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手术
  • 3篇细菌
  • 2篇胆道
  • 2篇胆石
  • 2篇胆汁
  • 2篇胆汁细菌
  • 2篇胆汁细菌培养
  • 2篇药敏
  • 2篇药敏试验
  • 2篇手术中
  • 2篇热灌注
  • 2篇热灌注化疗
  • 2篇细菌培养
  • 2篇内镜
  • 2篇结石
  • 2篇化疗
  • 2篇灌注
  • 2篇灌注化疗
  • 2篇腹腔
  • 2篇腹腔热

机构

  • 7篇上海市普陀区...
  • 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7篇万柳华
  • 5篇孙竹峰
  • 3篇黄东平
  • 2篇凌小琳
  • 2篇陆维祺
  • 2篇胡海强
  • 2篇锁涛
  • 2篇张光金
  • 2篇童汉兴
  • 1篇罗浩
  • 1篇黄建伟
  • 1篇冯煜
  • 1篇刘古月
  • 1篇冯矗
  • 1篇凌敬明

传媒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肝胆胰外科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2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胆石病患者胆道细菌学分析及抗生素应用探讨被引量:9
2000年
目的 为了解胆石病患者胆道感染时细菌学特点 ,药敏情况 ,为选用廉价、有效的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 117例胆石病患者术中抽取胆汁进行需氧和厌氧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培养阳性结果 5 4例 ,阳性率 46 .2 %。共培养出 81株细菌以肠球菌、大肠杆菌最常见。培养阳性率随胆道感染严重程度增加而增加。年龄 >6 0岁者 ,阳性率显著升高。G+ 菌对广谱青霉素、喹喏酮类较敏感 ,G-菌对氨基糖甙类、喹喏酮类和氧哌嗪青霉素较敏感。结论 胆石病患者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和胆道感染严重程度及年龄有重要关系 ,抗生素首选氧哌嗪青霉素或喹喏酮类 ,次选氨基糖甙类。不主张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
万柳华孙竹峰张光金凌小林凌敬明
关键词:药敏试验抗生素胆结石
我国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行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2年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10%~49%,术后腹膜复发是影响其生存率的主要原因。腹腔热灌注化疗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得到了充分的认识和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预防性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复发率,提高胃癌的5年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提升胃癌的总体疗效。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对进展期胃癌AGC行预防性腹腔热灌注化疗(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ral chemotherapy,HIPEC)的临床开展情况作一综述。
陆维祺万柳华锁涛童汉兴
关键词:胃癌腹腔热灌注化疗
中国大陆腹腔热灌注化疗治疗胃肠癌腹膜转移癌的现状被引量:9
2012年
对于胃、结直肠癌患者来说,腹膜转移是肿瘤晚期的标志性事件。既往的全身化疗及姑息性手术治疗模式对其疗效很差,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可改善部分腹膜转移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已经成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标准治疗策略。但是,该方案在我国并未获得统一认识和广泛应用。本文在分析我国胃、结肠癌腹膜转移癌的诊治现状同时,就我国未来开展胃肠癌腹膜转移瘤的规范治疗提出建议。
锁涛童汉兴万柳华陆维祺
关键词:腹腔热灌注化疗细胞减灭术腹膜转移癌
内镜与手术中肝总管胆汁细菌培养对比再探究被引量:8
2005年
目的通过对内镜与术中肝总管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明确前者在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中的价值。方法以感染严重评分(SSS)<30和感染评分(SS)<10作为入选条件(Psss>0.05,Pss>0.05),分为内镜组(n=61)和手术组(n=62),内镜组经肝总管插管获取胆汁,手术组经穿刺肝总管获取胆汁,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内镜组与手术组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中细菌药敏试验也大致相同。结论通过内镜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可以大致反映肝总管内细菌学状况,不应轻易放弃并值得推广。同时建议使用对手术和内镜两组都敏感或中度敏感的抗菌药物,革兰阴性菌使用丁安卡那、亚胺培南、氨卞青霉素,革兰阳性菌使用万古霉素、环丙氟哌酸、氨卞青霉素。
冯煜孙竹峰万柳华黄东平凌小琳胡海强
关键词:胆石症肝总管胆汁细菌学
内镜与手术中肝总管胆汁细菌培养对比研究——附59例分析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通过对内镜与术中肝管胆汁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以明确前者在指导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价值。方法 :以感染严重评分 (SSS) <3 0和感染评分 (SS) <10作为入选条件 (Psss=0 .42 6,Pss=0 .52 9) ,分为内镜组 (n =3 1)和手术组 (n =2 8) ,内镜组经肝管插管获取胆汁 ,手术组经穿刺肝管获取胆汁 ,立即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测试 ,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比内镜组与手术组的阳性率 (P =0 .510 6) ,革兰阴性菌菌株分布 (P =0 .43 4 ) ,革兰阳性菌分布 (P =0 .860 )。革兰阴性菌药物敏感 (P =0 .644) ,中度敏感(P =0 .3 72 )。革兰阳性菌药物敏感 (P =0 .668) ,中度敏感 (P =0 .3 90 )。P值均大于 0 .0 5,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通过内镜取材进行细菌培养可以正确反映胆管内细菌学状况 。
孙竹峰万柳华黄东平张光金凌小琳胡海强
关键词: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在胆道疾病中的临床应用(附107例分析)被引量:6
2004年
目的探讨利用鼻胆管引流对胆道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总结了297例(297/307)成功行ERCP中的107例采用鼻胆管引流病例的经验。结果106例引流成功,鼻胆管胆汁每日引流量0~1 080 ml,平均454 ml/d。有效率为95.3%,满意率为78.6%。鼻胆管滑脱1例,电解质紊乱3 例,鼻胆管完全堵塞2例。结论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胆道疾病,具有安全、有效、方法较简单、费用少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还可以与进腹手术、ERBD或EMBD以及腹腔镜手术(LC)配合进行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孙竹峰万柳华黄东平
关键词:胆道疾病内镜鼻胆管引流
两种组合微创技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比较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BDE)与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LC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经济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两组,分别采用LC+LCBDE与EST+LC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共纳入110例患者。LC+LCBDE组平均手术时间(103.9±18.0)min,平均出血量(15.3±29.5)mL,中转3例(5.5%),平均住院时间(12.02±5.8)d,平均住院费用(32 116±6 503)元,随访未发现残余结石者。EST+LC组平均手术时间(175.2±10.5)min,平均出血量(6.8±7.0)mL,中转2例(3.6%),平均住院时间(11.9±3.0)d,平均住院费用(37 571±5 017)元,术后残余结石1例(1.8%)。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治疗费用方面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两种微创治疗方案在有效性及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LC+LCBDE较EST+LC的治疗费用明显减少。
罗浩孙竹峰万柳华黄建伟冯矗刘古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