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永朝

作品数:25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包头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文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6篇文学
  • 5篇情感
  • 5篇小说
  • 4篇艺术
  • 4篇文学创作
  • 3篇作家
  • 2篇新写实
  • 2篇心理
  • 2篇艺术形象
  • 2篇意境
  • 2篇女性
  • 2篇文学鉴赏
  • 2篇萧红小说
  • 2篇小说特征
  • 2篇写实
  • 2篇论文学
  • 2篇鉴赏
  • 2篇共鸣
  • 1篇新写实小说
  • 1篇心境

机构

  • 13篇包头师范学院
  • 3篇包头教育学院
  • 1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17篇冯永朝
  • 2篇王颖

传媒

  • 2篇电影文学
  • 2篇文教资料
  • 2篇集宁师专学报
  • 2篇内蒙古师范大...
  • 2篇职大学报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阴山学刊
  • 1篇前沿
  • 1篇现代语文(理...
  • 1篇芒种(下半月...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黑河教育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5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3篇199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思维被引量:2
2002年
灵感是艺术创作中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 ,灵感思维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灵感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独特性、不可重复性和潜意识等特点 。
冯永朝
关键词:艺术创作灵感思维文学创作潜意识心理机制心理现象
批判反思建构:新时期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小说的生态思想解读
2015年
在生态批评的理论和实践的推动下,挖掘和探讨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成为文学批评领域的一个亮点。新时期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小说有丰富的生态思想内涵,主要体现为对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旨归的随意征服自然行为的批判,对人性危机造成自然危机恶果的反思,以及积极建构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想的努力等方面。
冯永朝
关键词:生态思想征服自然人性危机生态理想
病态人生和心理的展示——《呼兰河传》象征意蕴解读
2009年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创作的代表作,小说以象征手法,通过对故乡呼兰小城的种种景象、事象、物象、人象,以及风俗生动具体的描绘,喻示了深受封建传统文化影响和包围着的小城普通民众的愚昧无知、自私保守、冷漠残酷的病态人生和心理,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具有深刻的启蒙和批判意义。
冯永朝
关键词:意蕴心理
新写实小说特征论
2009年
"新写实小说"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重要潮流之一,它的"新"主要是在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比照中凸现出来的。在取材上,传统现实主义注重写重大事件,塑造英雄人物,而新写实小说注重写凡常生活,刻画平凡人物;在叙述态度、结构方式上,前者注重主观情感介入,采用的是全知全能的情节结构方式,追求情节的戏剧化,后者则主张主观情感的逃避,采取了生活流式的结构方式,追求情节的生活化;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上,前者的作者凌驾于众人之上,充当读者的导师,后者则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两者是平等的关系。
冯永朝
关键词:新写实
略论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被引量:8
2006年
文学创作中活跃着作家两道情感之流:一道是作家的创作热情,它推动着作家投入直至完成创作;一道是作为创作材料的情感,它融入作品,在艺术形象创造中具有联结、融合的作用,规定艺术形象面貌的作用,决定形象成为艺术形象的作用等。
冯永朝
关键词:情感文学创作艺术形象
论艺术构思中作家的情感状态
2014年
在艺术构思中,有利于作家进入自由创造境界,帮助其顺利完成创作的情感状态主要是:情理交融的升华状态、澄心凝神的虚静状态和心物合一的自由状态等。
冯永朝
关键词:艺术构思情感状态情理交融
解构男权:萧红小说中男性形象解读被引量:3
2009年
萧红是以现代女性的眼光去观察、描写男性,同时以现代女性的心灵去感受男性的,因而她笔下的男性形象与男性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很不相同,与古代女诗人、女作家笔下的男性形象也不相同。萧红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当时中国社会最常见、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乡土农村的愚夫。另一类是处于城市文明中的市民知识分子。萧红对以上两类人物的群像式的刻画,不仅表现了对下层人民悲剧命运的深切悲悯,而且反映了她作为一名敏锐深刻的现代知识女性对男权社会的批判与嘲讽以及对男性英雄神话的解构与颠覆。
冯永朝王颖
关键词:解构男权文化
论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1998年
此文主要归纳共鸣的特征、产生共鸣的条件,以及实现共鸣的途径和方式。认为共鸣是一个渐进的多层次的情感过程,共鸣引起的情感反应是鉴赏的极至,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冯永朝
关键词:共鸣文学鉴赏
略谈文学创作中的情感
1998年
冯永朝
关键词:文学创作文学艺术作家情感体验列夫·托尔斯泰创作心境
论文学鉴赏中的共鸣
2005年
共鸣是文学鉴赏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在具体的鉴赏活动中,当鉴赏主体受作品情感感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共鸣.共鸣又是一种复杂的审美现象,它作为文学鉴赏活动的一种至境,并不是发生在所有鉴赏过程中的:成功的鉴赏活动,可能会出观多次共鸣状态;而不成功的鉴赏活动,则可能一次也不会出现.这是因为共鸣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条件,而条件具备后又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方式来实现.
冯永朝
关键词:文学鉴赏共鸣鉴赏活动作品情感鉴赏主体审美现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