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忆

作品数:14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术后
  • 4篇迟发
  • 4篇迟发出血
  • 4篇出血
  • 3篇乳头
  • 3篇乳头括约肌
  • 3篇乳头括约肌切...
  • 3篇切开
  • 3篇肿瘤
  • 3篇下乳
  • 3篇内镜下乳头括...
  • 3篇括约肌
  • 3篇括约肌切开
  • 2篇乳头括约肌切...
  • 2篇食管
  • 2篇切开术
  • 2篇维生素
  • 2篇维生素C
  • 2篇维生素K3

机构

  • 10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兰州医学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兰州医学院第...

作者

  • 12篇于忆
  • 9篇冯彦虎
  • 8篇王祥
  • 7篇樊红
  • 7篇黄晓俊
  • 4篇刘子燕
  • 4篇魏丽娜
  • 3篇张德奎
  • 2篇金安琴
  • 2篇马力
  • 1篇董驰
  • 1篇张婷
  • 1篇郝燕
  • 1篇马力
  • 1篇孔桂香
  • 1篇李玉民
  • 1篇王伟
  • 1篇杨巧兰
  • 1篇余建杰
  • 1篇贠建蔚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内镜...
  • 2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了探讨经内镜放置胆道金属支架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回顾分析我院接受胆道金属支架治疗的67例肝门部恶性梗阻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B超、CT、MRCP或ERCP检查。常规ERCP检查,置入导丝越过狭窄段,经胆道扩张管扩张后,在X线监视下置入胆道金属支架,支架近端超过狭窄1.5cm。67例患者中置入支架62例,成功率91.9%,术后出现胆道感染15例,全部经抗感染治疗后控制。放置支架1周后血清胆红素由术前(349.32±62.39)μmol/L降至(67.43±12.56)μmol/L,平均通畅时间145d。对其中支架堵塞后的26例患者,再次行内镜检查及治疗,分别置入塑料支架8例,放置鼻胆引流管11例,治疗失败7例。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胆道金属支架置入对难以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有较明显治疗效果,是一种操作简单、经济有效、并发症少的方法,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
王祥于忆黄晓俊刘子燕樊红冯彦虎马力
EST术后迟发出血的内镜处理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迟发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ERCP内镜下行EST病例资料1175例。迟发消化道出血(术中切缘干净,术后24h以上出血者)病例17例。所有患者均行十二指肠镜检查或镜下处理,其中行二次内镜治疗3例。结果17例中,男10例,女7例。临床出现呕血、黑便、血色素下降20g/L以上,其中紧急输血4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内镜检查乳头切缘活动出血14例(14/17)切缘出血已停止3例(3/17)。分别给予冰盐水冲洗、网篮移除血凝块等清洁内镜视野后,用注射针沿乳头切缘左侧及上端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对活动出血病变行金属钛夹治疗。3例患者经内镜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者,再次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2例、氩离子凝固术1例(注意避开胰管开口)出血停止,临床症状改善。结论EST后,可有少数患者出现迟发性出血。急诊内镜下选用局部注射、氩离子凝固及金属钛夹治疗,可使大多数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王祥于忆刘子燕黄晓俊樊红冯彦虎
关键词: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迟发出血内镜治疗
AUTOSCHIZIS:一种新型细胞死亡形式
2004年
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制造产生约10 000 000 000个细胞来平衡因衰老死亡的细胞,但肿瘤细胞失去正常机体基因的调控恶性生长。实际上,仅靠调亡和坏死来解释细胞死亡的全部现象是不够的。
于忆马力
关键词:细胞死亡维生素C维生素K3
TSGF在肝癌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
张德奎樊红冯彦虎于忆魏丽娜金安琴王祥黄晓俊
TSGF是一种与肿瘤血管生长密切相关的新的肿瘤标记物,特点是瘤谱广、敏感性高而特异性型对较低。为明确TSGF在肝癌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近两年收治的42例肝癌患者为试验组,30例肝硬化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抽...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诊断肿瘤标记物健康体检
