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仁静

作品数:21 被引量:226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6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3篇油藏
  • 9篇低渗
  • 9篇低渗透
  • 5篇应力敏感
  • 5篇油田
  • 5篇储层
  • 4篇低渗透储层
  • 4篇提高采收率
  • 4篇采收率
  • 3篇低渗透油藏
  • 3篇渗透率
  • 3篇剩余油
  • 3篇剩余油分布
  • 3篇特低渗
  • 3篇非均质
  • 3篇非均质性
  • 2篇氮气泡沫
  • 2篇氮气驱
  • 2篇低渗油藏
  • 2篇英文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6篇中国石化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4篇中国石化集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海油田服务...

作者

  • 21篇刘仁静
  • 11篇刘慧卿
  • 5篇张红玲
  • 5篇李秀生
  • 2篇高建
  • 1篇吴顺林
  • 1篇徐春华
  • 1篇祝春生
  • 1篇孙科
  • 1篇刘超
  • 1篇王书林
  • 1篇王敬
  • 1篇吴育林
  • 1篇徐杰
  • 1篇焦翠华
  • 1篇王培玺
  • 1篇张占华
  • 1篇刘卫军
  • 1篇侯加根
  • 1篇姜汉桥

传媒

  • 3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钻采工艺
  • 1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应用基础与工...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和化...
  • 1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考虑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效应的低渗、特低渗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23
2013年
为了综合反映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规律的影响,首先,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低渗透岩芯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并建立启动压力梯度和动态渗透率的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渗流力学理论,建立同时考虑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效应的低渗透油藏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据此研制低渗透油藏水驱数值模拟软件;然后,利用该软件研究不同特征对渗流场、开发规律的影响以及启动压力和应力敏感对开发效果的影响;最后,研究超前注水、增大注采比、增大注采速度对采收率的影响规律,并优化最佳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是低渗透油藏采收率较低的直接原因,应力敏感通过强化启动压力梯度的方式间接影响采收率;超前注水、增大注采比和增大注采速度均可以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提高幅度为:超前注水>增大注采比>增大注采速度;最佳超前注水时间为100 d,最佳注采比为1.1∶1,最佳注入速度为0.000 15~0.000 25 PV/d。
王敬刘慧卿刘仁静徐杰
关键词:石油工程低渗透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
低渗透油藏氮气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应用研究
刘仁静
关键词:低渗透应力敏感
胜利油田稠油油藏氮气泡沫驱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针对胜利油田的油藏条件,利用物理模拟实验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详细研究了油层非均质性,原油粘度,油层韵律性等油藏条件对氮气泡沫驱油效果的影响,并对起泡剂浓度,注入气液比,泡沫注入量,转驱时机等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氮气泡沫驱具有优良的封堵调剖能力,能很好地改善非均质性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适合于氮气泡沫驱开采的油藏条件,所得结果对胜利油田选择合适的氮气泡沫区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刘仁静刘慧卿李秀生
关键词:适应性数值模拟油层非均质性
基于数字岩心的孔隙尺度砂砾岩水敏微观机理被引量:23
2019年
新疆莫北油田是典型的砂砾岩油田,矿场实践表明油藏存在严重的水敏伤害问题。为防止水敏伤害后储层物性变差,针对该地区砂砾岩水敏损伤机理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CT扫描实验进行三维矿物分布重构研究水敏损伤机理的方法。通过对比QEMSCAN确定的矿物分布图和Micro-CT扫描岩心切片的灰度图,建立CT扫描灰度值与不同矿物组分的对应关系。然后对CT扫描的整块岩心矿物组分进行识别,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的矿物含量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比水敏前后重构的三维数字岩心,对水敏损伤机理进行了分析,利用重构的数字岩心并基于侵入-逾渗理论模拟了两相渗流过程,获得了伤害前后相渗曲线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水敏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非晶体矿物(黏土)的膨胀、分散和运移,在这一过程中大孔喉被分割成小孔喉,且喉道的损伤程度大于孔隙的损伤程度,进而导致了渗透率的下降。通过相渗曲线分析可知,发生水敏后,不仅绝对渗透率降低,相对渗透率亦降低,水敏对于油水两相的总有效渗透率的伤害是绝对渗透率伤害的1.6~2.0倍。
