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芳
- 作品数:41 被引量:8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肝90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90例慢性乙肝患者用异甘草酸镁治疗4周后,改用天晴甘平治疗2周,随访2周,观察慢性乙肝患者治疗1周、2周、3周、4周后的常规生化指标,如谷丙转氨酶(ALT...
- 沈雁冰谢迎春冯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药物治疗异甘草酸镁临床疗效
- 文献传递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肝90例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门诊90例慢性乙肝患者用异甘草酸镁治疗4周后,改用天晴甘平治疗2周,随访2周,观察慢性乙肝患者治疗1周、2周、3周、
- 沈雁冰谢迎春冯芳
- 文献传递
- 影响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的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探讨影响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HE)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并发HE患者70例,分为存活组49例,死亡组21例。统计两组HE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PTA、血清钠、血BUN、血氨、肝性脑病的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等。结果分析发现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血清总胆红素、血清白蛋白、血清钠、血清尿素氮、肝性脑病的分期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与肝硬化并发HE患者预后有关(P<0.05),而血氨值的高低与其预后不相关。结论对于肝硬化并发HE患者,年龄越大、感染越重、合并肝硬化其他并发症、肝脏储备功能越差者,预后越不良。早期判断、预防、治疗这些危险因素,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 周晓琳陈一东覃慧敏谢迎春冯芳叶丰谭宏祜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肝性脑病预后
- 地榆升白片预防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所致一过性骨髓抑制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0年
- 沈雁冰谢迎春冯芳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地榆升白片骨髓抑制一过性干扰素
- 隐匿性乙型肝炎被引量:1
- 2006年
- 冯芳尹有宽陈一东
-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病毒复制
- Relationship of liver function chilg-pugh classification with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 覃慧敏周晓琳冯芳叶丰谢迎春沈雁冰
- 伤寒34例误诊原因及伤寒杆菌药敏结果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陈一东李仲明肖文海叶丰周晓琳冯芳
- 关键词:伤寒误诊扁桃体炎伤寒杆菌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还原性谷胱甘肽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还原性谷胱甘肽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肝损患者83例随机分为还原性谷胱甘肽组即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天冬氨酸钾镁40mL+肌苷0.6g静脉滴注,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还原性谷胱甘肽1200mg静脉滴注,1次/d。2组疗程均为2周。分别比较用药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第2周末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胺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等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此四项的t值分别为6.25、4.72、2.47、2.62,P<0.01或P<0.05;对照组的t值分别是2.406、2.607、2.548、2.64,P<0.01或P<0.05,但治疗组ALT、AST值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t值分别为3.65、2.93,P<0.01,ALT、AST治愈率亦较对照组高,χ2值分别为8.289和8.086,P<0.05。结论还原性谷胱甘肽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所致肝功能损伤短程疗效显著、安全。
- 周晓琳陈一东冯芳谭宏祜谢迎春
- 关键词:还原性谷胱甘肽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损伤
- 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肝脾型猫抓病1例
- 2019年
- 猫抓病(cat-scratch disease,CSD)是巴尔通体菌属中的多形性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感染所致的亚急性自限性疾病,以皮肤病变和局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CDS虽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但以“发热、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成人肝脾型CSD较少见,现报道1例如下。
- 黄娜陈鹏冯芳刘强周晓琳
- 关键词:发热淋巴结肿大
- 抗菌药物与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疗效分析
- 2022年
- 剖析抗菌药物与免疫球蛋白治疗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时间点为2021年3月-2022年3月,选取该时间段90例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的患者为研究目标,依据随机法将纳入人员分为两组,即病例组、对照组,组内各45例,对照组采用单一的抗菌药物治疗,病例组接受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加以评定。结果:治疗后,病例组炎性因子水平改善尤为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免疫功能指标对比无太大差异,治疗后,病例组和对照组CD3+ 分别为(97.1±10.01)%、(87.95±9.96)%,CD4+依次为(55.26±6.06)%、(40.18±5.42)%, CD8+依次为(10.81±3.43)%、(14.16±4.52)%。CD4+/CD8+依次为(1.91±0.78)%、(1.54±0.54)%,病例组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改善效果同预期目标相近(P0.05);病例组治疗有效占比为(97.78%),对照组为(82.22%),病例组治疗有效占比具备理想性(P0.05)。结论:在对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可采用抗菌药物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此种治疗方式不仅以有效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并且可以调节免疫功能指标,提升治疗有效率,具有大力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 冯芳
- 关键词:抗菌药物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