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潇

作品数:12 被引量:162H指数:6
供职机构:国土资源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三江平原
  • 4篇生态
  • 4篇土地利用
  • 3篇土地生态
  • 3篇耕地
  • 2篇遗址
  • 2篇整治
  • 2篇生态安全
  • 2篇土地生态安全
  • 2篇土地整治
  • 2篇土壤
  • 2篇文化遗址
  • 2篇耕地保护
  • 2篇洪河农场
  • 1篇遥感
  • 1篇一体化
  • 1篇遗迹
  • 1篇遗物
  • 1篇占补平衡
  • 1篇整治项目

机构

  • 11篇中国地质大学...
  • 7篇国土资源部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2篇国土资源
  • 2篇黑龙江省土地...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中国土地勘测...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广东财经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遥...

作者

  • 12篇于潇
  • 9篇吴克宁
  • 5篇魏洪斌
  • 2篇杜国明
  • 2篇赵华甫
  • 2篇郧文聚
  • 2篇高星
  • 1篇郭旭东
  • 1篇张清军
  • 1篇鞠兵
  • 1篇周智
  • 1篇郝继坤
  • 1篇查理思
  • 1篇阮松涛
  • 1篇刘巧芹
  • 1篇宋英赫
  • 1篇李双成
  • 1篇王文静
  • 1篇吕春艳
  • 1篇张爱辉