李俊键成宝洋刘仁静孟凡乐刘洋高亚军马康姜汉桥
关键词:水敏有效渗透率
稠油热采深度堵调参数优化设计技术
刘慧卿张红玲王培玺刘仁静吴顺林
研究课题通过分析蒸汽吞吐的汽窜动态和汽窜方式,利用相似模型进行汽窜物理模拟,目的在于确定汽窜的基本规律,同时为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汽窜体积提供一定的基础参数;通过注蒸汽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对汽窜物理过程和典型井组的生产动态进...
关键词:
关键词:油藏数值模拟
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7
2011年
利用水平井技术可有效控制底水油藏普遍存在的水锥问题,然而这一技术受油藏地质条件、操作参数等许多因素影响。以江苏油田永安25区块为例,详细研究了不同油藏参数、操作参数等对原油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产量随水体倍数、油层厚度、平面渗透率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对于该地区,合适的避水高度为0.3 h~0.4 h;合适的采液速度为130 m3/d;合理的提液时机在含水率达到50%~60%时。
杨俊峰刘仁静姜汉桥
关键词:底水油藏水平井采液速度
油湿多孔介质中WinsorⅠ型表面活性剂体系特征及渗吸机理被引量:21
2019年
通过盐度扫描实验确定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液的相变行为与NaCl浓度的相关关系;通过微流控实验研究了WinsorⅠ型表面活性剂体系(简称WⅠ体系)的润湿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微流控实验剖析了油湿多孔介质中NaCl浓度对WⅠ体系相变行为及渗吸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油湿多孔介质中,WinsorⅠ型微乳液润湿性与WⅠ体系相近,与其他相相比,润湿性最强;润湿铺展与溶解渗吸残余油是WⅠ体系提高渗吸采收率的主要途径;在形成WinsorⅠ型微乳液的盐度条件下,NaCl浓度显著影响WⅠ体系的渗吸机制,NaCl浓度越高,渗吸过程越复杂,渗吸效率越高;同时NaCl浓度显著影响WⅠ体系溶解渗吸残余油的能力,NaCl浓度越高,WⅠ体系对渗吸残余油的溶解越强。
于馥玮姜汉桥范桢徐飞苏航成宝洋刘仁静李俊键
关键词:多孔介质润湿性提高采收率
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研究(英文)被引量:4
2012年
虽然目前国内外对于低渗透储层应力敏感性的研究很多,但争论较大,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从室内实验和理论研究两方面出发,深入研究了低渗透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渗透率应力敏感系数,结合分形理论,建立了考虑岩石内部结构、外部有效应力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下的渗透率变化规律的公式。研究表明,由于孔隙结构的特殊性,有效应力变化对储层渗透率影响较大,而对孔隙度影响很小。渗透率随有效应力的增加而不断减小,但其程度不断减弱,且存在永久伤害;渗透率越小,应力敏感性越强;同时快速的加压方式比慢速的加压方式对岩石的伤害更大。应力敏感系数可以定量表征岩石应力敏感性的强弱;考虑多种因素影响的预测公式,可以准确反映岩石的应力敏感情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祝春生刘仁静
关键词:低渗透应力敏感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低渗透氮气驱评价模型被引量:10
2009年
从氮气驱油机理出发,对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筛选出具有较强分类特征的油藏参数,并对各参数的技术界限进行评价。基于灰色关联度理论,以油藏参数的灰色关联度确定指标客观权重,以目标油藏的加权灰色关联度作为评判矩阵,建立新的适合于低渗透油藏氮气驱潜力评价的多属性评价模型。实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是实用和有效的,能客观地反映目标油藏氮气驱的开发潜力,提高油藏评价的准确性,降低油藏选择的盲目性,可用于指导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的合理开发及风险评估。
刘仁静刘慧卿李秀生刘怀增
关键词:氮气驱
砾岩油藏流动单元渗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为例被引量:14
2009年
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选择渗流系数、存储系数和夹层密度等参数将克拉玛依油田三3区克下组分为Ⅰ,Ⅱ,Ⅲ和Ⅳ类流动单元,并详细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的孔隙结构特征、分布规律及渗流能力特征。按流动单元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流动单元具有不同的渗流特征,从Ⅰ到Ⅳ类流动单元,毛细管压力曲线阀压不断增加,进汞曲线平缓段不断变短,最小润湿相饱和度大幅上升,残余油时水相相对渗透率不断下降,渗流能力不断下降;剩余油分布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密切相关,Ⅰ类流动单元水淹严重,Ⅱ和Ⅲ类流动单元是剩余油分布的相对富集区,Ⅳ类流动单元水淹较弱,但剩余油储量低。
刘仁静刘慧卿李秀生高建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砾岩油藏相对渗透率曲线克拉玛依油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