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启忠
- 作品数:38 被引量:117H指数:5
-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大连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大连市医学卫生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尿道拖入术治疗合并尿道狭窄的后尿道直肠瘘
- 目的:探讨合并尿道狭窄的后尿道直肠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采用尿道拖入术,以远端尿道隔离瘘口、拖入近端尿道的方法,治疗合并尿道狭窄的后尿道直肠瘘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一次手术成功3例,失败1例。失败病例经游离包皮片尿...
- 付启忠金键迟辉董圣芳吕光耀刘颖
- 关键词:尿道直肠瘘后尿道尿道狭窄尿道拖入术
- 文献传递
- 可控膀胱造瘘术治疗成人肾源性尿崩症所致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1例报道
- 2010年
- 目的探讨成人肾源性尿崩症所致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肾源性尿崩症所致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患者,施行可控性膀胱造瘘术,观察患者临床预后情况。结果术后控尿效果良好,随访1年,肾积水减轻,膀胱容量减小,肾功能正常,电解质检查正常,每日自行插管1~2小时1次,尿量500~700ml,膀胱造影显示膀胱容量较术前减小明显。结论可控膀胱造瘘术治疗成人肾源性尿崩症所致的巨输尿管-巨膀胱综合征,手术方法简单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效地保护肾功能。
- 付启忠杨建勋吕光耀董圣芳刘颖金泰乙
- 关键词:膀胱造瘘术
- 结肠癌术后并睾丸附睾转移癌1例被引量:2
- 2005年
- 董圣芳金键迟辉付启忠刘颖吕光耀
- 关键词:结肠肿瘤
- 膀胱小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3年
- 膀胱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SCC)临床较少见,是一种分化程度较低、具有高度浸润转移能力、预后差的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膀胱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对该病例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
- 董圣芳刘颖杨建勋付启忠吕光耀刘险峰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癌病理特征
- 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对肾脏小肿瘤的诊断
- 2012年
- 对2006年4月至2010年12月间,因≤4.0cm肾脏小肿瘤在彩色超声(彩超)或CT指导下应用经皮肾穿刺针对肾脏活检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80例穿刺组织可用于确诊,6例因获取组织量不足(出血或组织坏死)无法确诊肿物的病理性质;确诊的80例中,65%(52/80)为恶性肿瘤,35%(28/80)为良性肿瘤。5例患者出现穿刺并发症,47例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和穿刺检查结果均一致。在影像学指导下对肾脏小肿瘤行针刺活检准确性高,穿刺并发症少,可帮助提供组织学诊断。
- 刘颖宋希双付启忠金泰乙董圣芳杨建勋吕光耀
- 关键词:活组织检查针吸肾肿瘤
- RNA干扰高迁移率族蛋白A2沉默对裸鼠肾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沉默高迁移率族蛋白A2(high mobility group A2,HMGA2)表达对人肾癌细胞ACHN成瘤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技术,培养HMGA2沉默的ACHN细胞。实验分三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HMGA2-siRNA组,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取瘤称重,比较各组的成瘤体积、质量和成瘤时间。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N-钙黏蛋白(N-cadherin)和转录因子(Snail)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构建特异性沉默HMGA2表达的肾癌细胞株,选择HMGA2-siRNA2进行后续试验。与空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HMGA2-siRNA组成瘤体积和质量明显降低,成瘤时间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RNA干扰沉默HMGA2表达后,E-cadherin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高,N-cadherin和Snail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MGA2-siRNA能够特异性沉默ACHN细胞中的HMGA2基因,并且HMGA2能够促进ACHN细胞的EMT,进而推动肾癌的发生发展。
- 陈乾李凯唐怀鼎付启忠刘颖
- 关键词:HMGA2SIRNA上皮-间充质转化ACHN裸鼠
- 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对复发膀胱癌的影响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癌术后膀胱灌注化疗对膀胱复发癌的影响。方法对96例获随访的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结果行肾盂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未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的患者膀胱癌复发率为34.4%(11/32),术后行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癌复发率为18.8%(12/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行膀胱灌注化疗者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率17.2%(5/29)小于术后2周行膀胱灌注化疗者20%(7/35),两者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中先行输尿管末端结扎者术后膀胱癌复发率较未采取结扎措施者低,但两者相比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盂输尿管癌行肾输尿管膀胱部分切除术后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复发性膀胱癌的发生率。术中游离肾输尿管前行输尿管末端结扎并同时行预防性膀胱灌注化疗对预防肾盂输尿管癌术后再发膀胱癌可能有效。
- 付启忠杨建勋吕光耀董圣芳刘颖金健
- 关键词:肾肿瘤输尿管肿瘤膀胱肿瘤
- 精索侵袭性血管黏液瘤1例被引量:1
- 2019年
- 患者,男,59岁。患者是以发现阴囊右侧腔内肿物2年为主诉入院,查体:右附睾处可及质韧肿物,轻度压痛,直径约2cm,活动性大。化验:β-HCG、AFP指标未见异常。彩超提示右侧阴囊睾丸下方可见低回声团,大小2.9×2.0×2.8cm,边界清晰,形态规整,内回声不均匀,CDFI:其内及周边探及血流信号,流速:13.2cm/s,RI:0.54。
- 李凯付启忠刘颖
- 关键词:黏液瘤精索
- 超氧化物歧化酶防治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 2009年
- 目的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对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肾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ESWL术前不做任何处理,余30例在ESWL术前1h给予SOD 8mg臀部肌肉注射(SOD组)。碎石后1h行术肾MRI扫描,获得图像以了解肾脏损伤情况。分别于ESWL术前、术后1d、术后7d留取尿样标本,测定2组患者尿N-乙酰-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和尿白蛋白(Alb)及尿IgG浓度。结果SOD组碎石术后1h肾损伤发生率为33%(10/30),对照组为73%(2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5.338,P〈0.05)。SOD组患者碎石后1d尿NAG、β2-MG、Alb及IgG的升高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519、60.945、28.191和17.983,P均〈0.01)。结论在ESWL过程中存在氧自由基对肾脏的损伤,加用SOD可有效地抑制这种损伤,从而对受治肾起保护作用。
- 刘颖金键付启忠董圣芳吕光耀
- 关键词:肾损伤体外冲击波碎石超氧化物歧化酶
-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第二次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4例(观察组)初次行TURBt治疗后诊断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行第二次TURBt治疗,观察残余肿瘤存在与否及位置,肿瘤病理分期、分级的变化,根据第二次TURBt的结果采取的不同治疗方案。以同期单次行TURBt治疗的42例患者为对照。结果观察组49例(52%)发现有残余肿瘤,15例(16%)有肿瘤分期或分级的升高,根据二次TURBt结果,有15例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随访18~36个月(平均24个月),观察组5例(5%)肿瘤复发,对照组9例(21%)肿瘤复发。结论第二次TURBt治疗是揭示肿瘤实际情况、评估分期、检测残存肿瘤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对于高分级、肿瘤较大和肿瘤多发者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同时可明显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进展。
- 刘颖金键宋希双付启忠迟辉
- 关键词:膀胱肿瘤膀胱切除术二次探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