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平
- 作品数:75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 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古小琴篇被引量:1
- 2019年
- 古小琴,女,国家二级演员,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四川省川剧院演员。四川省第八届人大代表。11岁考入四川省川剧学校,主攻“青衣旦”。艺术素质好,嗓音甜美,善于用唱腔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扮相俊美,妩媚多姿,身段流畅,表演细腻、准确。戏路较宽,基本功扎实,极富青春活力。以其独特的表演特色和塑造的各式生动人物受到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和喜爱。
- 万平叶俊莉郭奥
- 关键词:川剧艺术人生
- 川剧中的水浒戏论略
- 2013年
- 川剧中的传统水浒戏在丰富水浒戏的题材和内容的同时也极大拓展了川剧本身的表现内涵。本文主要探讨川剧中的传统水浒戏相对于元明清水浒戏在题材、结构、内容等方面的开拓和翻新,论述了川剧水浒戏曲词的川化特点和表现力,说明水浒故事之所以具有久恒的魅力,川剧功不可没。
- 严铭万平
- 关键词:川剧水浒戏
- 川剧艺术家口述史(梅花奖得主卷)之肖德美篇
- 2018年
- 肖德美,男,1965年2月9日生,四川巴中人。国家一级演员、二级教授,第十三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四川省青年艺术团团长、四川省川剧理论研究会副会长。1979年进入巴中川剧团,1987年到四川省川剧学校进修三年,1990年毕业留校任教。师从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工小生。戏路广,基本功好,传承性强,扮相俊美,表演创新,嗓音清亮,可塑性强。在表演、教学、科研方面均有突出成就。
- 万平冯乃光
- 关键词:川剧艺术人生
-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许金门篇
- 2017年
- 许金门,绵阳市川剧团艺委会主任,著名演员、编导。十岁学戏,师从生角名家周孝平,专攻川剧红生。在多部三国戏中扮演的关羽形象深入人心。其演出唱腔洪亮,形神兼备。1955年开始从事编导工作,编导了《黄继光》《焦裕禄》等一系列现代戏。从绵阳市川剧团退休后,继续从事编导、演出工作,积极组织成立梨园会馆,进行川剧演出。
- 李轼华冯乃光万平
- 关键词:川剧艺术人生
- 论梁启超的历史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梁启超既是一个政治活动家,又是一位贯古通今的文化巨人。在退出政坛以后,他将全副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尤其是历史研究之中,对哲学、政治、经济、社会学、伦理、文学、宗教、文献学等各方面均有所造诣。在历史研究方面,他追源溯流,评说诸子百家,纵论清代学术及历史研究方法,厚积薄发,由博反约,触类旁通,见解精妙,不拘旧说,不守成见,博学多思,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 万平谢加明
- 关键词:历史研究研究方法学术思想
-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之余开元篇
- 2015年
- 余开元,男,川剧小生,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项目传承人。师承表演艺术家、泸州河川剧艺术的代表人物韩成之和表演艺术家袁玉堃,专攻文武小生。亦为著名川剧艺术教育家。
- 万平刘咏涛
- 关键词:川剧艺术家
-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续)之肖熙凤篇
- 2016年
- 肖熙凤,国家二级演员,四川剧协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专工奴旦、花旦,兼擅闺门旦、摇旦。代表性剧目《柜中缘》曾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戏路较广,喜、悲剧演得好;表演细腻、自然,形象鲜明,风采动人。"导演过《花田写扇》等剧;发表作品多篇。
- 严铭万平包诗绮
- 关键词:川剧艺术人生
- 高校教学督导模式之院校两级督导方式探索——以成都大学教学督导模式为例被引量:10
- 2015年
- 教学质量是高校生存的生命基础,也是关系到一个大学成长的命脉。如何保障大学教学质量,提质升位,成为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在此环境下,各高校不断推出保障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而"督导"制度应运而生。但在目前,许多高校对督导工作应如何开展,是否需要存在学校与学院两级督导,二者之间应如何运行等处于摸索阶段。以成都大学为例,现有校级督导和院级督导两支队伍,二者在人员构成、工作职责、督导范围等方面既有区别又相关联,形成了"督导并重"的院校两级互补工作模式。
- 殷晓燕万平
-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督导
-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之晓艇篇被引量:1
- 2011年
- 川剧是我国西南地区影响最大、艺术积累最为丰富的地方剧种。川剧在三百年来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艺术家和优秀的剧目。新中国的建立,使川剧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艺术人才培养、剧目舞台演出方式、剧团体制及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创造了川剧发展史上的新高峰。然而长期以来,研究者虽然对一些老的川剧表演艺术家的表演艺术经验作了一些总结,但对川剧表演艺术家们艺术人生的总结却不够重视或者关注不够。许多川剧老艺术家的"看家法宝"、演出经验与人生体验没有来得及总结,便匆匆离开了我们。如川剧表演老艺术家阳友鹤、晓舫、竞华、周企何等相继谢世。抢救他们丰富的人生感悟和表演绝技已刻不容缓。以成都大学与成都市川剧院联合组成的成都市文化事业建设项目《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课题,即对成都市川剧院已经退休的三十余位老川剧艺术家采用现场采访、口述、笔录、录音、录像等方式,将他们的表演经验,曲目改进的设想,人生的感悟,以及对川剧未来发展与对后生培育的希望,用"实录"的方式保存下来,以进行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课题的最终完成将形成一本专著和十余张DVD光盘:《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成都卷)》。为振兴川剧、繁荣四川文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视野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发表该口述史中的部分老艺术家访谈,以飨读者。
- 万平马丽
- 关键词:川剧振兴川剧口述
- 川剧老艺术家口述史(四川卷)之杨昌林篇
- 2013年
- 杨昌林,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代表性传承人。四川省文化艺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四川省第八、九届政协委员。从事川剧事业近六十年,继承了老一辈艺术家的真传,具有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教学经验。
- 万平严铭
- 关键词: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