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飞

作品数:16 被引量:209H指数:9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松栎混交林
  • 6篇混交
  • 6篇混交林
  • 5篇种子扩散
  • 4篇种子
  • 3篇啮齿
  • 3篇啮齿动物
  • 3篇群落
  • 3篇林木
  • 2篇演替
  • 2篇演替过程
  • 2篇植物
  • 2篇山松
  • 2篇土壤
  • 2篇秦岭山地
  • 2篇种群
  • 2篇种子大小
  • 2篇槲栎
  • 2篇物种
  • 2篇物种组成

机构

  • 11篇西北农林科技...
  • 6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 1篇驻马店市烟草...

作者

  • 16篇于飞
  • 9篇王得祥
  • 5篇易现峰
  • 4篇焦广强
  • 4篇牛可坤
  • 4篇史晓晓
  • 3篇陈莉莉
  • 3篇张洪武
  • 2篇黄雅昆
  • 2篇康冰
  • 2篇张子良
  • 2篇王兆杰
  • 1篇赵新宇
  • 1篇魏丽婧
  • 1篇杜焰玲
  • 1篇黄青平
  • 1篇刘璞
  • 1篇张明霞
  • 1篇胡有宁
  • 1篇朱仁斌

传媒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兽类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林分密度对土壤水分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4
2013年
为探讨林分密度对林地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的影响,以火地塘林区不同林分密度范围(1 000~2 000、2 000~3 000、3 000~4 000株/hm2)的松栎混交林(中龄林)为研究对象,各设置2~3块标准地,对土壤进行分层采样,室内测定土壤的含水率、密度、孔隙度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分密度松栎混交林中,土壤含水率表现为低密度林分>中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土壤密度是中密度林分较小,土壤较疏松,低密度和高密度林分土壤密度较大;总孔隙度和有机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均表现为中密度林分>高密度林分>低密度林分。可见,在松栎混交林中,中密度林地土壤理化特性优于过密或过疏的林分,其土壤密度较低,土壤较疏松,孔隙度和有机质质量分数较都较大。因此,中密度林地有利于改良土壤的理化特性,提高土壤肥力。研究揭示:林分密度与土壤水分理化性质的关系密切。在火地塘林区松栎混交林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人为措施适当调整林分密度以改善林地土壤水分理化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水平,促进林木健康生长。
陈莉莉王得祥于飞王兆杰
关键词:松栎混交林林分密度土壤含水率理化性质
啮齿动物对不同林木种子的搬运和取食微生境选择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不同植物种子依靠不同的方式实现扩散,啮齿动物对林木种子搬运后在取食点微生境和贮藏方式的选择存在偏好,研究其贮藏行为与微生境的关系是探究幼苗建成的关键。在秦岭中段火地塘林区,采用标签标记法,以锐齿槲栎、华山松和油松种子为材料,探究了小型啮齿动物对松栎混交林建群种种子扩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油松种子原地取食率显著高于锐齿槲栎和华山松种子,且啮齿动物更倾向于搬运后取食(60%)和埋藏(4.33%)华山松种子,搬运后取食距离也为华山松最大(2.49 m);锐齿槲栎小种子被搬运后埋藏的距离最大(4.92 m)。2)除华山松种子外,其他类型种子被搬运后单个取食的比例均在85%以上;油松种子不存在埋藏点,而其他类型种子90%以上均以单个形式被埋藏。3)大部分种子被啮齿动物搬运后选择在裸地丢弃;锐齿槲栎大种子(87.5%)、小种子(78.57%)和华山松种子(53.33%)较大比例被啮齿动物埋藏在灌丛下方,埋藏在裸地的种子较少。4)大部分种子在灌丛下方被取食,仅华山松种子被啮齿动物搬运到洞穴取食;除油松种子被大量原地取食外,其他类型种子被搬运到取食点的种子比例基本呈现由微生境植被复杂到简单(灌丛—草丛—灌丛边缘—裸地)而逐渐减小的趋势。种子的营养价值及取食和搬运过程中啮齿动物付出的成本是影响种子命运的关键性因子,且啮齿动物对种子埋藏和取食地点的微生境存在较明显的选择性。
康海斌王得祥王得祥康冰胡有宁康冰胡有宁滕青林
关键词:种子扩散微生境松栎混交林
林鼠组成对小兴安岭林木种子扩散和命运的影响
为了解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不同特征的种子扩散过程,于2009和2010年秋季,在黑龙江省伊春市带岭区东方红林场的野外和围栏试验地,以当地常见的林木种子和常见小型啮齿动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林鼠组成对种子扩散和命运的影响,试...
