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初源

作品数:17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黄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黄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失眠
  • 4篇失眠患者
  • 4篇皮肤
  • 4篇皮肤交感反应
  • 4篇间期
  • 4篇交感
  • 4篇RR间期
  • 3篇血管
  • 3篇平山病
  • 3篇梗死
  • 2篇动脉供血
  • 2篇动脉供血区
  • 2篇血管内治疗
  • 2篇血性
  • 2篇中动脉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卒中
  • 2篇卒中
  • 2篇无力
  • 2篇脑梗

机构

  • 14篇黄山市人民医...
  • 2篇皖南医学院
  • 1篇安徽省黄山市...

作者

  • 17篇倪初源
  • 14篇汪飞
  • 6篇程小华
  • 4篇吴晟昊
  • 4篇胡仲昊
  • 3篇胡敏
  • 3篇曹婷婷
  • 2篇杨燕玉
  • 2篇王龙飞
  • 1篇胡玉萍
  • 1篇程蛰承
  • 1篇姚瑶
  • 1篇曹毅
  • 1篇汪飞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皖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医学信息
  • 1篇华东六省一市...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6
  • 7篇2012
  • 1篇2010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早期预测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预测恶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mMCAI)的可能因素及其准确性。方法对101例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MHI)患者按发病7d内是否发生mMCAI分为mMCAI组和非mMCAI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对有显著性差异的指标分析其发生mMCAI的优势比(OR)并计算预测mMCAI的准确性。结果 101例MHI患者中mMCAI组38例,非mMCAI组63例。mMCAI组发病24h内出现恶心伴呕吐、体温升高(≥37.3℃)、外周血白细胞增高(>10×109)、MCA高密度征和48h内梗死区范围≥MCA均显著高于非mMCAI组(P均<0.05),其中48h内梗死区范围≥MCA患者发生mMCAI的风险最高(OR=28.05,95%CI 9.05~86.96),次其为体温升高(≥37.3℃)(OR=14.43,95%CI 5.13~40.60),两者预测mMCAI的敏感性分别为86.8%、84.2%,特异性为81.0%、73.0%,阳性预测值为73.3%、65.3%,阴性预测值为91.1%、88.5%,优于其他3个指标。结论发病48h内梗死区范围≥MCA,24h内体温升高、恶心伴呕吐、外周血白细胞增高和MCA高密度征对发生mMCAI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前二者准确性更高。
汪飞倪初源王龙飞程小华
关键词:脑梗死大脑中动脉
进展性脑梗死与稳定性脑梗死危险因素的对比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PCI)的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PCI患者与170例稳定性脑梗死(SCI)患者的临床资料中24个因素先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后对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PCI组的糖尿病史、早期不适当降压治疗、入院后24h内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空腹血糖(FBG)、CT早期梗死征象、侧脑室体旁梗死明显高于SCI组(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不适当降压治疗、WBC、CRP及FBG增高、CT早期梗死征象、侧脑室体旁梗死是PCI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不适当降压治疗、WBC增高、CRP及FBG增高、CT早期梗死征象、侧脑室体旁梗死是PCI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征象。
汪飞倪初源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机械取栓在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中的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2020年3月黄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给予机械取栓治疗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术中采用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评估血管再通情况,其中TICI 2b、3级视为血管成功再通。对比术前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并在术中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围手术期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术后90 d电话随访,对存活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1)32例患者中84.4%(27/32)术中实现成功再通(TICI 2b、3级),15.6%(5/32)未能有效再通。术后即刻或24 h后头颅CT复查显示,并发大面积脑梗死1例,颅内出血1例,造影剂外渗6例。(2)出院时患者NIHSS评分较术前低,而ADL评分较术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电话随访,存活的26例患者61.5%(16/26)达到良好的临床预后(mRS 0~2分)。结论:机械取栓治疗配合围手术期精细化的护理,可以改善AIS患者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胡玉萍倪初源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护理观察
皮肤交感反应联合RR间期变化率在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正>目的:探讨皮肤交感反应联合RR间期变化率在失眠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失眠患者及与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全部进行皮肤交感反应(SSR)及RR间期变化率(R...
倪初源汪飞吴晟昊曹婷婷胡敏
文献传递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围手术期血压管理研究进展(综述)
2021年
围手术期血压可能影响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预后,但由于血压监测方法、监测时机、基础血压、血管再通情况、麻醉方式等因素的不一致性,尚无统一指导意见。其中术前血压管理应在考虑患者发病机制的基础上遵循个体化原则;术中血压控制在某一稳定的水平对患者预后可能是有益的,但具体数值尚无定论;术后血压作为血压管理重点,血压的变异性应得到重视,血流达mTICI 2b级以上者应更积极降压,而mTICI在2b级以下者需谨慎降压,具体血压目标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倪初源汪飞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血压
脑小血管病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16年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解剖学和病理学概念,描述一组由脑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综合征[1]。临床表现主要为卒中(深部梗死、出血)、认知和情感功能障碍及总体功能下降。临床诊断大多基于脑影像学的发展,尤其是磁共振成像的应用,其主要影像特征包括腔隙性梗死(LI)、腔隙、脑白质病变(WML)、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倪初源汪飞
关键词:药物治疗
平山病一例
平山病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由日本学者平山惠造于1959年首次报道,病变主要侵犯颈髓前角细胞,是一种良性自限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本文介绍的该病例为青年男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表现上肢前臂以下不对称性肌萎缩等,符合平...
汪飞倪初源胡仲昊
关键词:平山病病理诊断
平山病一例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病变主要侵犯颈髓前角细胞,是一种良性自限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国内己有以双上肢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类似病例报道。本例为青年男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表现上肢...
汪飞倪初源胡仲昊程小华
关键词:平山病病例分析发病机理
以脑栓塞为首发表现的感染性心内膜炎3例被引量:1
2010年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tive Endocardltis,IE)是心内科常见病,但因并发症多,起病方式多种多样,极易误诊。现将2009年4月~2010年3月以脑梗死收住神经内科的3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报道如下。
倪初源汪飞程小华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首发表现脑栓塞起病方式神经内科心内科
肝性脊髓病1例报告
2012年
肝性脑病为慢性肝病晚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肝性皮质盲和肝性脊髓病(HM)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男,29岁。因“双下肢无力、行走困难3个月”于2008年7月14日人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无力、僵硬,行走困难,高蛋白饮食后出现双手不自主颤抖。无感觉异常,无大、小便障碍。
汪飞倪初源杨燕玉
关键词:肝性脊髓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双下肢无力肝性皮质盲高蛋白饮食肝病晚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