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官行健

作品数:25 被引量:38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2篇稻田
  • 16篇甲烷
  • 9篇稻田甲烷
  • 8篇CH
  • 7篇甲烷排放
  • 6篇土壤
  • 5篇色谱
  • 5篇水稻
  • 4篇稻田甲烷排放
  • 4篇稻田土
  • 4篇稻田土壤
  • 4篇气相
  • 4篇气相色谱
  • 4篇相色谱
  • 4篇红壤
  • 3篇日变
  • 3篇日变化
  • 3篇色谱法
  • 3篇施肥
  • 3篇气相色谱法

机构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5篇上官行健
  • 23篇王明星
  • 11篇王卫东
  • 11篇谢小立
  • 11篇沈壬兴
  • 6篇王跃思
  • 5篇陈德章
  • 3篇张文
  • 2篇谢克和
  • 1篇卢巨祥
  • 1篇许炳雄
  • 1篇郑循华
  • 1篇谭云峰
  • 1篇黄俊
  • 1篇林子瑜
  • 1篇傅桂芬
  • 1篇李铭珊
  • 1篇王若思
  • 1篇沈王兴

传媒

  • 6篇地球科学进展
  • 4篇热带亚热带土...
  • 3篇大气科学
  • 3篇中国农业气象
  • 2篇农村生态环境
  • 1篇贵州环保科技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年份