于飞
关键词:林木种子啮齿动物
文献传递
秦岭山地松栎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组成及更新特征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样方法对秦岭南坡中段松栎混交林主要木本植物组成及天然更新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松栎混交林乔木层物种共计40种,油松、锐齿槲栎和华山松为优势种,重要值分别为35.19%、31.99%和8.12%,漆树、栓皮栎和梾木为亚优势种。(2)更新层木本植物共计87种,其中乔木幼苗34种,占总数的39.08%,灌木物种也有一定优势地位,优势种有锐齿槲栎、悬钩子和菝葜等,高度级较小的更新苗在群落内占有较大比例。(3)优势乔木更新特征不同,锐齿槲栎幼苗和幼树密度显著高于油松和华山松,且锐齿槲栎幼苗密度显著高于其幼树,但油松幼苗与幼树、华山松幼苗与幼树间无明显差异。(4)混交林内锐齿槲栎径级结构呈近似倒"J"形分布,种群稳定;油松和华山松种群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大径级个体群相对稳定,但林下幼树不足。该研究结果提示,松栎混交林下油松和华山松更新不良,这将不利于其长期存留于群落中,虽然锐齿槲栎从幼苗到幼树的发育过程中存在更新障碍,但并未影响其种群整体更新,若无大规模干扰,锐齿槲栎将维持逆"J"型的更新方式并成为松栎混交林群落中的第一优势种。
于飞王得祥史晓晓陈莉莉黄青平宋彬
关键词:松栎混交林群落学特征
环境因子对秦岭3种典型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阐明秦岭南坡油松林、锐齿栎林及其混交林3种典型次生林群落各层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植被层对同一环境因子的响应差异,并确定影响群落各层物种组成的主要环境因子。【方法】在秦岭南坡火地塘林区和黄柏塬自然保护区等5个松栎林典型分布区共设置45块样地,分草、灌、乔3层进行群落学调查,并运用CCA排序法分析3种群落各层物种组成与海拔、坡度、坡向、坡位、林分郁闭度和枯枝落叶层厚度等6种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1)所调查的45块样地中共记录维管植物321种,隶属于73科183属,其中乔木78种,灌木(含木质藤本)105种,草本植物138种。(2)海拔和坡度与草、灌、乔3层的物种组成均显著相关,坡向和枯枝落叶层厚度对草本层物种组成有显著影响,坡向与乔木层物种组成也有较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草、灌、乔3个层次的物种组成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有差异,海拔是影响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物种组成最主要的环境因子,其次是坡度;影响乔木层物种组成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坡度。
张子良于飞王得祥
关键词:次生林群落物种组成环境因子
槲栎种子雨进程中昆虫的捕食特征被引量:13
2010年
为了了解昆虫捕食与槲栎Quercus aliena种子大小和产量的关系以及在栎林更新中的作用,于2008和2009年秋季,分别在暖温带伏牛山系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研究了两个年度槲栎的种子雨过程及昆虫捕食特征。结果表明:(1)种子雨过程从8月中下旬到9月底约经历40d,存在高峰期且时段较明显,高峰期下落种子量分别占全部种子雨量的78.13%(2008年)和75.91%(2009年);(2)槲栎的种子雨强度年间存在较大差异,2008年明显小于2009年(两年分别为31.75±16.65粒/m2和51.92±29.26粒/m2),但2009年的橡子明显比2008年小(两年分别为1.94±0.61cm3和2.46±0.57cm3);(3)种子雨构成比例在两个年份间存在差异,完好种子的量分别为59.05%(2008年)和36.12%(2009年),虫蛀率在大量结实的2009年显著提高;(4)虫蛀橡子(2.29±0.42cm3)显著大于完整橡子(1.59±0.32cm3),且虫蛀种子中所含虫卵数与种子大小显著正相关,昆虫有选择大种子产卵寄生的偏好。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昆虫对槲栎大种子有寄生选择偏好;大部分槲栎种子遭遇象甲虫蛀而降低生命活力,这可能是影响槲栎林更新的主要因素之一。
刘文静汪广垠牛可坤焦广强于飞易现峰
关键词:槲栎种子雨种子大小
云雾山天然草地30年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草种生态位动态被引量:15
2014年
