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维学
- 作品数:8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泸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528例的观察及护理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28例输尿管结石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 528例行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治疗效果满意,无任何并发症。结论严谨而周密的护理对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愈后起着积极作用。
- 先维学穆永静
- 关键词:中下段输尿管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护理观察
- 经尿道汽化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护理体会
- 2011年
-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护理。方法:对47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给予术前、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结果:472例手术全部成功,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严密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治疗及护理成功的重要环节。
- 先维学李雪梅
-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汽化电切术护理
- 胆道探查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促进肠蠕动恢复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对胆道探查手术后患者肠蠕动的影响。方法将拟行胆道探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口香糖咀嚼组(实验组)和术后常规护理和辅助按摩组(对照组)。在鼓励早期活动的基础上,实验组患者从术后第1天起即开始咀嚼口香糖,对照组则采用术后常规护理和辅助按摩腹部。比较两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相对于对照组提前,两组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实验组医嘱依从性好。结论实验组能促进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方法简便、实用、接受度高,可以作为一种术后辅助治疗。
- 易言群郭洪萍先维学陈跃莲
- 关键词:胆道探查咀嚼口香糖胃肠蠕动功能
- 非气腹后腹腔镜与气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护理研究
- 2011年
- 目的:探讨非气腹后腹腔镜与气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护理特点,以提高护理T作的效率和质量。方法:将64例肾囊肿病员随机分成两组,比较非气腹(n=32)与CO2气腹(n=32)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术后体温、镇痛药使用、皮下气肿、腹部切口并发症、心律失常等方面,并做对比分析。结果:非气腹组与气腹组相比较,镇痛药使用、皮下气肿、心律失常P〈0.05为2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腹部切口并发症、术后体温P〉0.05无明显差异性。结论:非气腹组镇痛药使用、皮下气肿、心律失常方面存在显著优越性,对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非气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与气腹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手术的护理比较有较大优势。
- 先维学易言群邓利谷钿山
- 关键词:后腹膜非气腹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
- 地震挤压伤员尿液β2-MG、NAG及AAP联合检测的意义
- 2010年
- 目的:探讨尿液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丙氨酸氨肽酶(AAP)联合检测对诊断地震挤压伤患者肾脏早期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这次收治5.12 汶川地震伤员标本进行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β2-MG的含量,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AG和AAP的活性.结果:地震挤压伤患者尿中β2-MG、NAG、AA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 单纯检测上述指标中的一项或两项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三项阳性率较高.结论:检测尿液β2-MG、NAG、AAP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地震挤压伤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
- 先维学王明初
- 关键词: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挤压伤
- 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常见原因与护理对策
- 2012年
- 目的对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膀胱痉挛的常见原因与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膀胱痉挛产生的原因,并且给予护理,分析护理后结果。结果患者中有34例出现膀胱痉挛,发生率55%,主要原因为心理原因、导管刺激、腹压增高等原因,经过护理后,基本达到了术后顺利恢复。结论通过积极治疗与护理,对于术后膀胱痉挛发生率降低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减轻也有帮助,能够接触患者痛苦的发生,术后恢复顺利进行。
- 先维学
- 关键词: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膀胱痉挛护理
- 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的围术期护理
- 2012年
- 气压弹道碎石术是在输尿管镜下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机进行碎石的一种腔内新技术,其机制是将压缩气体产生的能量驱动碎石机手柄内的子弹体,子弹体脉冲式冲击结石而将结石击碎,是目前治疗中下段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切口、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治疗彻底及住院费用低等优点。
- 穆永静先维学李玉莲
- 关键词:输尿管结石输尿管镜检查碎石术围术期护理
- E3B1在MOF-7细胞中的定位研究
- 2010年
- 目的构建E381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pEGFP-N1/E381和pEGFP—C1/E381,并观察E381在MCF-7乳腺癌细胞的核定位情况。方法用PCR方法扩增E3B1cDNA,构建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质粒pEGFP-N1/E381和pEGFP—C1/E381,酶切、测序鉴定后,瞬时转染MCF-7乳腺癌细胞株,用荧光显微镜观察E381的核定位情况。结果酶切结果与序列测定说明获得pEGFP-N1/E381和pEGFP-C1/E381重组质粒,转染分析可见E381可定位于MCF-7乳腺癌细胞核内。结论成功构建了E381的绿色荧光蛋白融舍表达质粒pEGFP-N1/E381和pEGFP—C1/E381,在MCF-7乳腺癌细胞株中,E381除存在于胞浆外,也可定位于细胞核内,可能与其参与核内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
- 先维学王明初
- 关键词:MCF-7乳腺癌细胞核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