医师应警惕吸入异氰酸酯等小分子化合物所致EAA。
孙晋渊韩锋锋黄雁西管雯斌李惠民郭雪君
关键词:误诊
7例肺隐球菌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对7例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coccosis,PC)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对PC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例PC患者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PC多发生在免疫健全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咳痰、胸痛等轻微呼吸道症状,免疫正常宿主胸部CT以结节肿块型多见,病理多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结论免疫正常宿主的PC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结节肿块型,病理主要表现为肉芽肿性炎症。
戈霞晖韩锋锋黄雁西孙依萍孙晋渊管雯斌郭雪君
关键词:肺隐球菌病胸部CT病理
36例局灶性磨玻璃影结节MSCT征象分析
2014年
目的 对36例局灶性磨玻璃影(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患者各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便提高对fGGO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36例fGGO患者,根据病理分为良性病灶、癌前病灶和恶性病灶,对比各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病理检查结果间差异.结果 36例fGGO中,混合性磨玻璃影23例,单纯性磨玻璃影13例;恶性15例,癌前病变12例,良性9例.各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各组病灶直径及磨玻璃比例,恶性病灶组直径最大,其次是良性病灶,癌前病灶组直径最小;但磨玻璃比例在恶性组最低,癌前病变组最高,良性组介于两者之间.病灶直径及磨玻璃比例三组间均有显著性的差异.恶性磨玻璃影多呈类圆形,实性成分边界及磨玻璃边界多清晰,磨玻璃和实性成分多有分叶、毛刺征;癌前病变病灶多呈类圆形,边界清晰;良性病灶形态多不规则,可有长毛刺,磨玻璃影边界多模糊.结论 持续存在半年以上的fGGO病灶直径越大、实性成分越多,其恶性疾病可能性越大.
戈霞晖韩锋锋孙依萍黄雁西孙晋渊李惠民管雯斌郭雪君
关键词:肺结节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