维生素C和维生素K_3联合诱导肝癌细胞Autoschizis的探讨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C和维生素K3联合对诱导人肝癌细胞的Autoschizis现象。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技术,MTI法观察细胞生长抑制作用;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分别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当维生素C(100、250、400、500μmnol/L),维生素K3(2、5、8、10μgmol/L)单独作用时,对肝癌细胞的生长影响并不明显(P>0.05),而维生素C和维生素K3以生理剂量联合后,能显著抑制肝癌细胞Hep G2的生长。维生素C和维生素K3作用于细胞后,可看到较为典型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细胞核固缩,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型紧贴于核膜周边,核碎裂,染色质片断化,空泡形成和凋亡小体等。流式细胞仪DNA直方图上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表现为细胞周期特异性,作用72 h后,与对照组比较,G0/G1期细胞上升,S期细胞下降,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维生素C和维生素K3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而从形态中未观察到Autoschizis特殊形式。维生素C和维生素K3可通过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而具有治疗肝癌的潜在价值。
于忆马力
关键词:维生素C维生素K3
消化道症状为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报告被引量:3
2016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类导致多器官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器官受累是其一大特点。近年来,SLE累及消化系统的相关特征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尤其是以假性肠梗阻(intestinal pseudo-obstruction,IPO)等消化系统病变为首发或主要表现的SLE,极易误诊,进而延误治疗甚至恶化预后。
王祥贠建蔚马硕怡于忆魏丽娜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假性肠梗阻恶病质
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液致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一例被引量:4
2010年
患者男,80岁,因间断腹泻2个月入院。入院后经结肠镜结合染色活检病理明确诊断为乙状结肠腺瘤并局部癌变,拟行结肠镜下EMR。术前肠道准备予聚乙二醇电解质30g溶于白开水2000ml中分次口服,患者自觉恶心,但无呕吐,未予特殊处理。手术当日服药4h后,患者恶心明显,伴呕吐,起初为胃内容物,后为鲜血伴大量血凝块,总量约1000ml,无腹泻黑便。随即建立静脉通道,洛赛克80mg静脉推注后,以8mg/h维持。给予补液、输血、吸氧及心电监护。
冯彦虎黄晓俊樊红于忆王伟魏丽娜
关键词: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症术前肠道准备局部癌变活检病理胃内容物
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迟缓出血的临床处理对策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后迟发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9年10月经ERCP内镜下行EST病例资料1557例。迟发消化道出血(术中切缘干净,术后24h以上出血者)病例24例。所有患者均行十二指肠镜检查或镜下处理,其中,行2次内镜治疗5例。结果 24例患者临床出现呕血、黑便、血色素下降20g/L以上,其中,紧急输血8例。所有患者均行急诊内镜检查乳头切缘活动出血20例(20/24)切缘出血已停止4例(4/20)。分别给予冰盐水冲洗、网篮移除血凝块等清洁内镜视野后,用注射针沿乳头切缘左侧及上端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对活动出血病变行金属钛夹治疗。5例患者经内镜治疗仍有活动性出血者,再次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3例、氩离子凝固术2例(注意避开胰管开口)出血停止,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少数患者可出现迟发性出血。急诊内镜下选用局部注射、氩离子凝固及金属钛夹治疗方法 ,可使大多数患者的出血得到有效控制。
王祥于忆刘子燕黄晓俊樊红张德奎冯彦虎金安琴
关键词: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迟发出血内镜治疗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迟发出血合并缺血性结肠炎一例被引量:1
2013年
患者男,82岁,因“间断右上腹疼痛1个月,加重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入院。患者1个月前多于进餐后出现打上腹疼痛伴恶心。
王祥于忆冯彦虎孔桂香黄晓俊
关键词: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缺血性结肠炎迟发出血右上腹疼痛术后进餐后
EST术后迟发出血的内镜处理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扩约肌切除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后迟发出血的内镜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经ERCP内镜下行EST病例资料875例,迟发消化道出...
王祥黄晓俊樊红冯彦虎于忆刘子燕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