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明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华医学会-欧莱雅 中国人健康皮肤/毛发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2篇黑素
  • 2篇黑素细胞
  • 2篇表皮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氧化应激
  • 1篇胰蛋白酶
  • 1篇胰酶
  • 1篇乳头
  • 1篇上清
  • 1篇声像学
  • 1篇生存率
  • 1篇受性
  • 1篇体外
  • 1篇培养上清
  • 1篇迁移
  • 1篇人表皮细胞
  • 1篇细胞生存
  • 1篇细胞生存率

机构

  • 6篇苏州大学附属...
  • 2篇蚌埠医学院第...
  • 1篇蚌埠医学院第...

作者

  • 6篇刘小明
  • 4篇张汝芝
  • 3篇徐春兴
  • 3篇朱静
  • 3篇程赛
  • 3篇金慧玲
  • 1篇王芳
  • 1篇徐斌
  • 1篇柳琦
  • 1篇杨玉花
  • 1篇李艳

传媒

  • 2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国麻风皮肤...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常州实用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表皮细胞培养上清中ET-1和SCF含量的检测
2014年
目的观察表皮细胞在3种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检测不同时间点培养基中内皮素-1(ET-1)和干细胞因子(SCF)的水平。方法采用3种培养基培养表皮细胞,分别在培养24h,48h,72h,96h时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ET-1和SCF水平,同时比较不同培养基中细胞的生长状态。结果三组培养上清中,培养基2(M2)中上清ET-1的含量最高;随着时间延长ET-1含量均增加,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三组培养上清中SCF含量在第24—48h显著下降,三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换液后ET-1和SCF变化趋势基本同换液前(P均〈0.01)。M2中细胞增殖最快,角质形成细胞呈集落样生长,黑素细胞的树突较多。培养基1(M1)中贴壁细胞数目少,死亡细胞多,细胞增殖缓慢,角质形成细胞散在,黑素细胞多是双极。培养基3(M3)细胞生长情况介于M1和M2两组之间。结论培养基中的高水平ET.1有利于表皮细胞的贴壁、增殖和分化。在培养过程中表皮细胞能够分泌ET-1,并释放进入培养上清,表皮细胞培养消耗SCF,但无明显分泌作用。
程赛张汝芝朱静刘小明金慧玲
关键词:表皮细胞ET-1SCF
雌二醇对黑素细胞Wnt5A、ROR2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明确雌二醇对体外培养的黑素细胞非经典Wnt5A/ROR2通路中Wnt5A、ROR2及β-catenin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黑素细胞随机分为2组(n=6):DMEM培养液组(A组)和50 nM雌二醇组(B组)。孵育6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5A、ROR2及β-catenin的表达。结果:与A组相比,B组Wnt5A及ROR2的表达均明显上调(P<0.05),而β-catenin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雌二醇诱导黄褐斑形成可能与激活非经典Wnt5A/ROR2通路有关。
徐斌刘小明
关键词:雌二醇黑素细胞WNT5AΒ-CATENIN黄褐斑
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及声像学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索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临床疗效及声像学变化。方法收集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鲜红斑痣患者45例,其中粉红型5例,紫红型39例,增厚型1例,均接受3次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采用高频超声评价治疗前后皮肤厚度及密度。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5例完成治疗并随访的鲜红斑痣患者中,痊愈10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78%,粉红型的疗效优于紫红型(U=12.50,P<0.001)。