为探究云雾山天然草地30年恢复演替过程中优势草种的生态位动态,通过典型样方调查,运用Levins和Pianka公式分别对封育5年、9年、14年、18年和30年天然草地的主要物种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的物种组成与群落类型具有明显差异,阿尔泰狗哇花(Heteropappus altaicus)、大针茅(Stipa grandis)、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百里香(Thymus mongolicus)4个种群生态位总宽度较大,且在5个不同封育年限草地均有出现.云雾山原建群种长芒草(Stipa bungeana)生态位宽度也较大,但在封育30年样方中未发现其分布.不同封育年限各物种生态位宽度排序和其总宽度排序并不相同,封育5年、9年和14年的草地中生态位宽度最大的分别是长芒草、甘肃蒿(Artemisia gansuensis)和猪毛蒿(A.scoparia),封育18年和30年草地大针茅最大.随着封育年限增加,优势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出现波动,大针茅的生态位宽度随封育年限增加呈现“升降升”的动态变化,封育5~18年,长芒草生态位宽度变化表现为先降后升,甘青针茅(S.przewalskyi)只在封育30年样地出现,但其生态位宽度仅次于大针茅.种群间生态位重叠与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种群生态位宽度无线性关系,封育9年草地种群间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最大,封育14年和30年草地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均值呈递增趋势.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草地生态系统逐渐得到恢复,种间竞争也随之增加.
史晓晓程积民于飞朱仁斌赵新宇
关键词:封育草地生态位演替
秦岭松栎混交林建群种种子扩散过程及天然更新格局研究
在海拔800~2300m之间的秦岭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以油松(Pinustabulaeformis)、锐齿槲栎(Quercus aliena var. acuteserrata)和华山松(Pinus armandii...
于飞
关键词:松栎混交林锐齿槲栎华山松啮齿动物种子扩散
文献传递
种内及种间干扰对围栏内花鼠分散贮藏行为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2009年9月在黑龙江省带岭区东方红林场10 m×10 m半天然围栏内模拟花鼠种内(不同性别)和种间(大林姬鼠)干扰竞争对花鼠分散埋藏红松种子行为的影响。实验分四个处理两个批次进行,依次为单只花鼠对照实验(雄性7只,雌性9只)、种内同性干扰竞争、种内异性干扰竞争和种间干扰竞争。结果表明:(1)花鼠雌性个体的分散埋藏强度明显高于雄性个体;(2)种间干扰竞争引起花鼠对红松分散埋藏比例明显增加,而种内干扰对花鼠分散埋藏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种内干扰竞争条件下,同性干扰竞争和异性干扰竞争对花鼠分散埋藏行为均无显著影响;(4)雄性个体在同性干扰下,埋藏强度不变;而在雌性个体干扰竞争下,埋藏强度增加;(5)雌性个体在雌性和雄性干扰条件下,花鼠分散埋藏行为均无明显变化。
焦广强于飞牛可坤易现峰
关键词:围栏花鼠分散贮藏
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动态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为揭示秦岭南坡植物群落演替与物种多样性之间的复杂关系,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秦岭南坡油松林、松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群落典型分布区域设置45个样地进行了群落学调查,统计分析了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这一演替序列过程中草、灌、乔3层的物种组成和α物种多样性动态。结果表明:(1)秦岭南坡油松林、松栎混交林和锐齿栎林3种群落共有维管植物312种,隶属于73科183属,其中草本植物136种,灌木(含木质藤本)98种,乔木78种;油松林群落包含52科117属190种,松栎混交林群落含有60科95属129种,锐齿栎林群落则为50科109属178种。(2)沿油松林→松栎混交林→锐齿栎林群落演替序列,草本层物种均匀度和物种多样性显著降低,物种丰富度呈"V"形变化趋势;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均匀度以及物种多样性均无显著差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呈明显的单峰型变化,其中松栎混交林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研究表明,秦岭南坡松栎林群落物种多样性随演替进展总体上呈现单峰型变化,与中期物种多样性假说一致;物种多样性可能仅仅是群落稳定的一个基础或前提条件。
张洪武于飞王得祥张子良
关键词:演替物种组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