传媒

  • 2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中国土地
  • 1篇资源科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土壤
  • 1篇中国土地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土地生态状况评估被引量:18
2018年
研究目的:开展区域尺度土地生态状况的科学评估,服务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城市群协同发展和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研究方法: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数据、遥感数据和气象、土壤等数据为基础,从生态系统结构、生态质量和生态系统服务3个方面构建评估框架,并采用AHP和CRITIC法确定因子权重,定量评估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土地生态状况。研究结果:2015年,研究区的土地生态状况具有西部、北部较优,东部、南部较低的地理梯度分异,产水服务与干扰度指数、碳贮存服务间存在一定的权衡关系,而碳贮存服务、净初级生产力和源生境连通性是研究区土地生态状况的主要障碍因子。研究结论:当前或未来的土地利用管理中应综合权衡城市扩张、粮食安全和生态维护,针对土地生态状况的区域差异、生态因子间的冲突关系及主要的限制类型确定相应的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维持、恢复方式。
于潇于潇吕春艳郭旭东郭旭东郝继坤
关键词:土地生态综合评估城市群
三江平原典型国营农场土地生态安全演变研究--以洪河农场为例
以1985年、1995年、2004年、-2013年四期landsat TM/OLI影像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借用DPSIR模型框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五个方面构建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于潇韩伟郧文聚吴克宁魏洪斌杜国明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环境胁迫
基于用地竞争力的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研究——以北京大兴区为例被引量:38
2014年
潜在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是因地制宜地预防和破解用地冲突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2012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以150m×150m格网为识别单元,基于建设、农业和生态用地竞争力评价识别了该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并针对冲突类型特点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建议。结果表明:1该方法更准确地体现了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本质内涵,可辨识出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及其特点和预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2大兴区11种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类型中,建设用地优势区主要分布在现状建设用地及其周边,农地优势区在中部和南部集中连片分布,生态用地优势区主要位于永定河沿岸等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核心区,三者分别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52.85%、28.12%和0.83%,反映了当前建设用地急剧扩展、农地空间不断被压缩和生态环境亟需改善的土地利用现状,而其他8种潜在冲突分布均介于上述三种优势区中的两种或三种之间;3大兴区在优化提升用地效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同时,建设用地优势区、建设与农业激烈冲突区、农业用地优势区和三类用地激烈冲突区内的优质耕地应优先划入基本农田加以重点保护;其他应宜农则农,宜生态则生态,通过差别化补贴政策,引导农业生产向特色高效现代农业发展,并促使边际耕地退耕还林。
刘巧芹赵华甫吴克宁于潇张清军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被引量:14
2014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如何贯彻三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地打开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这扇门,是实现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课题,也是实施保护资源优先战略、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维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关键所在.但是,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大范围入市,还需要扎实的前提条件准备和运行基础建设,更需要厘清和解决一些关键问题.
于潇吴克宁阮松涛
关键词:建设用地经营性入市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城乡一体化发展土地财产权益
文化遗址区古土壤特性及古环境研究进展被引量:18
2014年
分析古土壤性质是获取古环境信息的重要手段,通过研究文化遗址区古土壤性质来反映古环境和古人类活动日益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系统地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文化遗址区古土壤的土壤粒度、土壤微形态、土壤元素、土壤磁化率、多环芳烃、动植物遗存等在考古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上述研究方法有效地反映古环境信息和古人类活动。提出了应借鉴相关研究指标,进一步加强土壤学与考古学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丰富文化遗址区古土壤研究方法,加强对文化遗址区土壤的分类研究,逐步建立考古土壤学这一新的学科分支。
吴克宁王文静查理思鞠兵冯力威陈壮于潇
关键词:考古学土壤特性古环境
三江平原现代农业区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分析被引量:26
2016年
作为与自然关系紧密的生态产业,现代农业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和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础,其生态安全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该研究以位于中国三江平原现代农业区的国营友谊农场为研究区域,以1984年、1995年、2004年和2014年4期Landsat TM/OLI影像为主要数据来源,以景观格局安全指数和生态质量指数为变量构建现代农业区景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对近30 a来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时空分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变化明显,4个时期研究区的景观生态安全指数依次为0.65、0.57、0.55和0.60,整体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景观生态安全值的空间集聚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生态安全分布的热点和冷点面积比例持续降低,不显著区域的面积比例持续增加。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农业开发对景观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说明积极的土地整治对景观生态安全具有促进作用,为此,后续的土地整治工作应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于潇吴克宁郧文聚魏洪斌刘玲宋英赫高星
关键词:土地利用生态遥感三江平原
古人类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为例被引量:5
2017年
在河南仰韶村文化遗址内,分别选取一个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文化剖面)和没有受到古人类活动干扰的土壤剖面(简称自然剖面),通过分析土壤的粒度、磁化率、色度、矿质全量、全磷含量和容重特征,比较两剖面差异,从而获取古人类活动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文化剖面土壤各理化性质变异系数均较自然剖面大。文化剖面通体粒度组成偏砂,在灰烬层砂粒含量达到最大,但在文化层黏粒含量达到峰值,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变化明显,均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峰值和极大值;低频磁化率(χlf)高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峰值,频率磁化率(χfd)略低于自然剖面;红度(a*)、黄度(b*)、亮度(L*)低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均出现最小值;各矿质元素变异系数大于自然剖面,但含量几乎相近,脱硅富铝化程度较弱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中CaO、MnO含量达到最大值,在文化层中除SiO_2几乎无变化外,其余氧化物或出现最大值或波峰;容重平均值小于自然剖面,并且在文化层出现最小值;全磷含量高于自然剖面,在灰烬层和文化层出现峰值和最大值。
何翔宇吴克宁查理思于潇
关键词:文化遗址土壤理化性质
三江平原典型农场土地整理的景观生态安全与可持续性评价
粮食安全是关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大事。当今我国的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巨大挑战,提高耕地的生产效率、生产能力是解决口粮安全的关键所在。三江平原坐落于世界仅存的3个黑土带上,隶属于黑龙江垦区,是中国最大的国营农...
于潇
关键词:三江平原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可持续性
文献传递
三江平原典型国营农场土地生态安全演变研究——以洪河农场为例被引量:1
2015年
以1985年、1995年、2004年和2013年四期Landsat TM/OLI影像和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主要数据来源,借用DPSIR模型框架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5个方面构建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的TOPSIS法对1985—2013年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演变进行研究,并对影响土地生态安全实现的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洪河农场土地生态安全等级变化趋势呈"V"字形,其主要障碍因素从初期的响应系统,演变为研究期末的压力和状态系统;在土地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压力、负面环境影响不断增大的同时,人类也对自身行为进行了的调整,采取对策进行对系统环境胁迫进行了积极的响应。
于潇韩伟郧文聚吴克宁魏洪斌杜国明
关键词:土地生态安全DPSIR三江平原洪河农场
中国耕地动态变化与占补平衡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测算耕地动态转换造成的耕地质量等级变化,评估耕地动态变化对数量与质量平衡的影响。采用综合分析法、模型侧算法、实证分析法,评估耕地生产能力变化与占补平衡实施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耕地的占补平衡仅实现了数量平衡,但因城镇建设扩张占用了优质高等耕地而新增耕地质量等级较低,因此未达到质量平衡。特别是中国依靠开发后备资源来补充耕地而不是通过土地整理来增加质量等级较高的耕地,因此新增耕地的平均自然质量等级较低。研究结论:应加大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比例,从而提高耕地平均自然质量等级,达到耕地数量与质量占补平衡。
魏洪斌吴克宁赵华甫于潇
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耕地保护占补平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