痊愈、显效、有效患者的皮损治疗前后皮肤厚度差值[(0.65±0.21)、(0.56±0.88)、(0.37±0.12)mm]、皮肤密度差值[(-8.65±2.19)、(-6.86±2.79)、(-4.92±2.91)g/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528、5.428,P<0.001),痊愈组皮肤厚度、皮肤密度差值均大于有效组(q=5.82、4.63,P<0.05)。23例颧面颊部、6例额颞部患者治疗结束后在光照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红肿,1周左右可逐渐消退。35例患者光照部位出现淡褐色结痂,约3周左右自行脱落,4例出现光照部位炎症后色素沉着,随访2个月后逐渐消退。结论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高频超声监测可客观评价临床疗效。
盛珉旻王芳张汝芝王冲肖丽杨玉花李艳徐春兴刘小明
关键词:超声检查
氧化应激对白癜风患者表皮黑素细胞生存率的影响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氧化应激水平改变对白癜风患者表皮黑素细胞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取指数生长期正常人与白癜风患者表皮黑素细胞,避光分别以50μmaol/L8-MOP、5μmol/LH202和50μmaol/L8-MOP与5μmol/LH202共同孵育3h后,行低剂量UVA照射(1.5J/cm2),照射12h后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ITI')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二氯荧光素(DCFH—DA)标记法测定经PUVA处理前后两种黑素细胞在氧化应激水平改变时胞内ROS水平变化和过氧化氢酶酶活力。结果通过改变两种黑素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在相同的PUVA照射强度下,白癜风患者表皮黑素细胞细胞计数较对照组减少5~6倍,细胞坏死率急剧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ⅣA照射前两种黑素细胞胞内ROS相对荧光强度分别为4.23±0.5和5.06±0.46,照射后5μmaol/LH2O2组白癜风患者表皮黑素细胞胞内的ROS水平明显增加(10.00±1.54vs17.16±0.8),与正常人表皮黑素细胞相比存在的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在氧化应激状态下,白癜风患者表皮黑素细胞过氧化氢酶酶活力减低。结论白癜风患者表皮黑素细胞存在氧化张力清除缺陷、细胞活力下降,在氧化应激水平改变和光化学疗法(PUVA)诱导时更为明显。
刘小明徐春兴
关键词:氧化应激白癜风黑素细胞PUVA
体外人表皮细胞对胰蛋白酶耐受的探讨
2015年
目的:观察人表皮细胞对胰酶消化的耐受能力,通过不同细胞恢复贴壁时间不同来探索分离和纯化表皮细胞的新方法,并探讨胰酶耐受细胞的干性表达,及其与muse细胞的可能相关性。方法:中性蛋白酶及胰酶消化获取表皮细胞,用0.25%的胰酶悬浮表皮细胞,以3.0×105/m L的细胞密度种植于12孔板,每间隔半小时或1小时终止胰酶1孔,其中胰酶作用时间最长达46小时。记录不同细胞贴壁时间、生长状态,并在接种后第7天,对贴壁细胞进行Nestin、Sox10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随着胰酶作用时间的延长,贴壁细胞数目递减,细胞贴壁所用时间也延长。所有孔中最早出现的贴壁细胞为树突状细胞,这些细胞开始生长缓慢,大约4天后生长迅速,10天后部分孔出现鱼群样细胞团。部分孔经Nestin、SOX10抗体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均为阳性,其中以Nestin抗体较明显。结论:人表皮细胞对胰酶消化的耐受能达46小时,从形态学观察判断,黑素细胞贴壁早于角质形成细胞,大多数贴壁后细胞增殖力强,干细胞表面标记显示部分阳性。
朱静张汝芝程赛刘小明金慧玲
关键词:人表皮细胞耐受性
人毛囊外根鞘及毛乳头细胞的迁移和生长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连续观察成人头皮毛囊外根鞘(ORS)和毛乳头(DP)细胞的生长及形态学变化。方法利用两步酶消化获得正常人头皮毛囊的ORS和DP,采用添加HKGS和HMGS的K-SFM进行体外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毛囊ORS和DP的迁移和生长。结果将单个毛囊置于预先涂布血清的培养板2h,然后添加少量培养基,毛囊黏附于培养板的几率增加,数小时后,即可见细胞从ORS及DP处迁移生长,以角质形成细胞(KCs)、成纤维细胞(FBs)为主,黑素细胞(MCs)较少。并且,ORS和DP的迁出和生长有明显不同。如果培养基过多,则多数毛囊悬浮,无细胞迁出,最终死亡。结论预先涂布血清和开始仅添加少量培养基,有利于毛囊黏附,随后细胞迁移生长。
程赛张汝芝朱静徐春兴金慧玲柳琦刘小明
关键词:毛囊毛乳头
共1页<1>
聚类工具0