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飞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影响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疗效的因素分析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研究影响痛风人群降尿酸治疗疗效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报降尿酸治疗疗效的非条件Logitsic回归模型。
方法分析72例痛风患者(分为未健康教育的对照组和健康教育的试验组)临床资料,测定基线期血脂、血糖、血尿酸、CRP水平和外周血NK细胞比例,关节超声评价受累关节,比较2组人群治疗24周后达标率。根据平均血尿酸水平和复发次数,将64例完整资料患者疗效(是否达标)定义为因变量,可能影响降尿酸治疗疗效的15个因素定义为自变量,建造非条件Logitsic相关分析模型,计算OR值及95%CI。
结果试验组在基线期经过专职医师健康教育后,痛风患者降尿酸治疗达标率(69%)明显高于未进行健康教育的对照组(41%,χ2=4.765,P=0.027)。回归模型显示15个自变量中进入模型的自变量有3个,依次为疾病的病程[OR=1.497,95%CI(1.179,1.901)],有无痛风结节[OR=6.037,95%CI(1.201,30.354)]和关节B超是否异常[OR=14.484,95%CI(3.239,83.896)]。
结论在降尿酸治疗初期给予健康宣传教育,能有效提高治疗达标率。痛风患者如果具有较长的病程、多个关节受累、多发痛风结节、关节B超提示滑膜增厚则提示对降尿酸治疗应答不佳,疾病预后不良。关节超声的应用不仅有助于痛风诊断,对评估降尿酸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 于飞叶丛徐巍沈桂芬董凌莉胡绍先余毅恺叶婷
- 关键词:痛风尿酸
- CD4^+T细胞表型转换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CD4^+T细胞亚群在机体正常的免疫调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起初认为CD4^+T细胞分为两大亚群,即分泌IFN-γ的Th1细胞和分泌IL-4的Th2细胞.其分别表达转录因子为T-bet和Gata-3.随后发现CD4^+T细胞家族的新成员调节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表达转录因子为Foxp3和分泌TGF-β、IL-10.
- 戴玉洁于飞胡绍先
- 关键词:CD4^+T细胞亚群表型转换T-BETTH2细胞TH1细胞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胰腺炎2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 2016年
-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以累及全身多器官系统,SLE合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相对少见,且病死率高[1,2]。本文总结2例SLE合并AP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病例资料病例1女性,维吾尔族,已婚未生育,16岁,
- 于飞韩碧翠叶丛凃巍何晓峰黄晓伟余毅恺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胰腺炎糖皮质激素
- 97例强直性脊柱炎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AS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AS诊断水平。方法:对97例确诊为AS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分析。结果:58%(56/97)的患者首发症状为中轴关节不适,61%(59/97)的患者病程发展过程中出现周围关节炎;94%(91/97)的患者HLA-B27阳性,RF阴性率达88%(78/89),抗O阴性率为72%(31/43),抗核抗体(ANA)阴性率为90%(77/86),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阴性率为98%(40/41),93%(90/97)患者ESR升高,94%(91/97)患者CRP升高;病程1年以上患者骶髂关节CT病变Ⅱ级及以上者比例明显高于病程不到1年者。结论:AS患者早期以中轴关节受累的临床表现多见,HLA-B27对AS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骶髂关节病变的程度和病程长短有关,应提高对AS的认识,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 于飞胡绍先刘志芬余毅恺雷小妹郑海燕杨漾吴颖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人类白细胞抗原B27类风湿因子红细胞沉降率
- CD4^+T细胞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由多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CD4^+T细胞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发现Th1/Th2细胞后,新的CD4^+T细胞亚群不断被发现,包括Th17细胞、Treg细胞、Th22细胞、Th9细胞和Tfh细胞。不同CD4^+T细胞亚群在RA中表达异常,深入研究不同亚群CD4^+T细胞在RA中的作用可为RA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
- 殷文叶丛于飞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CD4^+T细胞亚群
- 34例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对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总结。方法:对34例确诊为NP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同期住院诊断SLE共818例,诊断NPSLE34例,发病率为4.16%。NPSLE首发症状最常见的是狼疮性头痛(24.2%)、脑血管病变(22.3%),发热(97.1%)及新发皮疹(61.8%)为常见的伴随症状。根据SLEDAI评分,34例患者中76.5%患者处于疾病重度活动期(评分≥15)。结论:NPSLE临床表现多样,2种及以上临床亚型并存者多见。首发症状以狼疮性头痛最常见。颅脑影像学检查在NPSLE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 于飞雷小妹沈桂芬凃巍余意恺胡绍先
-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狼疮临床分型
-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胸腺瘤3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胸腺瘤之间的关系及此类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就两者之间的联系及治疗策略进行讨论。结果 3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生胸腺瘤时年龄40~45岁。2例患者首次诊断SLE时即伴发胸腺瘤,1例患者胸腺瘤发生于SLE确诊后2年。2例患者明确行胸腺瘤切除术。2例患者给予激素合并免疫抑制剂治疗。结论对于中老年SLE患者要警惕胸腺瘤的发生,对胸腺瘤的患者要监测自身免疫病的发生。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仍适用于合并胸腺瘤的SLE患者,应根据胸腺瘤的病理分型给予积极的治疗。切除胸腺瘤对于SLE的预后影响不明确,两者之间的机制需要进一步探索。
- 于飞胡绍先
- 关键词:胸腺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