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骨折
  • 11篇关节
  • 10篇股骨
  • 7篇内固定
  • 6篇钢板
  • 5篇脊柱
  • 5篇关节炎
  • 4篇性关节炎
  • 4篇疗效
  • 4篇脊柱骨
  • 4篇脊柱骨折
  • 3篇胸腰椎
  • 3篇腰椎
  • 3篇置换术
  • 3篇手术
  • 3篇锁定钢板
  • 3篇胫骨
  • 3篇髋关节
  • 3篇结核
  • 3篇近端

机构

  • 37篇西藏自治区人...
  • 8篇西藏大学
  • 5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南京大学医学...
  • 5篇青岛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5篇四川大学华西...
  • 5篇河南省人民医...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浙江大学医学...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5篇青海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 4篇北京大学第一...
  • 4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南昌大学

作者

  • 37篇刘勇
  • 12篇彭超
  • 6篇董俊成
  • 5篇郝定均
  • 5篇范顺武
  • 5篇贺宝荣
  • 5篇官众
  • 5篇高延征
  • 5篇朱悦
  • 4篇刘忠军
  • 4篇沈慧勇
  • 4篇申勇
  • 4篇鲁世保
  • 4篇王岩
  • 4篇邱勇
  • 4篇闫景龙
  • 4篇李锋
  • 4篇仉建国
  • 4篇李利
  • 4篇李淳德

