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艳平

作品数:17 被引量:18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天文地球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6篇盆地
  • 9篇海拉尔盆地
  • 5篇松辽盆地
  • 4篇油气
  • 4篇侏罗系
  • 4篇凹陷
  • 3篇地层
  • 3篇松辽盆地北部
  • 3篇勘探
  • 3篇火山
  • 3篇北部
  • 3篇层序
  • 2篇地震识别
  • 2篇地质
  • 2篇姚家组
  • 2篇油气勘探
  • 2篇原型盆地
  • 2篇勘探意义
  • 2篇火山机构
  • 2篇发育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吉林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大庆油田有限...

作者

  • 17篇侯艳平
  • 5篇任建业
  • 4篇任延广
  • 4篇彭威
  • 3篇张海军
  • 3篇庄新国
  • 3篇陈鸿平
  • 3篇吴海波
  • 3篇朱德丰
  • 3篇申文静
  • 2篇解习农
  • 2篇刘志文
  • 2篇李敬生
  • 2篇赵波
  • 2篇张顺
  • 2篇安广柱
  • 2篇李军辉
  • 1篇杨庆杰
  • 1篇冯志强
  • 1篇史冠中

传媒

  • 2篇世界地质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地质学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地球科学
  • 1篇岩石矿物学杂...
  • 1篇石油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长江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松辽盆地嫩江组大型陆相坳陷湖盆湖底水道的发现及其石油地质意义被引量:50
2006年
松辽盆地属于大型陆相中生界含油气盆地,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首次在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嫩江组一段湖相泥岩中发现了发育完整的大型湖底水道系统,该系统由3个主干水道和4个末梢分支水道构成,沿大庆长垣自北向南延伸,水道系统延伸最大直线距离71km,水道最大宽度600m。研究认为该水道系统可能为河流直接入湖而形成,电测解释和岩心观察表明水道砂体具有很好的含油气性。因此,这一水道系统的发现为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广泛发育的湖相泥岩中寻找油气储层提供了一个新勘探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冯志强张顺解习农安广柱赵波侯艳平
关键词:松辽盆地石油地质意义
海拉尔盆地塔木兰沟组剥蚀量恢复及原型盆地构造格局
2021年
海拉尔盆地塔木兰沟组构造复杂,后期改造强烈,原型盆地认识不清,导致原始沉积沉降中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的进展。从剥蚀量计算入手,采用地层趋势法,对塔木兰沟组的地层剥蚀量进行计算,结合地震及构造特征,利用Sufer软件恢复了不同时期的原型盆地形态,发现地层原始厚度的展布特征与残留特征基本一致,最大的区别是分布范围。塔木兰沟组归属于侏罗纪,根据构造属性和盆地沉积充填特征,侏罗纪盆地原型可分为前陆褶皱冲断盆地和伸展盆地2个阶段:早中侏罗世,盆地遭受来自西部的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和碰撞的挤压作用与东部古太平洋板块平板俯冲的挤压作用,盆地基底与中古生界发生大规模褶皱冲断作用,形成宽阔连片的褶皱冲断带;晚侏罗世,古太平洋板块由平板俯冲转为回撤,对东亚大陆的作用也由挤压转为伸展,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板片发生断离,诱发增厚的地壳垮塌;两者的联合作用,导致海拉尔盆地及其周缘由挤压环境进入裂陷期,早期深大断裂与逆冲褶皱体系解体、反转,沉积了断层火山联合控制的塔木兰沟组。
刘志文侯艳平陈鸿平申文静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原型盆地
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1
2019年
在分析红旗凹陷的构造、断裂、烃源岩演化、油气成藏等特征基础上,通过恢复凹陷各期的盆地原型,认为红旗凹陷在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构造变革作用,相对于原型盆地,现今残余盆地构造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研究认为:红旗凹陷沉积中心和沉降中心的变化表现为“跷跷板”式演化,即塔木兰沟组—南屯组沉积时期表现为东深西浅的格局,南屯组末期的构造改造使盆地沉降中心向西偏移,大磨拐河组—伊敏组沉积时期表现为西深东浅的格局,伊敏末期凹陷整体抬升,东部剥蚀严重,整体表现为西深东浅的格局定型;铜钵庙组—南屯组是红旗凹陷主要的生油层和储集层发育层段,红旗凹陷的盆地原型不仅控制了烃源岩的形成和演化,还对油气成藏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张晓东李敬生侯艳平彭威张海军陈鸿平申文静刘志文陈浩贾甄甄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原型盆地烃源岩成藏
