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友涛
- 作品数:45 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哈尔滨市科委基金黑龙江省科技厅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介入治疗现状被引量:3
- 2013年
- 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多伴有肝硬化及脾功能亢进。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rarterial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临床治疗中常因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引起的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值降低而限制了TACE手术的实施[1]。随着介入技术的进步与发展,采用TACE联合脾栓塞(splenicembolization,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疗效良好。由于介入治疗不断的规范化,再加上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脾功能亢进已经不再是限制TACE治疗的主要原因了。现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 宋浩于友涛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脾功能亢进介入治疗
- 一种嵌入式止血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嵌入式止血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肢体结合部创伤不易止血,本申请采用止血装置包括储气模块、所述控制装置以及气囊;该装置利用一次性储气瓶和膨胀式止血气囊,在自适应压力调节系统的控制下,以伤道填充...
- 晁勇于友涛帅万钧乔龙学张少东
- 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评价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93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8例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治疗组),45例行单纯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5例,好转28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显效率68.75%(33/48);而对照组治愈3例,好转17例,有效21例,无效4例,总显效率44.44%(20/45)。治疗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米非司酮能有效提高子宫肌瘤治疗的显效率。
- 卢占兴李陆鹏于友涛
- 关键词:子宫动脉栓塞术米非司酮平滑肌瘤
- 3D-DSA在微细血管供血肝癌的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3D-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three-dimensional image reconstruction)技术在微细血管供血的肝癌介入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8月-2018年8月间在我院就诊的介入术中二维DSA减影证实为微细血管供应的肝癌患者微细血管供血肝癌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2D组(30例)采用传统的二维透视下寻找供血动脉,3D组(30例)采用旋转血管造影(Rotational Angiography)技术,观察肝癌微细供血动脉的开口、解剖形态。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操作时间、曝光剂量、对比剂用量、术后病灶碘油充填情况。结果:2D、3D两组介入操作时间分别为(83.67±22.04)min、(75.57±14.37)min(P>0.05);曝光剂量分别(2290±640.36)mGy、(996.4±342.86)mGy(P<0.01);对比剂用量分别为(167.73±52.82)ml、(92.90±29.79)ml(P<0.01),术后首次随访碘油填充情况(Ⅰ+Ⅱ)分别为24例、27例(P>0.05)。结论:三维DSA能清晰显示肝癌供血动脉开口位置及解剖形态,明显降低曝光剂量、对比剂用量,是传统二维DSA的有益补充。
- 沈海洋宋浩李倩宁一吴雷超于友涛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介入性三维成像
- 经外周静脉超声造影对大鼠CBRH-7919肝癌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用超声监测免疫抑制大鼠CBRH 7919肝癌模型的建立情况 ,并探讨大鼠肝癌的超声造影二维灰阶影像。【方法】经60 Co照射和氢化可的松联合免疫抑制建立了 17只大鼠肝癌模型。 2周后用超声观察肝内肿块的灰阶和彩色多普勒表现 ,并经股静脉通道注入超声造影剂“全氟显” ,观察肝内肿块的二维灰阶增强效果。【结果】超声检查发现大鼠肝内有肿块存在 ,肿块直径平均为 (1.0 2± 0 .15 )cm。二维灰阶造影增强发现肝内有异常的占位性病变 ,分为动脉相、门静脉相、毛细血管相和延迟血管相四个时相。【结论】超声检查可监测大鼠CBRH 7919肝细胞性肝癌模型的生长状况 ,超声造影可提供肿块血供及血流灌注的详细信息。
- 程文张青萍于友涛谭石
- 关键词:肝癌
- 超声微泡促进GFP基因转染肝癌表达的实验研究
- 2011年
- 目的 探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超声微泡造影剂(SonoVue)对裸鼠肝癌的转染作用.方法 将56只肝癌模型裸鼠共分四组,每组14只,第1组将携带GFP基因的微泡造影剂直接注入肿块后,立刻行超声照射,为实验组,其余三组均为对照组.于实验第7天处死动物后,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癌组织内GFP的表达,同时作常规病理检查.结果 GFP在各组肝癌肿瘤组织中均有表达,第1组GFP的表达明显增强,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超声微泡造影剂联合超声辐照可明显增加GFP基因在肝癌中的转染,可作为促进GFP基因转染肝癌的辅助方法.
- 程文汤丽丽于友涛李洁冰郭存丽中宝忠耿敬姝
- 关键词:超声微泡造影剂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肝癌
- 肝巨大血管瘤的CT表现(附20例)
- 1997年
- 阎伟林于友涛
- 关键词:肝巨大血管瘤肝肿瘤血管瘤CT
- TACE对肝细胞癌VEGF、P16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比观察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与单纯外科手术切除术后肿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变化,探讨TACE对肝细胞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经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手术所取得的标本石蜡组织包埋块65例。其中TACE术后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35份(TACE组),未经任何治疗直接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组织标本30份(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术后肿瘤组织内VEGF和P16的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TACE组VEGF蛋白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肝细胞癌TACE术后VEGF的高表达虽然可能会促进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但TACE术后P16的高表达又会抑制VEGF作用的发挥,从而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两者的表达没有相关性。
- 李陆鹏张晶岩于友涛何东风
- 关键词:肝细胞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抑癌基因P16
- 国产泛影葡胺临床应用研究
- 1998年
- 于友涛
- 关键词:泛影葡胺CT造影剂
- 经动脉化疗栓塞结合经皮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被引量:5
- 2003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评价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经皮微波凝固(PMCT)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活体实验狗10只,取其中24个肝叶分别行TACE+PMCT和单纯PMCT,微波输出功率50W,时间为300和400s,比较两组动物肝脏凝固范围的大小和形态.另原发性肝癌25例(30个结节)行TACE+PMCT治疗,TACE治疗1-3次,PMCT治疗1-2次.结果:动物实验中,非栓塞组组织凝固区多为椭球形.栓塞+微波组组织凝固区为椭球形或近球形,凝固灶体积较前者平均增大3.8倍.临床CT复查,所有术前强化的病灶动脉期强化明显减弱或消失.6例患者再次血管造影表现为肿瘤血供明显减弱,20例表现为肿瘤血供消失.19例AFP升高的患者均出现AFP下降,14例达正常范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TACE后行PMCT可明显增大组织凝固范围,提高肝癌治疗的疗效.
- 申宝忠刘岩李任飞杨光于友涛董宝玮梁萍
- 关键词:经动脉化疗栓塞经皮微波凝固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