传媒

  • 13篇西藏医药
  • 5篇中华创伤杂志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西藏科技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8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7
  • 4篇1999
  • 2篇1992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操作指南(2024版)
2024年
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抗拔出强度,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颈椎创伤、退变等疾患。但颈椎解剖结构复杂,毗邻诸多重要结构,螺钉误置易造成严重并发症。导航、机器人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固定,但辅助下颈椎椎弓根固定尚处于探索阶段,加之辅助置钉存在一定难度,不规范操作易导致辅助手术失败。目前国内外未见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手术的指南或专家共识。为了规范该项技术的操作,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学组组织有关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订《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操作指南(2024版)》,就导航和机器人辅助下颈椎椎弓根螺钉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常见问题及防止措施等方面提出10条推荐意见,为各级医院规范地开展该手术提供参考。
都金鹏陈伯华程黎明初同伟董健段永超樊珊冯皓宇范顺武冯世庆郭华高延征官众海涌何达贺利军贺园黄云飞蒋电明姜建元林斌刘斌刘宝戈李淳德李放李锋李水霞吕国华李利廖琦李危石刘晓光刘忠军刘勇刘宏建鲁世保梅伟邱勇戎利民申勇沈慧勇舒钧宋跃明孙宏慧孙天胜苏佳灿王岩王哲王征夏虹闫景龙闫亮殷国勇袁文赵杰
关键词:颈椎脊柱骨折内固定器手术导航系统
高原踝关节结核的手术治疗探讨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原踝关节结核病灶清除或病灶清除+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治疗全踝关节结核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2014年6月~2016年6月我院8例10踝关节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或病灶清除+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治疗效果。采用病灶清除1踝,病灶清除+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9踝。结果 8例10踝均骨性融合,其中2踝遗留有行走时轻度疼痛。虽踝关节融合后遗留屈伸关节障碍,但均获得行走功能。术后无一例发生皮肤感染及窦道形成等并发症。结论病灶清除或病灶清除+钢板内固定踝关节融合恢复下肢行走功能在踝关节结核外科治疗中效果良好、安全。
殷德雄刘勇
关键词:结核踝关节病灶清除
多方位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摘要)(附8例12关节临床报告)
1992年
我院自1984年开始,创立了多方位减压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截至90年底共开展此项手术十余例,其中材料比较完整者8例12关节。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宫振勇洛桑旦增杨军刘勇周林刘文龙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关节手术
高原缺氧环境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摘要)被引量:1
1992年
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公尺以上,气压、气温较低,紫外线照射强,气候多风、寒冷、干燥,机体为适应特定的低氧环境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对损伤后的组织修复,尤其是骨折的愈合过程影响较大。
刘勇
关键词:高原缺氧骨折愈合病理生理改变低氧环境愈合过程
分析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2018年
目的分析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法通过收集2011年1月1日~2016年12月30日我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46例,通过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就其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该项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不良事件共85例(34.55%),其中退钉、锁定螺钉松动39例(45.9%)、断钉15例(17.6%)、钢板断裂者31例(36.5%);通过Tronzo-Evans分型以III和IV型发生不良事件最高(41.3%、48.8%)。结论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同行医生的重视。
易张辉刘勇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原地区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闭合与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患者骨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我院骨科在2014年2月~2016年6月诊治60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两组,A组闭合复位内固定,B组有限切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对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A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B组少(P<0.05),B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A组(P<0.05)。两组术后疗效Johner-Wruh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骨折延迟愈合发生率和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皮肤感染等情况。结论有限切开没有加重断端血运毁损,且骨折面得到了很好的复位,有利于骨折愈合,且术后并发症并没有增加,适合高原特殊地区应用。
何丽波刘勇彭超
关键词:有限切开内固定胫腓骨骨折
西藏高原地区股骨粗隆间骨折128例治疗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收治128例西藏高原地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切开复位DHS内固定术38例,克氏针固定2例,双纹加压螺钉固定8例,DCP固定5例;非手术治疗75例。结果经过6~48个月的随访,手术组优良率94%,非手术治疗组除无移位骨折愈合良好,移位骨折患者均不同程度出现下肢短缩畸形、髋内翻畸形及关节活动不同程度受限。结论手术选用适当的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可靠,并发症相对少,有效地预防了髋内翻的发生;而非手术治疗并发症相对较多。
董俊成刘勇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体会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地区股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我院于2005年5月至2010年5月收治股骨髁上骨折23例,行切开复位解剖钢板手术内固定。男14例,女9例;年龄20~72岁,平均38.7岁。结果本组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本组仅2例发生伸膝装置黏连仅2例,治疗满意。结论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髁上骨折,内固定可靠,并发症相对较少,方便有效。
董俊成刘勇
关键词:解剖型钢板内固定股骨髁上骨折
高原环境下颈椎前路手术的初步报告
1999年
目的:探讨在高原环境下开展颈椎前路手术的条件;讨论重度颈椎结核的最佳手术方案,以及围手术期治疗的必要性。方法:分析1998年开展5例颈椎手术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5例中3例经颈椎前路手术,男2例(分别为C4-5、CS椎体爆裂性骨折合并完全性截瘫),女1例(CS-6椎体结核合并不完全性截瘫),年龄23-26岁。爆裂性骨折均行爆裂椎体切除、复位、脊髓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C5-6椎体结核行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术。选用国产颈椎"工"型钢板或1/3园钢板内固定。术前进行气管推移和肺功能训练5-7天,术后均维持石膏或颌枕皮牵引4周。结果:1、1例(C4-5爆裂性骨折合并完全性截瘫)术后7天死于肺部感染,余2例随访12个月,C5-6结核患者骨愈合良好、截瘫完全恢复、生活自理,C5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愈合良好、截瘫无恢复;2、随访2例中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1、高原环境下具备开展颈椎前路手术的基本条件;2、前路治疗颈椎重度结核效果肯定;3、肺部感染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针对高位截瘫患者,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刘勇彭超次培洛桑旦增旦增旺堆史秀兰
关键词:高原环境颈椎前路手术椎体爆裂性骨折围手术期治疗不完全性截瘫髂骨植骨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附1例报告)
1999年
目的:探讨双髋关节疾患同时行双侧人工关节置换的适应征;高原环境中降低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手术高危性的措施。方法:分析1997年8月对1例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临床资料,选用LANDOCHINE公司产吉坦-TITAN髋关节,术前10天应用低右500ml/d·静滴。结果:1、术前血红蛋白从230g/L降至155g/L;2、术后患者出现持续80小时精神高度亢奋状态,3、术后20个月随访,双行功能优良各1侧。结论:1、对具有明确手术指征、条件许可者,在充分准备下施行同期双侧人工全防关节置换是可行的;2、低右的应用对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防范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对本类手术的高危佳效果肯定,3、术后持续精神亢奋原因尚待研究。
刘勇史秀兰洛桑旦增旦增旺堆彭超
关键词: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人工关节置换缺血性坏死高原环境双髋关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