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2
2014年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两个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勘探主要领域.从构造演化各个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分析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油气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特征,进而控制着生储盖的配置关系;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决定了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构建了构造沉积耦合控制油气成藏的3种模式,即复式箕状断陷凹中隆起带成藏模式、大型缓坡断阶带成藏模式和深小稳定洼槽型成藏模式。
朱德丰刘赫高春文李军辉龚永杰侯艳平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油气成藏
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白垩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为了解白垩系湖相沉积物中蕴含的古气候信息,探明古气候变化和沉积作用耦合关系,笔者对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岩芯开展了系统观察和沉积相分析。岩芯薄片观察和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鉴定识别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砾岩、泥砾岩、煤、凝灰岩和菱铁矿层等十多种岩性,以此建立明D2井岩芯地质综合剖面,分析本区环境演化特征。沉积相研究表明,铜钵庙组以多期辫状河沉积为主,多期河道砂砾岩叠置,或河道砂砾岩上覆细粒泛滥平原沉积;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等细粒沉积岩为主,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亚相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细粒沉积岩中普遍含有菱铁矿,含量3%~10%,同时识别出40层共5.9 m厚的菱铁矿层,表明这一时期东明凹陷以潮湿的气候为主。气候湿暖且植被发育,物理风化作用减弱而导致碎屑沉积物输入减少,促进自生矿物的沉淀,从而形成富有机质富菱铁矿的细粒沉积岩。
侯艳平任延广孙丽张海军吴海波彭威李敬生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白垩系沉积环境
东北地区深层侏罗系火山—沉积序列与储盖组合及勘探意义——以海拉尔盆地侏罗系为例被引量:8
2021年
为揭示东北地区侏罗系火山—沉积序列与储盖组合等地质特征,进一步评价深层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基于勘探现状,利用露头调查、钻测井对比、岩芯观察、结合地震解释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侏罗纪盆地构造背景,认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和盆地性质。早—中侏罗世为受控于蒙古-额霍茨克造山作用的挤压型断陷-坳陷盆地,受到了后期构造的强烈改造。晚侏罗世为陆内伸展环境下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火山断陷盆地。东北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频繁,形成广泛分布的火山—沉积序列。海拉尔盆地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发育典型火山—沉积序列,以火山岩与沉积岩的互层为特征,表现为砂泥岩—中酸性火山岩—砂泥岩—中基性火山岩序列。岩石组合在不同凹陷单元差异性较大,中部凹陷带以火山岩和砂泥岩为主,外围凹陷以火山岩和砂砾岩为主。火山—沉积序列的岩性复杂,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有"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砂砾岩"3类岩性储层,储层物性普遍较低,总体属于中低孔极低渗储层-致密储层。依据火山—沉积序列的不同岩石组合及油气显示情况,可识别出砂泥岩或砂灰泥岩储盖组合、火山岩内幕储盖组合、火山岩-沉积岩复合岩类储盖组合、基岩风化壳储盖组合等四大类九小类油气储盖组合。最有利储盖组合是与烃源岩毗邻的砂泥岩储盖组合,其次是火山爆发相-喷发相的火山碎屑角砾岩、凝灰岩与火山岩的储盖组合。火山—沉积序列发育中等较好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油气成藏条件较好。围绕中部凹陷带的红旗凹陷、乌尔逊北凹陷烃源岩分布区的最有利储盖组合,是侏罗系深层火山—沉积序列的主要勘探领域。通过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火山—沉积序列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贾进华陶士振方向侯艳平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侏罗系储盖组合勘探意义