  • 3篇1997
  • 6篇1995
  • 6篇1994
  • 9篇1993
  • 1篇1992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的甲烷排放被引量:8
1995年
亚热带红壤性稻田的甲烷排放量为55.239/m2·a.不同年度间有差异;在年度内(水稻生长季节)亦有差异.以8月排放最多,其余月份依其排放量的顺序是7月,6月,5月,9月,10月.甲烷排放率的日变化有规律性,16时前后出现最大值,6时左右出现最小值,呈单峰型,日变化幅度与天气有关,季节变化比较复杂,无规律性,在不同年度、不同稻季(早、晚季),其变化也不一致.稻田甲烷排放与水稻生产和生长密切相关,水稻的种植和生长是稻田甲烷排放的基础和根源.
谢小立王卫东上官行健王明星REINER WASSMANMICHAEL TOLG
关键词:红壤性稻田甲烷排放亚热带水稻
施肥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被引量:39
1995年
采用自动连续测量系统,对不同施肥情况下稻田甲烷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施肥是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重要因素。增施有机肥会导致甲烷排放量增加.应用化肥可降低甲烷排放,有机肥加倍处理,32d甲烷总排放量16.40gCH_4/m ̄2,是化肥加倍处理的1.56倍;常规施肥处理介于两者之间。略高于常规加倍处理。肥料种类对甲烷排放量也有影响。全施有机肥高于有机肥加化肥(1:1)组,施沼渣肥组次之,全化肥组排放量最低,不到全有机肥处理排放量的1/5.有机肥又以施人畜粪的甲烷排放率最高,绿肥次之,沼渣肥和稻草的甲烷排放率最低。有机肥的多级利用是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一条重要途径。
谢小立王卫东上官行健王明星
关键词:肥料稻田甲烷自动监测
甲烷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及其方法
甲烷自动采集和分析系统包括电路和气路,电路包括主控机、串行电缆、电平变换及驱动电路、单片机、打印机、积分仪和气相色谱仪,主控机内置两个串行口的接口板,串行口(1)通过串行电缆接至电平变换及驱动电路,串行口(2)通过另一串...
王明星沈壬兴张文王跃思上官行健
文献传递
亚热带丘岗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及减排技术的研究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通过对亚热带丘岗区稻田甲烷排放的实地测量和实验研究,描述了稻田甲烷的排放过程、排放量和排放特征;辩析了环境温度、施肥、水管理等因子对稻田甲烷排放的相关影响。提出了减少稻田甲烷排放的施肥方案和水管理措施。
谢小立王卫东谭云峰谢克和上官行健王明星沈王兴王若思Rwiner WassmannMichael Tolg
关键词:甲烷排放减排技术稻田亚热带
南方红壤丘岗区稻田土壤有机酸含量与甲烷排放率被引量:4
1995年
分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微机控制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稻田上壤有机酸含量和甲烷排放率,以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实验小区,土壤有机酸含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一致,而甲烷排放率随时间变化趋势则不尽一致。各小区土壤有机酸含量与甲烷排放率的相关性为全有机肥小区>常现肥小区>全化肥小区>沼渣肥小区。在不同灌水实验小区,土壤有机酸含量与时间变化垦一致趋势,甲烷排放率随时间变化,除定常湿润小区外,也是一致性趋势。各小区土壤有机酸含量与甲烷排放率的相关性为深灌小区>间歇灌水小区>常规灌水小区>定常湿润小区。同时用分光光度法和顶空气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土壤剖面不同深度的有机酸含量和甲烷产生率,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有机酸含量与甲烷产生率的垂直分布一致。
王卫东谢小立上官行健王明星
关键词:有机酸稻田土壤南方红壤
稻田甲烷排放影响因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7
1993年
综述影响因素-农业操作、水稻植物体、天气以及土壤对稻田甲烷排放的作用,说明目前稻田甲烷排放研究的状况和研究方向.
上官行健王明星
关键词:稻田甲烷
我国华中地区稻田甲烷排放特征被引量:28
1994年
本文主要讨论地处我国华中水稻生态区的湖南红壤稻田的CH4排放特征.稻田CH4排放的日变化都有一致的规律,即在下午16:00左右出现最大值;CH4排放的日变化幅度与天气条件和水稻植物体有关;CH4排放的日变化与温度日变化的相关性很好(R>0.90)。早稻和晚稻的CH4排放季节变化规律有明显的差别,这主要是由于早、晚稻水稻生长期间的天气特别是空气温度变化的差异引起的,早稻CH4排放车在水稻生长中期(6月)略大,而晚稻在水稻移栽后几天内CH。排放就达到整个季节中的最大值,以后随时间逐渐降低;缺水会使CH4排放率明显降低,而且在重新灌水后相当长时间内CH4排放率没有回升;CH4排放在全有机肥的田中最大,然后依次是常规施肥、全语渣肥及化肥田;尿素、氯化钾和复合肥的多施可降低稻田CH。排放率;不同施肥田中CH4排放串的温度效应不同;施肥是控制CH4排放的一种可行手段;在整个晚稻生长季节中瞬时CH4排放率与瞬时温度呈明显的指数关系;在1991年双季水稻生长季节中,稻田中CH4的排放量为67.96gm-2,其中早稻的CH4排放率为0.36gm-2d-1,晚稻为0.
上官行健王明星沈壬兴王跃思R.WassmannH.RennenbergW.Seiler谢小立王卫东谢克和
关键词:甲烷排放日变化施肥稻田
我国南方红壤丘岗区稻田甲烷产生规律被引量:11
1995年
温度对稻田甲烷产生有显著影响,温度每升高10℃,甲烷产生率约增长3倍。水稻在插秧后和收割前出现甲烷产生高峰,在生长中期产生率较低。稻田土壤中甲烷产生率的垂直分布与有机酸含量的垂直分布一致。水稻植株对甲烷产生率有巨大影响,即种植水稻比不种水稻甲烷产生率显著增加。稻田土壤排到大气中的甲烷不到其产生量的20%。
王卫东谢小立上官行健陈德章王明星
关键词:稻田顶空气相色谱法甲烷
稻田CH_4的传输被引量:50
1993年
通过对稻田CH_4排放、土壤CH_4产生率以及植物体CH_4传输、气泡、液相扩散这三种排放路径的同时测量后发现:CH_4氧化作用在下午CH_4排放路径通畅时较小;阴雨天气造成CH_4排放率降低会增加CH_4在土壤中的氧化量。早稻CH_4传输效率在6月上、中旬较高,晚稻则在水稻生长初期的7月下旬最高,这主要是两季水稻的生长季节中气候因子的差异造成的。只有在较短的时间尺度内,当水稻植物体、气候因素维持相对恒定时,CH_4产生率和稻田甲烷排放才显出正相关性。 水稻植物体内有明显的CH_4浓度梯度。水稻的切割控制实验发现,通过植物体排放CH_4的比例随季节而变化,在进行单株植物体排放测量时发现了同样结果,早稻和晚稻CH_4通过水稻植物体的传输平均分别占CH_4总体排放的73.18%(43.07—97.88%〕及54.98%(11—99.95%);植物体对CH_4排放的作用在早稻大于晚稻;水稻植物体排放CH_4的能力的季节变化对早、晚稻类似,随着水稻的生长而不断增强,到水稻抽穗中期达到最大,以后则随水稻的成熟而变小;水稻植物体排放CH_4的能力与水稻植物体的高度存在极大的线性正相关。土壤中CH_4的浓度远远大于大气中的CH_4含量(10—10~4倍),根部区域土壤CH_4浓度小于水稻行间土壤中的;在垂直方向,CH_4浓度在14cm深的土壤中最大,与土壤浅层有?
上官行健王明星陈德章沈壬兴
关键词:稻田甲烷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稻田土壤甲烷产生率被引量:3
1994年
介绍测定稻田土壤甲烷产生率的顶空气相色谱法。该法采用特制的不锈钢采样器,采取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于已充满氮气的玻璃瓶中,通过抽空、充氮处理,使其处于厌氧状态,然后在不同时间间隔取上部气体样品分析甲烷浓度,再根据温度、体积、压力及干样重等参数计算甲烷产生率。本法标准偏差为15.87μV.s(峰面积),变异系数为0.18%(n=5)。
王卫东谢小立上官行健陈德章王明星
关键词:顶空气相色谱法稻田土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