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嫩江组二、三段层序地层及油气藏分布规律被引量:7
2006年
通过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嫩江组二、三段识别出最大湖泛面、最后湖泛面和沉积作用转换面,识别出高水位体系域和湖盆收缩体系域,划分出3个准层序组11个准层序,建立了高频层序地层格架;指出古龙凹陷油气藏分布受烃源岩成熟度、沉积相带、构造等因素综合控制,凹陷低部位发育岩性透镜体油气藏,周边鼻状构造部位发育上倾尖灭及构造油气藏,总体呈环带状分布,纵向自下而上具有岩性透镜体、上倾尖灭及构造油气藏分布特征。
张顺安广柱赵波侯艳平万俭英
关键词:松辽盆地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油气藏分布
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6
2008年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贝尔凹陷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形成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自下而上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中部裂后热沉降盆地和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贝尔凹陷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发育于下部断陷盆地的下部断裂系统和发育于中部热沉降盆地的上部走滑断裂系统,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复杂的构造样式对凹陷内沉积体系的配置也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从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初步探讨了贝尔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侯艳平朱德丰任延广庄新国
关键词: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
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扶余油层源下致密油富集模式及主控因素
2024年
基于地球化学、地震、测井和钻井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北部下白垩统泉头组扶余油层地质特征、致密油富集主控因素及富集模式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①泉头组上覆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优质烃源岩,环凹鼻状构造发育,沉积砂体大面积连续分布,储层整体致密;②优质烃源岩、储层、断裂、超压和构造等多要素配置联合控制扶余油层致密油富集。源储匹配关系控制致密油分布格局;源储压差为致密油富集提供充注动力;断砂输导体系决定油气运移和富集;正向构造是致密油富集的有利场所,断垒带是向斜区致密油勘探重点突破区带;③基于源储关系、输导方式、富集动力等要素建立扶余油层致密油3种富集模式,一是源储对接油气垂向或侧向直排式:“源储紧邻、超压驱动、油气垂向倒灌或源储侧向对接运聚”;二是源储分离断裂输导式:“源储分离、超压驱动、断裂输导,油气通过断层向下运移到砂体富集”;三是源储分离断砂匹配式:“源储分离、超压驱动、断裂输导、砂体调整、油气下排后通过砂体侧向运移富集”;④油源条件、充注动力、断裂分布、砂体以及储层物性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扶余油层致密油的差异富集,齐家—古龙凹陷扶余油层具有较好富集条件,勘探程度低,是未来致密油探索重要新区带。
王小军王小军李军辉白雪峰王贵文李军辉金之钧王贵文杨庆杰李杰郑强蔡俣
关键词: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扶余油层主控因素
海拉尔盆地西部坳陷带侏罗系火山机构识别及发育特征
2023年
火山岩型油气藏是当前油气勘探新领域,勘探实践表明海拉尔盆地侏罗纪火山-沉积地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海拉尔盆地西部坳陷带分布在德尔布干断裂和额尔古纳断裂之间,断裂构造对火山喷发和盆地填充过程有重要的控制作用,然而断裂构造和火山岩相之间的耦合关系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火山岩型油气藏勘探部署.针对这一问题,利用钻井岩心、测录井和地震资料,运用井-震对比、多属性联合等方法,分析了西部坳陷带各类火山-沉积岩的测井特征和地震反射特征,识别火山机构并进行岩相古地理重建.研究表明,德尔布干和额尔古纳断裂带影响了中-晚侏罗世火山岩的横向展布,火山机构主要分布在凹陷缓坡带,在平面上沿NE向次级断裂呈串珠状、条带状分布,呈多中心复合式爆发样式.凹陷内平行断层组合、反向调节断层组合、断裂转折带、雁列式断层组合4种断裂组合对火山机构类型和发育有明显控制作用.沉积岩主要发育在火山与断裂围限的可容纳空间内,断裂与火山古地貌共同控制了凹陷内沉积砂体的展布.
赵德锋史冠中侯艳平沈传波吴路路曾小伟孙荣耀郑晨宇彭宇虓陈鹏
关键词:火山机构地震识别侏罗系海拉尔盆地构造地质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